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书法展览的宣传

时间:2009-03-27 14:22:12 | 来源:艺术中国

    媒体时代的到来,告诉我们“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岁月已经在悄然逝去。涉及人们生活的有关物质的、精神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并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接受在很大程度依赖种类繁多的媒体所提供的大量的讯息,尽管在过去的岁月人们常以口传面授获取资讯的方式在现今仍旧必不可少,然在高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这种获取资讯的方式却显得力不从心。在各种讯息纷至沓来的今天,现代人似乎显得不知所措,他们需要付出精力在送到眼前的众多的讯息中来分拣自己所需要的。当然对于艺术的需求也不例外,各种各样的有关艺术的展览充斥耳目。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非常有价值的展览也必须认真地考虑现代人接受讯息的习惯,做好宣传和推广。中国现代形态的艺术展览兴起于20世纪初,其最终目的在于对艺术的推广、传播与交流。这除了展览本身的策划、设计与布置之外,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这是近几十年来在艺术展览领域所形成的共识。

    中国美术馆自从2004年正式开展书法工作以来,自主策划组织了“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2005.11)、“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 (2005.11)、 “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2007.9)、“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2007.12),打造出当代中国又一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书法展览品牌,基本上形成了以书法展览为主轴,带动书法研究、收藏、教育等方面工作的模式和格局,为中国美术馆的书法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中国美术馆书法的拓荒工作离不开各个相关环节的艰苦努力,其中也包括展览的宣传推广。本文立意于此,以中国美术馆主办上述书法展为例,对书法展览在宣传和推广中所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充分认识宣传在书法展览中的重要作用。

    宣传首先要分析和了解观众的基本情况。书法是中国伟大的传统艺术之一,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群众基础。但随着文化环境的迅速变化,书法越来越脱离实用而向着艺术化、专业化发展,使得当代书法的接受与欣赏形成专业群体、爱好者群体与普通观众的不同层次。专业群体较为集中,有自己的协会组织、专业媒体,对书法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程度比较高,但数量相对较少。普通观众和业余爱好者是多数,较为分散,是宣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对书法观众构成的分析,我们的宣传将书法专业媒体、文化艺术类媒体与大众传播媒介结合起来,以增强针对性和覆盖面。同时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各种媒体形态同时兼有,构成一张立体交叉的信息传播网络,以保证传播的速度与力度。在具体操作上,我们把宣传作为展览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展览特点和宣传工作的一般规律,提前制定相适应的周密计划,抓住重点环节,按照宣传资料的准备、前期预热、新闻会、开幕式、研讨会、展览相关活动、报道资料反馈收集等步骤积极推进。

    展览筹备的宣传 “预热”环节

    即在开始之前预告信息,使广大观众产生参观和关注预期。展览的宣传需要主办方为媒体记者准备充分的新闻参考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特别是展览的新闻通稿是宣传的核心文案,需要认真提炼新闻点,反复推敲。我对每次书法展览的新闻资料都很重视,对新闻通稿反复审阅修改,力求准确、充实而生动。实际情况表明,媒体记者们大都在我们提供的新闻通稿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活动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丰富、生动的报道。作为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举办书法展是以前所没有的,社会各界对我们的书法展还比较陌生,所以,在2005年“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的宣传上,我们比较早地开始了展览的预热宣传,为展览造势。2004年11月29日,我接受了书法权威核心期刊《中国书法》主编周志高的独家专访,并以“大力推进书法艺术展示、收藏与研究”为题发表于2005年第一期,首次向社会特别是书法界较为深入地介绍中国美术馆启动书法工作和这两个重要的展览的消息,引起了书法界的高度关注。展览开幕前不久,2005年10月27日,《中国书画报》以“中国美术馆——给书法一席之地》为题作为头版头条刊发了报道,并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以《书法收藏,中国美术馆的新使命》为题发表了对我的专访,对于展览的策划情况、重要意义、书家入选标准、理论研讨会等问题逐一作了介绍,同时刊发了展览筹备过程的照片和入展书法家名单。这是向书法界特别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全面推出这两大展览。这两篇重要专访引起了书法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中国美术馆第一次主办书法展的成功作了较好的铺垫。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发布了每两年举办一次书法提名展的消息,等于提早对第二届乃至今后的书法提名展发布了预告。

    新闻发布会是主办方通过新闻媒体集中向社会公众发布展览信息的重要形式,是宣传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每次新闻会都经过精心筹备,从新闻资料的准备到媒体记者的约请、议程的设置再到会场的布置等细节安排,都下了很大功夫。在新闻会上,我们作为主办者向中央和首都的主流媒体当面介绍展览的情况,特别是可以与记者做直接交流,回答媒体代表观众所提的问题, 对于各家媒体深入理解并生动报道展览很有意义。新闻会一般在展览开幕前几天举行,这样可以形成短时间内众多媒体对展览纷纷进行报道的局面,信息的覆盖面大,迅速达到预热的效果。并随着展览的很快开幕,形成持续的社会关注度,吸引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前来参观,使整个展览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新闻会于2005年10月27日举行,次日,《中国艺术报》即以《推动当代书法发展 丰富书法精品收藏——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谈两个书法展和一个研讨会》刊发整版报道;《羲之书画报》以包括头版在内的6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展览中的大量代表作品,几乎成为展览的专刊;《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全国发行的重要大报和《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信报》等北京重要都市报都对展览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以下是2005年 “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和2007年“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新闻会举行后众多报道中的几则摘录,可见新闻会立竿见影的效果:

    昨天中国美术馆方面宣布他们将在书法收藏、研究、展示方面有重大突破,将在11月举办“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2005年10月28日《新京报-中国美术馆推出两大书法展览》

    昨天,在“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暨“‘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宣布,美术馆将开展书法收藏……——2005年10月28日《信报-两大书法展开启美术馆书法收藏》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 暨“‘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馆:书法空前大汇展》2005年10月29日

    欧阳中石、沈鹏两位当代书法大家精品共50件将于11月1日至11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系列的第一次展出。——《光明日报》2005年10月29日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暨“‘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工人日报-创建品牌效应 “试水”主办展览 中国美术馆首办当代大家书法展》2005年10月29日

    开幕式前,此活动的部分艺术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向媒体阐释了国家级博物馆举办高规格的书法展的深远意义。——《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19日


    展览的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是标志展览开始的重要仪式,很多重要领导和嘉宾参加,同时构成一个重要的新闻点,是宣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上是“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2005年11月1日开幕当天的几则报道。当天,《中国文化报》以《中国美术馆大手笔启动书法展藏》为题作为头版头条刊发,中国新闻社播发图文专稿。随后,《北京日报》、《中华新闻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国土资源报书画版》等媒体从不同角度对展览进行了报道。特别是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日报《中国日报》还从展览出发对当前书法教育的忽视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生动的探讨。《书法》和《中国美术馆》等杂志都对展览进行了学术介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电视、电台都对展览开幕作了新闻报道。中国网、中国书法家网等网络媒体也做了图文并茂的报道。

    2007年,《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和《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的新闻会和开幕式时间距离较短,这是出于具体操作的考虑。我们展览的布展时间较短,一般在开幕前一天甚至当天才可以看到展览的实际效果。新闻会的同时,媒体可以同时参观一下预展,对展览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有利于进一步报道。《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而策划组织,在奥运宣传的热潮里,广受到媒体的关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重要的媒体迅速迅速进行报道。随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政协报》、《大公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书法报》、《书法报》等重要报纸纷纷以较大版面予以报道,《中外文化交流》、《中国美术馆》等杂志,新华网、中国美术网、北京文网、书法网等网站以较多版面和空间深入介绍了展览和展览中的作品。各家媒体的报道也是紧扣“人文奥运”的主题,如《光明日报》的报道题目是“书法家的奥运盛事”、《工人日报》的题目是“翰墨颂歌盼盛会”、《大公报》的题目是“近二百位名家表达对京办奥运之期盼”、《国际航空报》的题目是“翰墨交响音韵绕五环——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开幕”……这也说明展览主题与时机选择直接影响着宣传的效果。之后不久,2007年11月11日举行的“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延续了我们书法宣传的热度,媒体根据展览品牌形象和推出一批新人的特点,很多从这个角度进行报道:《中国教育报》的题目是“书法新星京畿明”,《中国文化报》的题目是“中国美术馆打造书坛品牌”、《中国书画报》的题目是“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 纳三十六位数家的才与情”、《法制晚报》的题目是“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力推六七十年代新人”。

    以下是展览开幕后的部分报道摘录,可以看出媒体对开幕时的高度关注:

    今天,经过一年精心筹备的“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说,“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是今年中国美术馆开展收藏研究、展览书法作品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文化报》2005年11月1日

    今天上午,经过一年精心筹备的“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在美术馆隆重开幕,为期20天的 “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 同时举行,这是中国美术馆首次自行策划的大型书法展……——《北京晚报》2005年11月1日

    “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近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忠禹,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中国书协、中国美术馆以及首都相关高校等有关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两大展览并为开幕式剪彩。——《羲之书画报》2005年11月11日

    由中国美术馆精心打造的“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今天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奥运主体书法展览……——《北京晚报》2007年7月21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天天走近,为了迎接这一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表达人们对奥运精神的向往与礼赞,凸显“人文奥运”主题,中国美术馆精心打造的“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 7月21日隆重开幕。——《中国文化报》2007年7月21日

    “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 7月21日在该馆隆重开幕。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北京奥组委副主任蒋效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副馆长杨炳延等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文化报》2007年7月26日

    2007年11月11日,“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式暨名家书法系列作品集首发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两年前的首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的成功举办,使得这次展览得到书法界的广泛关注、支持与期待。——人民网2007年11月12日

    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11月11日开幕,展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国书画报》2007年11月15日

 


    展览中的其他宣传计划

    展览进行中,要对领导参观、研讨会、现场艺术家与观众互动等活动组织报道。如2007年中国文化部官方网站等媒体对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华建敏参观“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的报道,东方艺术网等媒体对我们在2005年首届书法提名展中组织的书法名家与观众现场交流活动和“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的报道等等。

    还要充分利用馆内网站、杂志等对书法展览作深入全面地报道,记录展览活动全程,用较多版面刊发代表作品。另外,还通过自行印制专题报纸、宣传页等资料免费发放给广大观众,拍摄制作专题片在展厅播放等方式补充加强宣传。我们在2005年两大书法展的筹备过程中拍摄了欧阳中石和沈鹏两位大家的电视专题片,录制了提名书家与观众现场交流电视片并在展览期间在展厅播放。此外还印制了数千份介绍两个展览的专题报纸免费发给现场观众,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作为主要展览负责人,我还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撰写文章深入向公众介绍展览。如我与人合写了《倾心书写中国文化名片——从“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谈起》发表在2007年8月6日的《中国书画报》上,上文提到的接受专访等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展览中及时全面收集各类宣传报道资料并制作成《新闻集锦》,成为展览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上述仅对中国美术馆书法展览中宣传的环节计划进行简述。在展览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策展人的主策目的能否实现,展览能否引人注目,除了展览本身的高质量外,就是通过宣传让最大范围的观众知道了解展览,进而吸引他们走进展厅观看展览。展览是短暂的,而信息的扩展与延伸则是广阔无边的。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广大新闻媒体的帮助,我们书法展览和相关活动获得了较为广泛社会关注,形成了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书法工作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