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间,苏新平带着他1988年到2006年不同时期的版画创作来到了墙美术馆。
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艺术思潮是苏新平一直关注并有所参与的,但并没有去跟随,“如果说逆潮流而动的话,那也只能说是我想做的事恰好是潮流抛弃的东西,我认为我的方式在本质上与当代艺术是有不谋而合的东西的。但我的性格中确有很强的反叛意识或是逆反心理”。苏新平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石版作品,按理说从理念到方式方法已经形成了个人面貌,且被艺术界认可和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可他却突然放弃坐享其成,“当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发生改变后,我就觉得作品自然应该发生变化,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又一次将自己抛向动荡之中,而且还招致了那么多的批评。跟大家的期待有所背离,背离得还挺远,这样产生的后果却常常让我吃不了兜着走”。
苏新平出生在内蒙古集宁市,独特的生活环境留给了他很深的印迹,“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是空旷的,给我提供了想象空间,加上性格的内向,对空寂有着更多的体验和感觉。”创作这些蒙古题材作品的时候并不是画画时髦的时候,那时又是装置艺术、又是行为艺术,苏新平却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画石版画,“外界的热闹气氛也看到了,但总觉得与自己没关系。对我来讲只有画画才感到踏实,才能找回自我。可以说那时的生活极其单纯,甚至是单调和枯燥。可我没那么多的想法和意识,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大的诱惑对我也不起作用。”
石版画没有鲜艳的色彩,它的色调很单纯,而苏新平却说:“单纯才有品位。”看得出他对版画怀有深厚的情感,从20世纪40年代的第一个高峰起,版画市场始终是起起落落。苏新平说版画一定会火,但永远不可能太火,“版画不具有惟一性,而只有惟一性的东西才能被炒作,可我不认为几个商人收藏家高价购买的作品就是‘火’的作品,真正火的作品是老百姓都去购买的作品。版画不怕市场,不怕泡沫,怕的是没有艺术”。
“油画和国画都火了,但是再火也总会有个上限,到最后版画自然而然就会火起来的。”虽然苏新平相信版画的魅力,但他却不看好版画的市场,“复述性是版画低迷的第一个原因,这种特性让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手中的版画是不是失去了价值。而距离感是第二个原因,从小我们对版画的认识少之又少,甚至不知道版画是什么,虽然在国外版画和油画是一样的,但在国内却不是,很多人看到版画总感觉隔着一种材料的距离感,不真实所以就不喜欢。第三个原因是石版画太费力气,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完成一幅石版画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价值却远远低于油画,因此坚持做石版画的人很少”。文/徐海童 人物摄影/高鹏
“来自东亚之风”
——第三回中日韩艺术巡回展
由日本艺术家小山正先生策划,评论家朱其为学术主持的“来自东亚之风——中日韩艺术巡回展”将于4月20日至28日在上海顶层画廊举办。中日韩艺术巡回展已经进行到第三回,由韩国的金钟寿纪念事业推进事业团赞助。本届参展的艺术家有:日本的田鹤滨洋一郎,小山正,川口裕子;韩国的姜锦珠,金美路,金玄植;中国上海的肖小兰,澳门的何仲仪,广西的雷敏,江苏的杨轩。作品包括油画,纸上平面,多媒体印刷,综合材料等形式。这个展览反映出一种中日韩艺术家重新回到内心凝视和这种凝视所需要的安静的存在方式,这种凝视当然不可能在当代重新回到一种绝对安静的内心传统,这是现代性对于个人影响的一个结果。
《纸上》
——段正渠纸本作品展
2007年4月7日-14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纸上:段正渠纸本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段正渠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青年油画展奖等。代表作有《东方红》、《红崖圪岔山曲曲》、《北方》、《黄河船夫》等。本次展出的作品均为纸上草图、速写和手稿,其中时间最早的画于1987年,最晚的画于2007年,前后历时20年,记录了画家多年来的创作心路历程。与以往的画展相比,段正渠用铅笔、水溶性炭精条、水彩等工具画在纸上的速写、草图和手稿,似不经意、自由闲散,但却传达出某种别样的机敏、鲜活和灵动。同期出版发行的还有河南美术出版社的图文画册《纸上:段正渠纸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