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的当代山水

时间:2009-06-11 09:46:18 | 来源:世界雕塑新闻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展望以另外一种思维重新诠释了中国人对假山及未来工业化时期的自然风景的传统理解。

展望的一件新作《假山石系列---御花园》有两米多高,由不锈钢和玻璃制成,宛若一尊熠熠生辉的圣像。这部作品是古典形式的现代版,是对人们脑海中对假山的那种熟悉和惯性的意像的个性解释。石头由不锈钢构筑而成,被安放在一面透明的、十分完美的环形玻璃之中,下面由四根同样闪闪发光的不锈钢柱支撑着。展望使“山”和“水”的传统概念现代化了,山水是对现代文明的象征,就如同石头和墨水代表以前久远的岁月。

创作者通过精湛的技艺,成功地实现了用不锈钢材料对假山形状和纹理的摹仿。钢片优良的锻性使它可以用来表现在石头上的凹凸起伏。展望认为钢是一种具有特殊效果的材料,即能同时表现中国古老的肃穆与现代的明丽。《御花园》中,石面的亮度极高,清晰地映出了刻在玻璃池面上的金鱼的斑斓色彩,一直映到这块浮“水”而出的“石头”的各个面上。或许有人会说这太矫饰了,是的,但却合情合理,雕刻的金鱼在新的殿堂里边游玩嬉戏,依旧美丽且充满了灵感。

《御花园》的构思一改展望近两年来的创作主题,以一种现代思维重新诠释了人们对假山构成的传统理解,假山作为中国花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当今时代协调共存。假山不是最古老的中国艺术,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深具启发性。第一个设计有假山的风景式花园发现于西安,曾是汉王朝的首府所在地,约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40年-87年)。两千年过去了,假山作为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昭示,其构造思想并未产生多大的变化。这个曾是专门为帝王和富人创建的、有着特殊美学原理的尤物使原始风景在园中得以再现,创造了一个微型的自然界,文人们无需离家远涉就可以从这些假山上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灵感。因此在庭园布置中,为这些嶙峋不平、千形百状的石头塑造一个别致的造型便成了首要的问题。它们就如宣纸一样是中国特色的,打破了仅仅服务于特权阶级和文人学士的局限,开始为更多的平民阶层的人士所接纳。

“即使今天,对石头的特殊感情依然深植于中国人的审美观以及他们的文化品味当中。”展望说道。“对大众而言,石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实在的艺术,在每个公园或花园里边都可以找到造型各异的石头,人们依然会被它们所表达的那种东西所感动。”

中国花园的建造原理应归功于“道”及其勿要一览无余的原则。置身于花园之中,每到一处,便是一番新的景致,如画美景在你眼前一一展开。从外部观看,各种形状和大小,各种质地和光泽的假石仿佛中国的传统屏风。推重是否给人们留下无穷的想像空间是中国传统审美学的核心所在。

第二部分

展望首先完成的石头创作《假山石》在1995年的北京——柏林展览会上展出。其中一个对比十分鲜明,即使是参观者也能认识到,一旦摹仿品的塑造得以完成,原来用作模型的石头就被粉碎在摹仿品的脚下,这座假山由雕刻师的三角架支撑,这座模仿石头所塑成的山酷似把早期的古希腊雕塑《克洛斯》(Kouros)——一个远古时代的无头和四肢的躯干雕像,用机器时代的钢块重新定义。起初的实验只是产生了一批如未来派陨石般的石头碎块。石头的易碎性不适合精雕细琢,这一点在展望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些‘石头’是我目前的系列创作的一部分,我想用它们来构造一个真实景点中的岩石,创建一个完全由这种钢石所做成的花园。”展望说道。

已经有一块这样的“石头”放在花园里了,事实上,并未产生人们想像中的与自然的冲突,钢是一种与石头有着共鸣和共同语言的东西。1996年7月,展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国际雕塑交流和专题研讨会。计划安排提供了一个月的充足时间和齐全设备来处理一块巨石(200X300X150厘米)。展依此模型又创造了一块胞石,仅是原石重量的一小部分,看起来如被围在透明容器中的水。这两件石头现在都放在花园中,光在石头和钢的表面上穿梭跳跃,如奏着奇妙的交响乐一般,石头的色彩也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幻不定。

这种不锈钢作品体现了作者对雕像外观画家般的关注。在使用这种材料之前,他是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来处理雕塑中的虚实、轻重及保持与周围环境的融洽等问题的。《御花园》则使观众透视了空虚的内在,表面的光采舞动下来而深入了作品内部,使之更耐人寻味,这也标志着他对较早期雕塑概念的一种回归。

在1990年至1991年期间,他为北京奥林匹克中心的公园创作了一系列生活类人物形象,街道、花园中经常看到的那些普通形像,被冻结在闪烁着青铜光泽的纤维玻璃钢之中。这类作品把雕塑与观众联系起来,用熟悉的形像使艺术能够雅俗共赏。在1994年的一次名为“空灵空”的个人作品展上,他把众人皆知的“毛式衣服”穿在人体的空壳上,这些空壳是从事先做好的泥塑人体上翻下来的。这些变了形的人体在虚空的痛苦中不断扭曲、翻滚。空,既是指画廊周围空间同时又指衣服内部的虚空。这些畸形、高悬起来的人体空壳似乎是倍受折磨的人类无言的抗争。当这些人体从原来的展览大厅被挪置到其他的临时场地——半毁的建筑物或郊外荒地时,更显悲切,甚至融入了这荒漠的环境中去。

选择这种迅速普及的“毛式衣服”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存在着深厚的渊源,与中国潜含的“同一化”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社会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如同这种衣服。但他们却不知除此之外的另一种共性,即空虚的痛苦。灵魂和精神早已在以前的美好岁月中逃逸,或被现实斗争所征服,只留下曾经的躯壳。艾青曾说过“道”无所不在,然而它似乎也游居于这衣服裹就的空间之外。这些悬挂在作业架上的人体使人想起了戈雅的《战争暴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及法国革命中丧失了民族意识的更卑暗的人性。但是,这些扭曲的人体空壳或许只是对生活的比喻,假若把这些作业架看作是社会主义者的框架,以及把这些遭到遗弃的衣服看作是那些在社会中寻找立足之地的人们,仿佛太极端了,但也未尝不可。

展望的许多作品都透着对人性的感伤,体现了他对这个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的时代及其文化环境的关注。作品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强有力地表现了与中国过去一脉相承的时代思想。这位艺术家最近的一件作品,是把以石头为模型拓制的不锈钢山石安置于精制的木质镜框之中,整个镜子与原物大小相等,如屏饰一般。不锈钢磨光了的表面反射出令人眩目的光彩,又或许还有比这超乎寻常的手法吸引观众的目光吗?这些成对的,彼此相向的镜子只是在向人们展现自己的美丽,但那没有显露出来的又在暗示着什么呢?这另外的东西只有留给我们去想像、去猜测了。

在与这个国度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中,展望的作品堪称对传统不同凡响的继承和延续,这同时也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对所有这些事情的高度敏感,但无论如何,这些东西是永远也不能湮没他的自我追求及最终个性的。

注释:

凯伦.史密斯(KarenSmith):《亚洲艺术》(Asian Art News)和《世界雕塑》(World CultureNews)中国方面消息的特邀编辑。

(1)北京――柏林展览会是继中德交流会之后举办的一次展览,1995年11月在首都师范大学的美术馆展出,参展的有来自柏林的八位艺术家及中国方面的七位艺术家。

(2)“镜子系列”将作为中国参展作品在东京当代美术馆1997年四月至七月期间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

(3)“假山石系列”将在北京的Courtyard Gallery(北京某美术馆?)1997年四月中旬至五月期间举办的“当代风景”美术作品展中,同邱士华(后改为路青)的油画作品一起展出。

原文发表在“世界雕塑新闻”volume3 number1 winter 1997

(译者注:第二篇文章共有三部分,插图下面的文字介绍在材料上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