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新平:从具象飞跃到意象的诸神殿堂

时间:2009-06-11 15:37:28 |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 刘虹颖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在古希腊,艺术家是神的代言者,他们处在中间环节,地位相当于匠人。但从中世纪开始,随着人们精神境界的上升,艺术创造被看作艺术家本人的天赋所为,他们的“神性”在种种关于“神童”“天才”的传说中显现无疑,而且几乎具有“千人一面”的相似性,艺术家终于步入了诸神殿堂。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如果想要迅速地占领艺术家们通常需要的荣誉和地位,除了以特殊才能达到的自我呈现和被外界承认之外,也应解除艺术家思维定势中的诸多怀疑和限制。前者是艺术家自我把握的技术与实践的理性过程,而后者则是出自艺术家技能之外的思想、观念、情感等感性思维,它是坚强的堡垒,也是最难攻破的制约。

苏新平,一个与艺术众生结缘的艺术家。从二十世纪80年代的石板画,到二十世纪90年代的油画,他都在以“与现实贴近”的风格去寻找自我创作的真谛。他的真实源于生命,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物,却并不与风潮随波逐流。“生活的状态是封闭的,但创作的思路可以放开,且不拒绝任何东西。”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潮中,他未必会涂抹出过多的传奇色彩,但在艺术和行为上的独立却是他执著于创作的生命依据。

感知古典绘画,生命本真的灵动捕捉

每个人在孩童时代都有画画的天赋,在无尽的遐想中信手涂鸦。“云的后面是什么?”情不自禁地要去想象,那种神秘和诡异的气息,让人在产生孤独无助的同时,也感觉到世界的奇妙。苏新平最初的艺术人生在这种奇妙中开始,在画画时寻找孤独中自由的状态,得到大家的鼓励和宠爱,感受到自信和骄傲,填补生活中寂寥的空白。自此,苏新平走上了执着一生的艺术之路。

在没有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舞台之前,苏新平一直与版画共舞。研究生毕业以后,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使人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苏新平,而今,人们还常常提起他的版画作品。从1989年开始,苏新平以其独特而稳重的绘画风格开始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及世界当代艺术的氛围中,并多次参加了海内外举办的各类重要展览, 作品被诸多国际机构所收藏。

就绘画而言,绘画语言的表现性毋庸置疑地提升了作者想要叙述的情绪“温度”,表现出更富于人性化、人情味及独具诗意的精神境界。在表现人的精神性、观念性、情意性的同时,深厚地钳制着作者凸现生命的物质关系。1893年苏新平第一次出国,在美国他看到了很多好画,而这些所谓的好画也只是画的好而已,在视觉和精神的冲击上,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境界,它们立足于对艺术和技巧的思考,却缺乏对生命本真问题的灵动捕捉。

如果人们只是狭隘而简单地考虑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国文化背景,便会非常自然地陷入一个有所迷惑的陷阱:自然而然地以为中国当代艺术甚至20世纪的整个中国艺术都在跟着西方的鼻子前行。而此,又引出另一个不可化解的思维怪圈:中国艺术如何摆脱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的束缚。当苏新平从中国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待古典绘画,他深切地感受到,多少年来人们在追逐的具有上百年渊源的欧洲古典绘画,不仅仅是绘画,更是一种对待人生和境遇的心灵态度,“我认为,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达到欧洲的末流水平。”苏新平如是说。自此之后,苏新平决定将自己的艺术方向转向导包容了社会与文化的外围创作。他不再是单纯地选择一种艺术的工作和表达方式,而是把现代的行为艺术与古典的绘画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达更多人性化的行为。

动静流转,思想情感的膜拜仪式

中国当代艺术似乎更倾向于大众艺术,抛开“当代”的大帽子,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观念”之上,“观念”中与大众、社会、自然、人性相关的一切成为艺术家思考的角度、追求的目标以及创意的萌点。1990年纽约《时代周刊》曾经刊发过一期中国当代艺术专号,主要采访了批评家栗宪庭等人,杂志封面选用了方力钧的一幅“秃脑袋,咧着嘴”的作品,作者颇有意味地写道:“这不是一声哈欠,这是解救中国的一声怒吼!”此后,以“大脸”和单调色彩背景来支配整幅画面,用各种夸大的人物面孔和表情来展现人们内心的悲伤、空虚、无奈以及绝望等情绪的一批当代画家应运而生。

在中国的《新华字典》中如此解释“表情”一词:从面部或姿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不同的面部或不同的姿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以肖像的方式来凝固一个时代的精神和人类状态。在《肖像+表情 苏新平作品》展中,苏新平也试图在脸部丰富的表情中建立一种现实与精神的必然联系,而与其它当代画家不同的是,他将单纯的面部表情拓展到更具有张力的肢体语言。在《我》的作品中,艺术家张开双臂,顺着楼梯从天而下,在迷茫与沉重的表情之外,是对拥抱现实的一种渴望,在自我怀疑中不得不融入客观的现实。从《肖像》走到《表情》,又从《表情》中拉回到《肖像》;从激情的幻想走到现实的平静,又从无奈的现实中追寻遥远的梦幻;由动到静,由静到动,在流转的人物姿态和表情中表达成为思想感情的某种仪式。

郑板桥说:“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也。”其意在于:谈天说地的文章,铿锵有力的文字,呵斥神咒骂鬼的谈话,古今皆无的绘画,本来就不可能是一般人所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更不可能出自一般人之手。只有深明宇宙生命意识,窥得自然规律法则的人,才能融古今之理法,通自然物象的灵感、情趣。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从具象到意象是一个质的飞跃,怎样给欣赏者带来更为超脱、辽阔、悠远及更具有幻想的审美感觉,是每一个艺术家所追求的。苏新平正在把他对生活、生命独特的感悟,凝聚在绘画艺术的释放、幻化和融汇中;以独特的艺术演绎方式,将发现、创造、完善融会贯通在每一个细微的色彩笔触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