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荣:冯远--唐人诗意宋人词,画出与君看

时间:2009-06-12 11:25:57 | 来源:发展导报 作者: 李建荣

在当代画坛的领军人物中,有一位喜欢历史题材、善于表现唐诗宋词优美意境的丹青高手,他就是现年55岁、担任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双重职务的冯远。

冯远的出名绝非偶然。

还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是一个知青画家了,虽说东北的黑土地不像他的家乡上海那般妩媚和秀丽,但这里的辽阔、浑厚与雄奇又别具风情,别有滋味。大概是他跋涉得太久了,上帝怜他孤独吧,经学友们引荐,他得以结识中央美院教授卢沉、周思聪夫妇,名家挥毫示范,使他大开眼界。其后不久,高考恢复,他又十分幸运地邂逅了时为浙江美院教授的著名人物画家方增先,看了少年才俊的画作,方增先鼓励他径直报考浙江美院的研究生。此后的冯远便顺风顺水,在方增先等老师的指导下,大步行进在学院派的创作道路上。他的毕业之作《秦隶筑城图》,场面浩大,人物众多,造型严谨,气氛悲壮,观之者莫不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毕业后不论是在浙江美院任教以至担任领导职务,还是后来到文化部任职,到中央美术馆当馆长,他始终没放下手中的画笔,始终没停止过对历史题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关注与思考,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创作了《家国耻》、《屈赋词意》、《世纪智者》等扛鼎之作,在这些作品里大放异彩的,是苦难者的形象,是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形象,是千年以来的英雄和智者的形象,作者在这些形象中,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凝结了太多的思绪,寄予了太多的理想!

然而艺术不只是给人以情感,还应给人以美感,不只是给人以庄严和沉重,还应给人以欢快和轻松,冯远当然深谙个中三昧,所以他又创作了大量的以唐诗宋词为表现对象的画作,即唐人诗意图和宋人词意图。从内容上看,这些作品显然是唐宋上流社会的生活画卷,达官显贵、名媛淑女、文人学士、山林隐士是画中的主角;从形式上看,这些作品形象完美,色彩绚丽,气氛自由,笔墨灵动,具有极高层次的美感;从个人风格上看,开阔、遒劲、富丽、委婉是其主要特征。

初唐的诗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王维即是其优秀代表。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诗,堪称爱情诗之冠。怎样去画相思子,怎样表现王维的诗意呢?冯远以写意的手法,画了一美艳的女子,她一袭华服在身,两截豆荚在手,粉面含春,眉宇凝愁,她的视线被手中的豆荚、也被前方一精制小盆里的几粒红豆牵引着,见豆思人,她的相思也像春天的草木一样在生长。再看这位美人的头上和四周,望不断的垂柳拂面,数不清的金丝晃眼,珠帘翠幕,水波浩渺,多么撩人的春色,多么空旷的天地啊!红豆美,柳丝美,水波美,美人美,相思美,画家借用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言之物”,由红豆而柳丝,而水波,而美人,而相思,极为自然、极为妥帖地表现了红豆惹相思的主题,意境纯美而又一片迷蒙。

冯远画过许多唐人执扇图,以表现唐人的优雅与闲适。在这些作品中,景物的描写被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借以衬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冯远所画的一幅杜甫诗意图,表现的是杜甫“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的意趣。作者并没有画什么窗户,而是画了一丛风竹,风竹丛中,又特意画了一个白皮黄嘴大鹦鹉,左下方的贵妇人,手执团扇,正朝着轩窗的方向望过来,望见竹影婆娑,知是清风徐来,她会欣然,望见鹦鹉,不能多言,她又会悄然,作者的写景手法多么高明!夏夜里一个美丽而又哀怨的贵妇的形象,在斗方之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唐时期的大诗人白居易,所写之诗明白晓畅,韵味无穷,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尤负盛名。冯远在表现《琵琶行》诗意时,未画长卷,而是截取局部,作重点描写。在一幅立轴画面上,景物在上,是几片硕大无朋的芭蕉叶,竹林和荻花从芭蕉树下弥漫开来,人物在下,是三个正在演奏着古琴、长笛和琵琶的女子,三女子或凝神、或敛眉、或低首,心理活动被刻画得细致入微,琵琶女是画面的中心,所以她与另外俩女子相对而坐,位于画面的右下方,布局十分合理。白居易没有写芭蕉,没有写琵琶女以外的女子,但画家进行了再创造,这样的环境才更真实,更典型,更凄美,更像浔阳江头的秋夜;画家没有画月亮,但给人的感觉是月光如水;没有画听着琵琶声、同情琵琶女的江州司马,但给人的感觉是江州司马就在对面,“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就叫以有写无,以实写虚吧。

唐代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时代,也是一个享受的时代,上流人士的生活是异常丰富和活泼有趣的,冯远于是画唐人马球图,画品茗图,画垂钓图,画骑射图,画狩猎图,他似乎要画出唐代上流社会的生活长卷。造型各异的男人中,总有他喜爱的洒脱或野逸之气;面丰神闲的贵妇中,总有不经意间显露出来的一丝慵懒;华丽的服饰中,总有大朵大朵的白色的花……那真是一个令人心驰神追的时代,那是我们民族永远的光荣与梦想!

宋代比唐代略逊一筹,但宋代、尤其是北宋,仍然继承着唐代的进取精神与豪迈气概,宋词更是唐诗之后的又一朵奇葩。冯远的宋人词意图比之于唐人诗意图,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北宋的晏殊在《破阵子》一词里描写了一群快乐的采桑女,“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冯远在表现晏殊的词意时,仍采用的是写意的手法,仍突出其“人美景美”的特色,仍在营造其欢快的气氛,所不同的是,采桑女饶有趣味的斗草比赛,使画面内容更具有情节性,采桑女俱为民间女子,无华贵之气,有民女本色,她们的清纯之美,像田间芳草一样诱人。

词坛女杰李清照写过“误入藕花深处”的佳句,引得无数画家为之泼墨。姚有多作此画,极写荷花之高而凌乱,巧妙地表现了“误”、“深”二字,白伯骅作此画,侧重刻画诗人之华美,以与荷花相辉映,冯远呢?他画了船,画了手执团扇的女诗人,画了连片的白荷花,但更为独特的,是他画了一片大到占据了近一半画面的芭蕉叶,匪夷所思,突兀逼人,奇特的构思使画境更深更美。

宋人和唐人一样也喜欢赏梅,梅尧臣吟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辛弃疾则写“东风夜放花千树……笑语盈盈暗香去”,冯远因而创作了表现宋人词意的一系列赏梅图,其中最经典的有三幅:一幅为立轴,画一位老爷与夫人分别由童子和丫环陪伴,相向而立,隔巨树而赏梅,景藏景深,树黑,梅白,衣红,色彩对比强烈;另一幅为横幅,画一老翁骑驴去探梅,童子包裹严实,紧随驴后,梅花似雪,雪似梅花,意趣盎然;第三幅为一斗方,图中的红衣女子独赏白梅,更显高洁。倘若将赏梅图系列称为冯远宋人词意图中的精华,窃以为并不过分。

当然,宋词的境界远不如唐诗的境界开阔,宋人词意中表现出来的“宋风宋韵”和快意人生、气势恢宏的唐风唐韵相比,已少了许多“大江东去”,而添了些“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许,这就是历史。作为画家的冯远,他冷静地阅读历史,领略着唐人诗意和宋人词意中相同的雅趣和不同的况味,用变化的笔墨表现着不断变化的时代图卷和生活场景,他还没有到达顶点,但他已经接近完美。如果他能继续丰富和完善他的唐人诗意图和宋人词意图,那肯定会进一步丰富中国画的创作内容,在中国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唐人诗意图、宋人词意图之外,冯远的《诗经》诗意图朴素简洁,一如《风》、《雅》本身,冯远的元曲诗意图也是小图大手笔,让人沉吟不已,回味无穷,这些似乎可以统称为冯远的古诗诗意图,构思巧妙、笔墨酣畅、景美人美、设色绚丽、有富贵气、有书卷气,是冯远古诗诗意图的基本风格,设若分而论之,也是一大乐事。只不过本文重在评析唐人诗意图、宋人词意图,所以其他也只好按下不表了。(来源:发展导报作者:发展导报社社长兼总编 李建荣)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