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空间中的书法教育

时间:2009-03-27 14:37:20 | 来源:艺术中国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千百年来,这种艺术一直倍受国人的热爱。今日的书法艺术与其既往历史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有论者曾以“美用合一”走向“美用分离”来表述这种区别。不可否认,随着书法生存时空的变化,书法旧有的广泛日常实用性与对深邃文化人格品质体现的成分在“泛化”中减缩,而更多的表现为对书法作为艺术的本体特性的自觉追求。至民国以来,社会文化处于向现代性质的转型期。书法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有人曾将这种转型期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书法实用功能的丧失导致技法基础的普遍薄弱、精英艺术的衰落与书法的大众化使得书法的文化根基遭到消弱、传统文化的陌生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艺术思想的混乱等几个方面。无论从哪种角度论述,我们均不能无视这样一个现实的存在:在整个现代文化转型的浪潮中,书法似乎被排斥在这个文化转型的浪潮之外。

    解决或缓解这种状况,进行书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等书法教育已经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然则,这还远远不够。在影响书法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艺术空间之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探索空间广阔。艺术空间对书法发展产生的作用包括对书法创作、学术研究、教育等多个层面,这里所指的艺术空间不仅指其所作为的空间本身,最重要的是此艺术空间所应起的空间效应。本文仅就艺术空间中的书法教育略抒谨见。

    艺术空间中书法教育的必要性。艺术空间的社会公共性越来越明显。这里说的公共性,主要指的是越来越多的观众希望从各类艺术空间不仅仅获了观展体验,而相关艺术空间的各种资源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也应该成为公共文化资源,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其公共性更好地得到体现,也能够使其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国外的美术馆越来越重视公共教育,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一、艺术空间中书法教育的普及性和专业性。艺术空间里进行书法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其不受特定受教对象的限制。各个阶段、阶层有需要的观众均可成为施教对象,进行教育的形式非常灵活。再者,其拥有一大批相关专业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二、高速发展的经济,带动国民生活条件的提高,物资生活得到满足的大众走进这些高雅艺术空间获取精神食粮。换句话说,大众有获得艺术空间中书法教育的社会心理愿望。三、艺术空间介入当代书法的发展中来,其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多层面的,书法教育是其促进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公共场所,艺术空间利用自身优势对观众施教,比学校教育的范围更宽,亦更为灵活。这种教育形式,可因地、因时而异,更为直观,亦可避免空泛说教。四、通过书法公共教育实现互动,增加观众的切身体验,激发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加深广大观众对书法整体的认识,使书法在热热闹闹的同时,加强与当代先进文化的血肉联系,在时代淡化书法实用价值的过程中,努力与观众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观众的书法审美意趣和价值观念,使得广大观众可更便利地接近、理解并进而热爱我们的传统艺术,使书法这种富有意味的艺术形式永葆无穷魅力。

    中国美术馆在书法教育方面的思考。中国美术馆的职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收藏、展览、陈列、学术研究、美术交流、公共教育。美术馆增设了公共教育部。公共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公共教育部成立之前,中国美术馆就开始推出公共教育活动。公共教育部的成立,使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收藏、展览、研究等工作务必稳扎稳打。展品是艺术空间进行公共教育的介质,是根本,亦是关键。不管展品是不是藏品,没有足够代表意义的、有价值的展品,对观众施教的目的便不具有说服力,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甚至有可能误导观众。作为美术馆要时刻站在“为民族文化守根的本土立场上,清楚理性地把握时代脉搏,谨慎选择以在书法史上能确立文化身份的作品进入自己的视野。”这是从史的方面对美术馆从事书法收藏、研究等工作的要求,也是其真正实施公共教育的最根本保障。二、发掘公共教育的可能,施布于策划展览中。组织策划展览,除做好学术准备外,还要考虑在展览当中,积极创造进行公共教育的条件,促进展览的社会化和观众化。三、从美术馆服务社会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实现观众、书法家和美术馆三方互动。此处所说书法家是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和著作的综合。美术馆则包括其作为艺术空间本身以及所应起的空间效应。书法这一传统形式,曾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交流密切相关,但随着现代文化环境的急剧变化,硬笔和电脑的出现,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与这种最具我们民族特征的文化形式产生了隔膜。走下“庙堂”的书法艺术,逐渐泛化的过程便是书法大众化的过程,我们无法对观众的欣赏趣味加以限制或者分级。但我们总能从艺术的共有规律中找到对观众施教的有利因素。来帮助观众欣赏艺术品,从中获得启迪。

    中国美术馆书法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一、服务观众、对观众的教育引导。在“中国美术馆首届名家书法提名展”期间,推出语音导览服务。语音导览主要包括书法家的简介、艺术风格和入选作品风格的简单评述等三项内容。推出语音导览服务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语音导览服务的推出使中国美术馆书法审美普及公共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全面充实,为普通观众更好地理解当代书法艺术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还有,展览期间举办书法家与观众的现场交流活动。使得广大观众有机会同书法家进行全方位的接触,更多的了解书法家和它们的书法艺术,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旺盛的生命力。二、对儿童的普及教育。组织少年儿童对展品进行临摹,使他们在带队老师的施教引导下、自己亲身的实践中感受、体验书法艺术,培养他们对书法美的初级认识等。三、讲座。在展览档期内,配合展览举办一些相关方面的讲座,很受观众欢迎。美术馆不能只是停留在展览陈列的层面上,还需要专家针对重要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书法现象、思潮对普通观众做一些普及兼提高的服务工作。我们根据中国美术馆自身的特点和现实工作开展多样讲座。如:欧阳中石先生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叶培贵先生的“理解书法的三个角度”,邱振中先生的“书法:从传统文化到当代文化”,张旭光先生的“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林岫女士的“书法创作与欣赏”等。这些讲座取得很好的效果。四、组织、培训自愿者。这对于志愿者来说,此项服务一举两得,志愿者不但学有所用而且亦可加深所学,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从志愿者的讲解中获取新知。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教育对美术馆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对中国美术馆这样的国家级美术馆来说就更是如此。中国美术馆在保持它国家最高美术殿堂品位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公共教育职能,拉近了美术馆与社会、与观众尤其是普通观众的距离,使自身丰厚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我们精心策划的活动,可以使各个方面的人士参与进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书法教育,使中国美术馆有关书法艺术的公共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可以发展潜在的观众群体,使他们在活动结束后能够再次走进中国美术馆。

    杨炳延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