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华艺术评论摘录

时间:2009-03-20 11:11:15 | 来源:艺术中国

彭德:自古画家分两类:好画家和有意义的画家。有意义的画家是不步入后尘而另辟蹊径、拓展视觉艺术感受的人物;好画家是有一套娴熟的技巧——沿传有序、被画坛公认的技巧的高手。

人类更需要好画家,他们是艺术的忠实的普及者和传承者,是艺术史上的优秀票友,或者说是娴熟的、习惯化的、被公认的技巧在画坛存在的活载体。

人类更需要有意义的画家。不过,有意义的画家往往有意无意地关闭了人们欣赏艺术的常规入口,他们的作品往往会使一些训练有素的批评家也不容易找到欣赏的渠道。他们对于习惯于公共化、常规化艺术趣味的人类,一开始总是有难以认同的陌生感。

周韶华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一位有意义的画家,也是这个时代水墨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周韶华的水墨画,对于热衷明、清文人画标准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可能会产生陌生感,但细考他的艺术思路,却有着深厚的中国背景。他的艺术,一言以蔽之:中国思想与现代笔墨。

刘国松:一位有创造性的开宗创派人物,一位有时代性的代表画家,才敢于面对并向风行已久的并且仍然滞留在文人画阶段,偏重于文学气味的画风挑战,打破封闭已久的传统观念,而着眼于更深刻的观念更新,刻意创造20世纪的新传统。对一艺术家来说,这比什么都宝贵。周韶华正是带着这种明晰的宏旨壮略走上“寻源之路”。我相信在若干年后,人们将会更清晰地看出周韶华在国画现代化运动中的地位。

刘骁纯:周韶华先生:您、吴冠中、刘国松、赵无极、朱德群等一批艺术家,在传统山水的现代蜕变中各自做出了不同的贡献。由于较合于中国艺术的发展规律,较之硬做现代文章、抽象文章的,成果反而更大。

刘纲纪:近年来,周韶华的作品越来越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更趋向于抽象的形式构成,但这一点也没有冲淡他的作品的中国气质,反而更加强了这种气质,并使之取得了比过去更精炼、成熟和具有独创性的现代形式。借用美国著名的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的话来说,韶华的作品可称之为“生命的形式”。

刘纲纪:周韶华的山水画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风味,但又有着相当鲜明的强烈的现代感。他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同时又是现代中国的山水画。这也是他的作品的“特殊味道”之一。

李天祥:周韶华的山水画上是大胆创新的提倡者,又是传统精华的热爱者,他深知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优秀传统的大河时时注入新鲜的泉水,永不枯竭。

鲁虹:可以预言,由于周韶华的探索,开拓了水墨画发展的新空间,有益于水墨画由中华文化圈推广到世界文化圈。所以,周韶华在山水画发展的链条中,是一个具有发展意义与转折意义的画家。

水天中:20世纪后期,有几位画家对中国水墨画的发展给予很大影响。他们以论说、作品和多种艺术活动,影响艺术潮汛的涌动。周韶华就是其中的一位。文化大革命之前,周韶华的艺术少为人知,他在80年代崭露头角,人们多少觉得有一点突然。如今回答看,会感到他在画坛的脚步似有按部就班的谋略——他首先从正面树起一个战略性的目标,然后一步步付诸艺术实践。理论和创作同步起动,相辅相彰,使他的艺术活动显出明晰的路线和轮廊。他呼唤民族文化之魂,重整传统水墨的旗鼓,汲取现代艺术的形式因素,以图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再展水墨画雄风。

楚迟:一个艺术家试图打破艺术的界限,综合使用各种手段并使之进入文化学的层次,即使失败了,也决不是无意义的探索。对于召唤后来者,它将是一个声充满魅力的呼喊。

董欣宾:周先生的脉搏是与时代同步的,他清醒地把握着中国绘画发展的节律,因而站高放远,表现出审美等等的不同凡响、宏博肃穆而又浩茫寥玄的景观,处处以艺中精神透射出时代的光明,因而他是非凡地热爱生命、时代和祖国文化的“国手”。

鲁虹、祝斌:在当代水墨画坛,周韶华显然处在极为特殊的位置上。一方面,他掀起的山水画革新浪潮,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水墨画变革的方向和速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中国画坛上一场极有意义的争论,其焦点是中国水墨画由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是否可能。另一方面,他所创立的新艺术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图式较多,又颇受一些人的责难。这就使周韶华成了一个颇有争议,而且也是讨论山水画变革无法回避的人物。

刘曦林:在这10年间,我一直把20世纪中国画史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在山水画这个领域,又通过若干个案的研究,很然地在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石鲁——吴冠中、周韶华等人之间找到了一条山水画观念调整、演变的关系链。

不直接承接“四王”余续的黄宾虹,注重写生,注重夜山的整体感受,求浑厚华滋之境界,为现代山水画第一高峰;李可染、傅抱石等进一步回归自然和人生,进一步改变了石代山水画清高拔俗的意境,为近百年山水之第二度变革;石鲁追求自然、历史与人的整体谐和,进一步强化人的主观能动性,赋予天人合一意识以现代品格,是山水画审美意向的第三度变化;80年代以后,周韶华等人又在贴近人生、贴近大自然的基础上,转向宏观的哲思和情感意象的表现,是更明确的天人合一观的现代思考和现代品格,而意味着20世纪山水画观念的第四度变革。

陈瑞献:他以全方位观照法,古今中外,思骑四出,只着眼大处,专拣大块为文章,大河,大路,大山,大心灵,他的作品是绕过古帝陵沿现代彩虹大桥向你奔来的大风,叫你心神飞动的大风。

彭德:他的画有一种崇高的美感。面对他的山水画,我们仿佛有登高山之巅、凌八面来风的感受,仿佛有观悬岩瀑布看一江飞泻的幻觉。他的一些小幅花卉,也都凝聚着掷地有声的力量,而绝无小家碧玉式的纤巧玲珑。

何西来:周韶华的艺术风格在审美范畴上属于阳刚一类,其成功之作,大都重视意境的营造和整体氛围的渲染,行笔、用墨、构图、着色,都很讲究力度,大笔触、大色块、大写意、纵横恣肆,挥洒无碍,初无定格,随势赋形,于无法之中见法,直到写尽胸中块垒。读这样的作品,常常会惊异于画家想象的瑰丽、奇谲,会被一股强劲的情感、情绪之流所掀动,于尺幅之内体验到某种由生命蒸腾而来的浩渺和浑沌,并咀嚼出来深厚的文化蕴藉和隽永的哲理意味。总之,从风格上看,周韶华的作品以气势胜,多见大气磅礴,绝少柔婉秀媚。

在周韶华的风格系统中,浑厚、凝重、豪壮、苍茫等特点,来自北国的文化传统,是北国艺术最常见、最基本的东西。这些特点构成周韶华风格的基础,支撑着他整个风格系统的大厦,成为他作品中不断出现而又相对稳定的要素。此外,瑰丽、奇谲、华滋、绚烂,乃至上天入地、挥洒无羁等特点,也是周韶华风格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则是南国艺术的风格特色,来自南国的文化传统……主要来自荆楚文化传统。

邵大箴:无疑,《大河寻源》组画在中国当代山水画领域掀起了一股新潮流,如果把这股‘新潮流’称作是‘气势派山水画’的话,我认为,说韶华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并不过分。发扬汉唐雄风,借用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赋予传统水墨画以气势,以构成意味,是韶华创新水墨的两个重要方面。但是,韶华之所以在水墨创新上能取得成就和达到相当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的视野和心胸开阔。他勤于读书,读哲学、美学,研究文艺理论和创作规模;他走出画室,到大江大河中寻源,到名山大川中感受宇宙生命。他从书本和大自然中体悟人生,体悟艺术本质,从中获得精神力量。所以他的作品有雄勃豪迈之气,有刚健浑厚的力美。

皮道坚:周韶华立足于当代而把选择的目光投向了汉唐盛世,乃至思想活跃、文艺繁荣的先秦时期,试图从这些中国有史以来最强盛、最富于活力的时代中,寻找到当代山水画艺术所缺失的灵魂和激情。

水天中:周韶华要做的,是在保持水墨画艺术生命不坠的基础上改变这种局面。他追求公元10世纪之前的某些年代里,曾充盈于中国文人胸中的“浩然之气”——雄健博大的文化精神。以此代换传统的水墨画萎凋的活力,“隔代遗传”,“强化传统”,藉以增加水墨画的精神力度。他所先定的这种取向,使属守传统的人既难赞同,又难反对。

汉内斯·日姆普诺:周韶华的画是音乐情调与诗的交响,是色彩与块面的变奏,突破了二度空间的局限,让人们在时空中神游,没有东西方文化的隔阂,这正是我们国际艺术节所推崇的文化精神。

彭德:周韶华的画有一种宏观的意蕴。大型组画《大河寻源》上下五千年,纵横数千里,汪洋恣肆,吞吐古今,把黄河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个现代人的眼界充分地展示在他的画面之中。

刘曦林:从《大河寻源》系列作品开始,他就没有留步于黄河两岸景物的实写,而是从《太古洪荒》画起,一直画到《勃海湾的晨光》,试图映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在这个

王朝闻:以“时代的儿子”自居和自励的周韶华,怀着“回答不清的苦恼”,向黄河的观察和体验探求解答,而且不是以概念的抽象的形式,而是以个体的造型艺术的形式作了解答。

钱绍武:他画的其这冰是黄河本身,而是黄河的儿子对它的依恋、崇敬和自豪之情。

妙觉:组画没有对黄河作静观的描绘,而是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结合过程中,动态地把握了艺术对象。组画始终把黄河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情显现加以描绘的。

刘纲纪:韶华好言《老子》所说“抱一以为天下式”,这“一”也就是流行于宇宙的大生命。但韶华对它的表现却又是《周易》所推崇的积极进取的“刚健”之美,而非道家的退守、无为。所以,我感到韶华把道家那种高视阔步的、无限的宇宙意识和《周易》的刚健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是他的一大创造,也是理解他的作品的重要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以为他超越了当代中国不少画家,而形成了不能为其他画家所取代的鲜明特色,并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气质。

水天中:当代,诸如“民族魂”、“天人合一”、“大道自然”……,在他的艺术论述中,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诗意“化简”。将这些经过“化简”的观念,与特定的自然景观、文化遗迹联系起来,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合乎逻辑的处理方式。它的审美意义远远超过学术意义。

邵学海:他的秘密在于,他看艺术注入着人生的内涵,看历史依据现代的心态;看现代则运用历史和将来的“变焦镜头”。

楚迟:周韶华主张对国外美术进行“横向移植”,对远古艺术进行“隔代遗传”,提倡艺术的非区域性,以此作为中国美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手段。在当代画坛,把艺术探索、理论思考和美术活动集于一身的画家中,周韶华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刘国松:他是一位有思想的画家、理论家和艺术运动的推动者。不仅艺术创作的态度非常踏实苦干,在艺术理论及艺术的推动方面的表现也极为可嘉,特别在美术革新运动方面的创建性与号召力,给大陆变革中的中国绘画吹进了一股新风。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