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华:打开创造之门 解读彩陶文化

时间:2009-03-20 11:22:02 | 来源:新华网

八千年前,黄河流域诞生了辉煌的彩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渊源和创世纪。

创造符号和使用符号是史前文化最伟大的贡献。符号文化,方圆意识,各式各样的线型几何形式以及对方圆的分解与重构,不仅为中国的书画创造了基因,而且也是中国绘画和文字诞生的里程碑。

在20世纪80年代,我在大河寻源过程中,对彩陶文化激动不已,兴趣浓厚。从河南始发,上溯陕西、甘肃、宁夏、内蒙、青海,回头至山东、江苏等地,对黄河彩陶进行了三次深入考察,行程数万里,我试图从探索新的视解把古代文明的原始符号与当代文化精神衔接起来,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样式。但因对彩陶文化解读和消化不够,当时只创作了《摇篮时代的花朵》、《火的里程碑》等几幅,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专题画展。经过20多年的酝酿和发酵,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点,思绪泉涌,酿出了陈年老酒,甚感欣慰。

这批作品基本上是对方圆世界的破译与解读。方和圆是几何形式的两种基本形式,几何形式是体现审美秩序的视角形式。其实,这是一切视解艺术最基本的造型观念。先民从有意识的求方求圆,再求对方圆的变化、分解和重构,这是人类最富原创性的自我创造意识的超越。当方分解为直线,圆分解为弧线,直线与直线,弧线与弧线,直线与弧线的

重构时,无穷的几何变形被魔术般地幻化出来,是分解与重构这一活的灵魂开创了视角形式无穷演变的新纪元,是彩陶艺术开创了分解与重构的先河。彩陶艺术的形式是人为有序的不断变奏,其意义是混沌的梦想、祈求、热情和精神力量的飞跃。

解读了彩陶文化的语境结构的奥秘,创造的大门才被打开,《梦溯仰韶》这一母题便应运而生。我的主要收获是对各种几何形式的运用,对分解与重构有了新的理解与发挥,好像找到了新视角,找到了艺术感觉。因此,画兴大发,大篇幅的作品都是在2003年春节后创作的,不是“挤牙膏”式的,而是一气呵成,是我的艺术灵感和创作热情的一次新的爆发。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