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名家档案>透纳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的现代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13 18:00:32 | 文章来源: 《美术大观》 2008年第4期

西方美术史认为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是现代绘画的始祖。现代绘画基本上分为两大主流:一是强调形式结构,重视形式美,强调画面的构成秩序;二是表现主义,强调内在情感及内在精神的表达。以上两点也是现代绘画的主要特征。而我们从19 世纪英国水彩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Milliam Turner 1775-851)晚期的水彩风景画中看到其画风已打破了传统写实绘画的特点,面对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取而代之的是强调主观的表现。他通过大量的实践,逐渐发现了色彩独特的表现力及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表现空间关系。透纳对绘画现代性的探索比印象派早了将近半个世纪。

一、色彩的表现与抽象意味

色彩是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中的主体艺术语言,他将水彩画的色彩表现力推向了极致,在他的时代是独一无二的。

透纳对于色彩的发现源于两次意大利之旅。意大利这个欧洲南部的艺术国度给予透纳极大的艺术感染和思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欧洲南部那湛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让透纳感受到色彩无穷的变幻魅力。

透纳晚期的水彩风景画钟情于描绘自然界中那些变化多端、转瞬即逝的景象,如天空的云彩、大海的波涛、狂风暴雨等。他在其中大胆发挥色彩的主观表现力及水彩颜色透明、流动的特性,展现了他对自然色彩的感悟力。

表现,本是一种流行于西方现代美学思潮“表现论”理论的核心范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表现性,反对艺术单纯模仿自然的内容和形式,强调艺术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主观情感的表现。主张表现说的法国美学家魏朗认为艺术是借线条、色彩、形体动作、声音或语言将人类情感加以表现的结果,艺术的价值全在于它表现情感的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而不在于它所创造单纯美的形式以引起人的快感。由这种艺术表现论影响而形成的表现主义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艺术流派。

但在表现主义出现之前的一个世纪,透纳已在他的水彩风景画里超越了西方传统绘画对自然色彩模仿再现的表现手法,将自然的客观色彩融入个人内心情感,形成带有浓厚主观因素的超自然的表现性色彩。确实,从19 世纪浪漫主义开始,艺术家们已在孜孜不倦地挖掘色彩这一绘画本体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

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逐渐将自然客观色彩进行主观的概括、纯化、提炼。色彩的魅力源自光和大气,它带给透纳对色彩变化的无限灵动。此时最能吸引他的是自然界中难以捉摸的雨雾,这些模糊、动感极强的自然景象常常让景物的形体变得虚化、朦胧。透纳熟练地使用各种水彩的表现技法去表现这些特殊的画面效果。

透纳在旅途中画了大量的小幅水彩画,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色彩的表现力,逐渐形成属于他自己的一套表现光的色彩语言。1820 年到1830 年间的水彩风景习作共有390 幅,全部收藏在伦敦的泰特美术馆,并将这批画命名为《色彩的开端》(Colour Beginnings)。它们记录了透纳在这10年中对于色彩的思考,也意味着他对水彩画的技法语言有了新的认识与创新。

《桃红色的天空》是透纳画于1825 年的一幅作品,表现的是日落的天空。地面已变暗了,但太阳的余晖映衬出一片桃红色的天空。画面没有过多具体事物的描绘,在透纳的头脑里事物的轮廓和体积是表现的次要部分,而极力表现的是色彩,特别是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浅桃红色及黄色组成的明亮的天空与暗蓝绿色的大地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以色彩的冷暖关系暗示了空间关系。

透纳的水彩风景画有不少描绘天空的作品。天空是大自然中充满神奇变幻的地方,透纳对天空色彩变化的研究下了不少工夫。他曾说:“为了研究云彩我买了一条船,常常自己仰卧在船上,把船锚抛入河中,观察天空达数小时之久,直至我发现了我想搬入画面的光的形象时方才罢休。” 无论是日出或日落的天空,还是被朵朵乌云覆盖的天空,他从时间、天气、气候等方面表现不同的色彩效果。《月光》这幅水彩画,透纳用灰蓝的冷色调表现了月夜下寂静的河面。

从1825 年到1837 年间,透纳频繁到与他失交多年的好友艾格蒙伯爵的佩特沃斯院拜访。他在那里留下了一批表现庭院周围风景的水彩画。如《佩特沃斯傍晚的湖畔》、《佩特沃斯的湖边日落》和《佩特沃斯庭园的日落》。从这些画中可以看出透纳对天空的表现十分着迷,他在画面上将地平线压低,留出较大的空间描绘天空部分。透纳首次尝试在一种蓝色的色纸上作画,透明的水彩颜色画上去还能透出蓝纸的颜色,使色彩不显单调。同时,他还尝试用树胶结合水彩颜料产生不透明的水彩颜色,提亮色彩。

透纳常对暴风雨的景色着迷,如《雷暴中的柏埃斯图姆》,他用湿润的大笔触浓淡相间的蓝黑色把天空中滚动的乌云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类似中国画的大泼墨。在《暴风雨中的轮船》中,透纳却用高调表现风雨中的海面。淡淡的蓝色随着向上提拉的涂抹,给人一种不稳定感,生动而有力地表现出狂风作浪惊心动魄的场面。透纳内心对色彩表现的突出个性在动感极强的场景描绘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透纳的实验性水彩画纯属于他个人的探索,在他生前很多作品都没有在公众面前展示过。他的这些“私人日记”不仅记录了他从英伦到欧洲大陆的艺术之旅,更是透纳超越传统渐渐走向永恒抽象的探索过程。

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极力在营造一种大气中色彩的整体气氛,渐渐削弱了对形体的写实描绘,而更多地关注如何将自然的色调提炼为画面的色彩语言。透纳让色彩这一艺术的抽象语言得到了发挥。

《海上的船》是透纳晚期水彩风景作品中极具抽象意味的一幅。画面中只出现了红、黑三笔颜色及背景上两抹浅黄色的水迹,从题目中我们方可得知描绘的是微风吹动的水面上三艘航行着的帆船。透纳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核心的事物,从具象描绘迈向抽象境界。

法国人米歇尔·瑟福在他的《抽象派绘画史》中曾谈到透纳在晚期已经非常接近抽象主义,在19世纪的绘画中可说是独放异彩。在透纳的一生中,只能以长期的成熟过程来解释其作品。最后,当他达到艺术发展的顶峰时,透纳已是66 岁高龄了。他在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他如何来处理传统形式与他个人表达之间的矛盾,他又是如何逐渐地大胆果断地来解决问题,并不断以坚强的克制来对待客观题材。

透纳晚期作品尚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抽象主义绘画。瑟福对抽象绘画的界定是在画面中无法辨认出构成我们日常生活的那种客观真实,任何形象的联系,都被认为是绝对不能容许的。虽然有些抽象绘画命名为具象内容,但画面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具象的因素。因此,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是具有抽象意味的作品。

二、自然空间的二维运动张力

空间,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方向和大小关系。绘画是属于二维空间造型艺术,即平面造型。传统的再现性绘画需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空间的幻象。绘画在二维平面空间上体现三维效果,这一对架上绘画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却在现代绘画中被置换了。现代绘画的特点是只用线条、几何形状、色彩等二维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分割与构成,让绘画具有平面性,更接近绘画的本质。这样可让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更为集中、方便与自由。

空间透视关系是风景画在二维画面所要体现出来的。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及色块的分割去表现三维空间效果,超越了传统绘画中利用形体结构、明暗虚实、严谨的空间透视规律来表现三维空间的方式。

透纳水彩画中所表现的空间还未达到现代派抽象绘画的纯二维平面空间,但由于他展现的诸如笼罩着雨雾的江河、山谷、海面等宽宏的场景,使原本纵深感强烈的景色被厚厚的大气所阻隔,一切物体都处于一片朦胧、虚幻之中,明暗关系削弱了,深度空间似乎被压缩了。透纳充分发挥水彩画的特性,用充足的水分降低了色彩的纯度,不用物体的原有色,而用明亮的浅色,提高色彩的明度,乃至整个画面的色调。这样,雾气弥漫中的景色产生浑然一体的画面效果,画中的远、中、近景之间的明暗差异减小了,表现了相对浅显的空间效果。但在当时,很多人并不能理解透纳的画法,竟批评道:“既没有形,也无空间,就如天地创造前的混沌。”

《牛津大街》表现的是街道上朦胧的气氛,天空与地面、建筑物形成高明度的大色块对比,省略了繁琐细节的描绘。透纳只是在前景点缀了几个人物,起稿时的铅笔线隐约地勾勒了街道房屋的轮廓。这是他常用的一种画法。另外,表现河面与远山的大场景同样也体现了空间的整体性,如《威尼斯:从大运河远眺瑞艾特岛》、《有着皮拉特司山的琉森风光》。

透纳热爱大自然那种富于戏剧性变化的景色,动感极强的暴风雨、狂风巨浪是他所喜爱表达的画面效果。据说,他为了亲身体验这种运动感,在一次横穿海峡的暴风雨中,他把自己捆绑在船桅上以感受那恶劣气候的桀骜。

《威尼斯的暴风雨》是透纳1840年再次来到意大利时画的一幅水彩画。天空的乌云与狂风吹动的暴雨产生了动感强烈的倾斜线,水面的波涛在起伏,一艘小船在雨中艰难地向前划。透纳用湿润的颜色进行涂抹,色与色之间的衔接恰到好处,整个画面充满了运动感。

由于透纳在作品中表现动感的趋势,使画面的空间产生了运动的张力。“张力”,原本是一物理力学名词,是物体所能承受的拉拽力。那么,在造型艺术中我们借用它来传达物象形式之间的差异对比所产生的对抗振奋感和精神刺激力、审美感染力。运动的物体能产生一种视觉张力。空间中的运动蕴含的视觉张力是脱离运动的内容独立存在的形式力量感,它能打破画面的静止与平衡。

透纳在表现动感空间时,伴随着充满激情奔放的笔触,常常出现在画面的是倾斜泼洒的大色块及水分的流动与渗透,产生运动的痕迹。如《海上的乌云》,从画面中可以看出笔触的移动非常快速,充满动感的天空与地平线产生一种动与静的对比。

暴风雨的运动感产生的速度造成了景物轮廓的模糊。而且动感越强形体越模糊。如透纳在1845年画的《瑞士圣哥德尔路上的暴风雨》,画中肆意涂抹的大笔触描绘了暴风雨中的景物,它表现的是一种瞬间的感觉与印象。雨雾的迷蒙几乎辨认不出具体是什么物体。形体的模糊形成强烈的动感,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虚幻感。

透纳笔下的水彩风景表现了自然界的运动。这正是自然界生命的显现。他用自身的体验、满腔的激情融入自然景色中。风、雨、云甚至连山脉在透纳的画笔下都透露着自然的节奏与韵律,他赋予自然以生命的形式感——运动感,这是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的张力所在,更是艺术生命的体现。

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的独特风格在19 世纪欧洲风景画中独树一帜。他既继承了英国本土文化艺术的传统,又突破了英国学院派保守思想的局限,广泛吸收欧洲大陆艺术的精髓,使其艺术魅力远远超出了英国本土,在欧美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透纳》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朱伯雄《维多利亚人的浮想》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3.王菊生《造型艺术原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4.李健群《英国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5.[法]米歇尔·瑟福 王昭仁 译《抽象派绘画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Jem Selz,Turner,Crown Publishers,Inc New York 1977

 

王海宾 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