钱绍武:自己的话

时间:2009-06-15 15:07:12 | 来源:艺术中国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近年来,由于教学的需要,我画了不少人体素描和速写。多年来的劳动,能让大家看看,总还是叫人高兴的。

这些人体素描和速写都是课堂练习。当然,在某些艺术领域内,习作和创作也很难划分明确的界限。因为虽然是习作,但其中总带有作者的体会和情感,总会有所强调,有所夸张,有所减弱和更改,决不是对现实的单纯模仿和照抄。更不用说这里还包括一些对我自己来说是尝试性的方法了。

谈到方法,很多年轻的同志往往误会,以为这是各种画法。其实,不仅指画法,更重要的是观察方法。从开始画素描直到现在,我接触到三种主要的观察方法,也可说是我自己的学习过程。一开头,我学的方法是比较着重按客观对象的边缘勾勒严格的轮廓线。然后抓住主要的明暗交界线,分出亮部和暗部。接着在亮部添上表现体积的中间色调;暗部分出反光和投影。这种方法往往容易产生明快、简洁和凝练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学得不太好、也就容易显得单薄。而且光是对高低起伏的边缘照抄一遍,对形体的印象反而不深。

后来,在苏联我又学到了另一个观察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要光看一条线,而要看两条线”。意思是不要单看一件事物的一边的轮廓线,并依此照抄。相反,要同时看到这事物两边的轮廓线,要对称地观察,力求对称地画边线。也就是说,不要对着事物的一边的高低起伏照抄,而忽视了对整个形体的理解。看两边的线就是强调由两边的轮廓线所包括的整个形体。画两边的线,也就是养成完整地画形体的习惯。

学了这种方法,我自己觉得大进一步。这时首先看见的是这个对象的整个形体,画完之后,也留下这个形体的完整印象。轮廓线只是概括形体的手段。以后,加上雕塑水平逐渐提高,我的素描,对型体的刻画越益重视和强调,有些同志就称之为“雕塑素描”。但,其实是令人惭愧的,因为严格地说,这对我还没能真正地按雕塑原则(主体原则)去作画。这种状况只是到第二次全国素描教学会议召开之时才有了转变。在这次会议上,我才有机会看到了舒传熹同志的素描。对于他那种严格的结构,概括明确的形体和刚健有力的笔触,我感到极大的兴趣和钦佩。请他讲了两次,我进一步体会了他的“几何结构”原则。后来又读到方增先同志对中国“团块结构”的精采阐述,这一切都促使我对自己的素描进行了反省,下了“变法”的决心。碰巧又看到美国罗密斯著的素描入门书,他对事物的横断面特别强调,这刚好使我把“几何结构”、“团块结构”的理解在本质上溶合起来了(也只是我自己的理解)。于是我试探了一种新方法(也只是对我自己来说而已),就是从“团块”出发,以带有个性的几何体的原则加以概括,再以横断面的观察法进行剖析。

在这儿说起来显得很噜苏繁复,其实只要理解之后,作画时是同时进行的。这比我以前的画法更快,因为抓得更本质,更能抓住要害。我现在总是先以略虚的线,大体画出头、胸、骨盆的几何体的横断面(在认识上是三度空间的横断面),然后再勾划整体的轮廓线,这些线就不是开始的虚线和假设,而是最后的肯定和结构。我以为,这样画,既是三度空间地,也可说是真正地雕刻而确定了基本形体,同时又确定了基本动作和基本比例。在这个基础上,勾勒轮廓线时,自己对于整个形体已成竹在胸,所以就画得快而准,既有把握,又自由得多(这里选的画,基本上都是这么画的,细心的读者一眼就可看出画的过程)。我自己觉得,这多少年来就是从较为平面、片面的观察方法向三度空间的较为全面的观察方法走了一步。这对我们搞雕塑的同志来说,其实是很自然的,似乎也是有益的,因为它的确和我们雕刻的需要结合起来了。但对其他画种来说,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它们还有其他因素的追求。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