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和11日上午,在小组讨论会间隙,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委员两次在匆忙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分别就中国美术当下的发展态势和价值取向作了深入探讨,主题是中国美术“走什么路”、“举什么旗”。
对于当下美术领域发展态势,冯委员有三个基本的估价。他说,一是美术发展趋势更加开放和多元,广大美术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二是美术生态更加生动、活跃,创作展览和多项活动的质与量均有所提高;三是美术各门类各方面成果业绩显著,繁荣局面与各种挑战并存。
这三点集中体现着冯委员对中国美术发展态势的把握。他说,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比较,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家更多地表现出在世界当代多元文化中的宽阔视野和取向选择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尤其是世纪初以来,中国美术作品更多地表现当代中国的人文风貌和精神品格,各类探索创新是在开放的文化心态中对于民族文化身份与特点的探索与开拓。艺术家们更多地注重从当代现实生活中撷取鲜活的创作母题和艺术形象,注重本土化审美价值的当代重构。
“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美术工作同党和人民的要求、事业发展的期待还存在差距,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与一个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经济文化大国、历史文明古国还不够相符,美术事业的发展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冯委员说。
这些问题涉及中国美术的价值取向。他说,“例如,多年以来存在的美术创作整体上量大于质,缺乏从精神内涵到形式语言都产生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消费主义意识对当前美术创作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低估;市场机制尚需完善;美术评论要体现监督功能和引导作用;美术专业机构和院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尚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文化建设和社会需求;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观念、手法、技术和传播方式与手段仍显单一,新科技手段运用不足等等。”
冯委员认为,我们已经涌现了不少具有大师品相和大师潜质的艺术家和作品,但是以上问题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美术事业的发展。
他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是军事、是经济,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演化为文化的角逐,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美术事业,打造美术的“国家形象”,以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此外,冯委员认为理论界、学术界需要理直气壮地发出建构在学理批评层面上的声音,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估价并理性回答:“什么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怎样发展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对这三个重要命题的判断、认识和把握,将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事关当代中国美术“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