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上个世纪是中国社会发展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外来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各艺术门类均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书法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似乎找不到可供发展借鉴的直接参照,然不可阻挡的创新思潮,也不可避免波及到它,书法艺术而又不仅局限于此,都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发生了并发生着变化。变化的最终,使我们已经切实的体认、接受并不可或缺的与“展览”同在。“展览”是现今举办书法艺术活动的重要形式。20年来,书法艺术的活动一直与展览相始终。策划书法展览对于现在开展的书法艺术活动来说,意义重大。它直接影响到书法艺术的受众,包括书法艺术爱好者、书法艺术的工作者、书法家,甚至于书法艺术作为一项事业本身。本文着笔于此,通过对书法展览策划的若干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书法艺术在此历史时期发展的全面认识,从而通过对书法艺术最经常的活动形式的把握,为更好地开展书法工作做学术准备。
追述中国书法发展的近百年历史,我们知道,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展览距离现在不能算做遥远,有论者说,最早在书法中走出书斋,走向展厅这个现代展示环境的,应该是吴昌硕和沈尹默。吴昌硕于1914年在上海举办过第一次书画作品展览,展览并非单独书法展,而是书法绘画联展,然此举已开先途,沈尹默于1933年在上海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共展出作品一百件,可说实开第一次仅以书法办展的先河。短短的几十年,书法展览遍地开花,仅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例:中国书法家协会自成立至今,举办的历届“全国展”、“中青展”、“新人新作展”以及“正书展”、“楹联展”、“行书展”、“扇面展”、“草书展”等各种专题性展览为代表性的全国性、国际性展览以及各种研讨会,吸引了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二十余年来,仅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何止百数。加上,各地分会、书画院、艺术团体、地方文联等等,数量不可谓不多。“展览”作为与观众、书法工作者、书法家沟通的最经常形式,已被放方方面面认可并接受。2004年至今,由于工作职责之故,先后策划举办“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中国美术馆第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等展览。本文以上述展览为例,通过对上述展览策划相关的展览展览初构、主旨目的、展示方式与欣赏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做记析。
书法策展初构学术索析
或许在大多数策展人的头脑中,展览最初构想仅仅是一个单面化不够立体的初构。当然,即便是这种初构,肯定也是由某种原因引起。这种最初构想在随后的相关方面比如展览的主旨目的、展品的装裱、展厅布置以及展览的推介步骤等逐渐清晰,而使这种初构逐渐丰富,并具有操作性。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展览是一个综合活动,它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大众的认可度,当然,这里的大众不仅仅是指一般的观众,包括书法工作者、书法家等展览所能波及的所有受众在内。如果从此角度考虑,展览初构的逐渐清晰化的丰富构成就显得非常重要。受观众认可的展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符合时代特点,满足观众所需的展览。2004年至2005年,“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 “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 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从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上看,展览是成功的。索析策展之初,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学术考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当代书法的发展成果与策展之初的美术馆书法作品的收藏现
状。在“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上,我曾撰文《美术馆与当代书法和文化建构》一文。文章中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整体状况和成果以及美术馆的书法作品收藏现状做过简述。实际上,策展之初此方面的因素已经相当明显。书法艺术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千百年受到国人的普遍喜爱。而对于作为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美术馆,却自建立至今,始终没有正式立书法一科,收藏书法作品,开展书法工作。与书法相比,绘画确实是另一种状况,在中国美术馆的馆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各个年代风领画坛的诸多画家的名作佳品,这些珍品作为中国美术馆的馆藏,在现当代绘画发展史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些珍品佳作我们可以反观当时的美术发展整体状况,而绘画的内容和题材又能给我们提供大量当时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信息。再回到书法上来,我们不可否认,我们错过了很好的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中国书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书法历经继承、迷茫、纷争又到平静的发展段,尽管到现在这个所谓的平静并不能算真正的平静,可至少到现在我们开始逐渐的平和、冷静。而然,这个我们都曾亲身经历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没有进入国家的艺术典藏,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一阶段民间对书法的收藏更为活跃,对于专门的艺术研究机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美术馆与当代书法和文化建构》文中,我曾引例说明,中国的美术馆不仅仅是中国美术馆,对书法作品的关注程度都不够。各馆现当代书法藏品的数量是可以说明问题的,可用几乎是空白来形容,这与现时书法发展的总体成果不能匹比。“在20余年的时段内,书法日益趋于大众化,专业和业余书法家的队伍已有史无前例的壮大。尽管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的衰落,曾使书法在二十世纪初中期遭受冷落,但在二十世纪后期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经由对传统书法艺术创作的挖掘认知阐释到对其的反思批判,再由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不同程度地借鉴西方艺术进行创新探索等,从而创造出了丰厚成果。可以这样说,当代书法创作发展之快、成果之多是中国书法史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可比拟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高等书法教育的迅速发展等在书法事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从此角度出发,相对于绘画,书法作品的收藏如此匮乏;相对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以及各地分会、高等书法教育对书法发展作用上看,美术馆在书法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但它本身所具有资源优势又是如此明显。除了他自身的空间、藏品资源外,还有与其紧紧相连的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它是纽带,把观众、书法工作者、书法家等各方联在一起。我们愈加不能忽视美术馆在各艺术的发展中所起作用。在《艺术空间中书法教育》文中,对近年美术馆事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在民众的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过简析。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在今后的日子里它对各艺术发展的影响必将日趋愈深。
综上几点,我们应该清楚这样的问题:美术馆在各艺术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中国书法艺术近年发展成果显著、美术馆对书法的关注缺失。我们将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我们需要在美术馆的建构中开展书法工作,收藏书法作品。
二、中国美术馆内设机构调整,从机构建设方面,为中国美术馆
开展书法工作奠定了基础。2004年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中国美术馆开展书法工作。随后,在中国美术馆内设机构调整中,增设学术二部,在学术二部的职责中包括开展书法工作,这从机构建设方面,为中国美术馆开展书法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前的很多岁月,书法一直不被关注,原因很多。然时间推移到现在,机会来了,在内设机构中增设书法一科,收藏书法作品,这是应时、应事所需。
可我们必然会面对新的问题,因为对于中国美术馆增开书法一科,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开了一个新的课题。在内设机构设立此科开始,我们需要考虑和动手实践的东西很多。首先,订立一个标准,即书法作品收藏的标准。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也明确我们开始工作的第一步和工作必须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围绕这个中心内容,我们需要做好书法展览、书法交流、书法教育以及书法研究等一系列相关内容。
三、2004年,我们曾草拟过《中国美术馆书法作品收藏办法》。办法中曾对书法作品的收藏标准作过一个粗略陈述。因中国美术馆职能范围所限。收藏重点以五四运动以来书法名家的作品为主。兼顾五四运动以前譬如清末、民初等时期,其中还包括:历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副主席的书法佳作;历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员的书法精品;国际、全国、地区级书法大展获奖作品中的精品;有代表性的民间书法人才的代表性作品;国外著名书法名家的书法佳作;文化名人、学者的书法佳作。在《中国美术馆书法收藏的思考》文中,我谈到:我们尝试以两步来实现既定收藏标准,一是通过史料、作品了解既定收藏目标的全部情况包括上述诸多因素;二是在深刻领悟书法发展既往历史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现代,在众多作品中确定书家的精品佳作。从以上不难看出,主客观条件均已具备。而此时有关展览主旨目的显然已昭然若是,至于展览的宣传、作品装裱等细目在策划纲目及实践中厘定清晰就是了。
可见,作为书法展览策划的初构,实际上已经孕育了展览继续下去的最重要动因,也是最基本的内核因素。作为展览,在策展人头脑中萦生、反复推敲的最多环节,或许就是在顿生的灵机昭然清晰之后,通过怎样的方式、经历怎样的过程达到初构的理想并切实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上。
书法展览主旨目的再认识
有论者说,书法展览对于策划者来说,主要有两个目的:一、对于观众,展览是为了观看,满足大众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需求;二、策划者策划展览的缘由,即策划者本体的策划动机和目的。不可否认,能成为展览的活动,肯定少不了观众,否则不能成为展览。我觉得,对于公共艺术机构举办书法展,第一个目的应该是第一位的。在一些特殊的展览中如拍卖公司的预展、某些画廊的展览以及一些小范围的沙龙展览等,它们的最终目的不如其然。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在这些特殊的展览中主办方不会不顾及观众在展览中的位置,因为,即便是为了作品升值目的而参与的人,他们也是展览中的观众。在对作品的观赏中去体认、领会作品的美,以及作品的特立独行之处。策划者策划展览的缘由上文我从策展初构的角度作述,我认为初构的内核中孕育有展览得以继续实施的最重要动因。但凡展览,我们皆能从展览的前言去体会和感知主办者办展的主旨目的。在“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策展前述中写道:“在书法的多样化和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深入研究书法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书法的审美意趣、价值观念和人文内容等,其必然产生对书法本体艺术的重视,因为书法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展示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并为中国美术馆的书法收藏和研究提供一批优秀作品。“以展促藏,以藏促展”,以扎实的理论指导收藏,而这种指导作用则借助展览来体现;立足展览,巩固促进相关的学术研究;丰富藏品并藉此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化。以展览为手段,以收藏为目的,辐射书法研究的各个层面,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以期达到构建美术馆开展书法艺术工作的学术体系,促进中国书法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主旨目的两届提名展以一贯之。在首届展中,召开以“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为中心议题的学术研讨会。文化建构必然是使文化投影于书法当中,谈文化建构更多的是源于对当代书法和文化之间相互关系倍加关注的一种意识。美术馆作为促进当代书法发展的一股新鲜力量真正介入到书法发展的进程中,以展览为依托,参以其它值得我们研究和予以热切关注的社会因素。对有关书法事业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已经表明前言所要说明的内容。
以“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的前言为例:
……集当代中国书法家们的才智与成果,向大家展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整体发展状况,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同时通过展览为中国美术馆的书法收藏和研究提供一批优秀藏品……。(首届展)
……以展览为依托,参以诸多值得研究和予以热切关注的社会因素,促使对有关书法事业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集当代中国书坛精英的才智与成果,展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整体发展状况”的办展主旨将在本展中得到进一步的践行和完善……。(二届展)
对前言作如下分析:一、前言在通过文字语言再现策展人的策展初衷,它不但是对策展人策展目的的汇总,同时在观众对展览的欣赏起到提示作用;二、展览的目的大多时候并不单纯,但主旨目的肯定是相当明确的,即如上述展览,要想达到主旨目的,必然要从策展人认为的角度再现当代书法艺术的整体发展状况,如果对此状况把握不适,实现主旨目的则将是一句空话;三、有这样一个关系存在,在展览中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第一位目的,在策展人的行为中,并非始终是首要的。展览首先要符合策展人的策划思路,不同形式的书法展览其策展目的、立意以及实施方略均不尽相同,然不管何类展览,策展人对展览的可操作状况以及观众的认可度均要有充分的估测。
我们也可做这样的比同,就像画是画家的作品一样,展览是策展人的作品,策展人在塑造自己作品的时候,其必然考虑、权衡再三,费尽心力为自己的策展目的努力,他要通过对展览各个细节的塑造,来把握展览的主题风格,做到让观众更好地领略作品的精神内涵,从展览中体会自己的策展初衷,最终不但实现自己的展览策划目的,而且得到观众的认可。
补充说明,上文所提及的策展人,我觉得它是对策展团组和单个个体的统称。
欣赏方式与展示形式简论
在这里,没有必要非要排定是欣赏方式决定展示方式,还是反过来。但至少我们明白,它包含展览的两个主要方面:一、展览;二、观众。展览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自己欣赏或供别人欣赏。对展示方式的探讨,要涉及较多的内容,在书法作品公开展览展示的今天,我们似乎会同时联想到,在此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书法作品展示是否亦作同样的方式?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有论者曾从“壁上书”、“案上书”之别来类述书法的展览方式,“ 书法存生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形态服务(贡献)于世的?这正是我们在此处特地提出一个“书法生态学”命题的理由——在古代和近代,研究书法史的学者们只看到了孤立的人(书家)与作品;但却忽视他们的活动方式、生存环境、互相联系等等更为重要的问题。而“短笺长卷”的启牍——案上书,与“法书深刻”的碑榜——壁上书之间的区别,说到底正是一个书法生态学的命题;而不是一个过去我们习惯于认为的是流派、风格的命题,相比之下,前者的涵义大得多、也根本得多。”
从古至今,书法作品走出书斋经历了由秘而不宣到公开展示,其间发生的变化并非一语便可道破。从策展角度而言,对书法多年来展示方式发生变化应该有很好的研究,因为这对展览后期主体风格的如何确定,让观众更易接受会有很大帮助。我们知道,特定历史时期书法作品的示人方式,是由该历史时期社会综合发展成因所决定。在秦汉时期,我们决不会看见现在的大幅巨制,因为从书法发展本身来讲,不合逻辑。近百年来的书法展示方式变迁过程中,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近现代书法史进程中,我们看到现在展览厅展示现象也由创意逐渐转为惯常 ,而由刻、题、启牍、悬壁等书写形式的历史发展之链,在近百年又向前伸延出了新的一步。
当然,欣赏的方式对展示方式相互生发。展示方式的变化中昭示了欣赏方式的变化。书斋中秘不示人,为自己展赏、抒情,到现代的展览厅中的引起他人审美探究兴趣,“其实正揭示了这样一个过去并不为人注意的事实:这就是书斋文化是为自己(作者)的、内向的;而展厅文化是为他人(观众)的、外向的。它正对应于书斋作为个人秘密空间和展厅作为公共空间的不同物质条件。”不管何种方式欣赏,欣赏的主体内容可能使固定的,包括:欣赏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欣赏展览本身。在形成展览的过程,展览本身的打造是很重要的,它要以展出的作品为基础进行充实和完善,展览本身是一个提示和引导,从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如前言、作品装裱式样风格、展签文字设计、展厅主体环境、音响配置甚至请柬的设计等凡此种种,都始终围绕作品进行,我觉得脱离作品的展览策划是毫无意义的。对于展览策划者来说,采取何种方式让作品焕发其应有的神采是最重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展品是展览和欣赏的纽带。在整个展览的形成中,展品的选择是关键一步,当然展品应从符合展览主旨目的出发进行确定。尽管在策展之初或许我们对展品的确定无太大把握,然展览一旦确定既表明我们对获得展览所需要的合适的展品信心十足。展品作为展览和欣赏的纽带,在开展之初便显现它的联系作用,策展人通过打造展览本身,力求体现展品的美的内涵。观众则借助展览本身的引导和提示功能,更好的体认、欣赏展品,并从中获得美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当然,对书法展览策划做全方位的学术索析,上述还远远不够。因为,策划作为展览综合设置的实践行为,不仅仅包括展览初构、展览主旨目的确定、展览厅的设计、展品的装裱,还有与之相关的所有平面文字设计、展览的推介宣传、展厅内设氛围营造等,甚至还包括作品集的出版、学术研讨会的组织召开以及展览后展品延展作用的开拓等等。面对展览成为大众获得审美的惯常形式,从一般的角度延续过去既成模式来对待这个时代对书法创作、展示、欣赏的发展要求是不合时宜的。对书法展览策划做到全面、深入地研究与分析,还归书法于书法艺术本身,使书法艺术在人们获得其美的惯常行为中,真正地理解书法美的真谛,进而热爱它。
杨炳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