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年已八旬的周韶华先生是一位在当代中国画领域极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贯穿中国历史和现代文化等多重时空。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将小我的审美转换成心系民族命运的大我之上。表现在绘画上,毅然将中国画现代转型的历史重任挑在了自己身上,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人生中重要的内容,把自己比喻为“大海的儿子”。力图用笔墨塑造“盛世文化”和“大国风范”。
记者:99艺术网 栋栋
地点:桥艺术空间
时间:2009年2月28日
艺术家:周韶华先生
编者按:年已八旬的周韶华先生是一位在当代中国画领域极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贯穿中国历史和现代文化等多重时空。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将小我的审美转换成心系民族命运的大我之上。表现在绘画上,毅然将中国画现代转型的历史重任挑在了自己身上,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人生中重要的内容,把自己比喻为“大海的儿子”。力图用笔墨塑造“盛世文化”和“大国风范”。因此,周先生是一位具有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
栋栋(以下简称栋):周老,今天您的展览(大风歌——周韶华新作展),使大家感动的是让大家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中国景象。您这么多年来在不断的坚持艺术创作,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您在艺术道路上体会最深刻的有哪些?
周韶华(以下简称周):我最初的一个目标,觉得现在中国真是一个走向盛世的时代。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把中华民族的精神,龙的子孙的精神,一种泱泱大国的心胸博大、自奋自强的精神表现在艺术上。振奋民族精神,就是复兴中华文化。所以我作为一个老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我觉得有这个使命,有这样一种文化责任感。所以基本上我的目标非常清晰。
尽管我不是搞标签、标明的符号,但这是一种内在精神。内在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阳刚志气,浩然之气,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其它的都不足以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且我们这个时代也呼唤这种精神。
所以我觉得我的这个创作,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我首先以“黄河文化”为坐标创作了《大河寻源》、《梦朔仰韶》、《汉唐雄风》、《大山》、《大河》、《征服大漠》主题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呼唤民族大灵魂。
第二个,以长江文化为坐标。过去学历史,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是黄河,这没有错。 “长江文化”跟“黄河文化”还有很大的不同。像我们的圣贤,比如老子、庄子、屈原,他们是“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就和“齐鲁文化”、“先秦文化”有非常大的不同。他用这种宏观的想象,一种理想,天上、地下、人间连成一片的宇宙,这也是我的艺术创作精神。所以我着重就是以“长江文化”来做作品,表达中华文化精神。
最后就是“大海”,大海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因为我们中国要发展进步,要跟五洲四海进行交流。所以引进,就是跟海洋文化的关系非常大,所以“大海”也体现在我的作品里面,我经常是这样做的。
我走的就是“穿越时空”,我们的视角、视野要跳出凡间界限,宇宙是无边的,我们的策略应该是既能包容又能开放,对人类文化要献爱心。
以前我们的绘画,喜欢讲焦点透视,中国讲三点透视,只有和空间,并没有和时间相联系。我现在以宇宙为素材,就完全达到了三点透视,焦点透视,它要穿越时空。这个时间是以光年来计算的。我们现在应该有一种穿越思维的艺术表现。
栋:现在整个世界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在交织、碰撞。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他们在选择和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周:我觉得掌握美术指导权的这些人,首先是他们缺乏这个意识。他把中国画局限在一个笔墨下,笔墨是一种技术、技巧。当然它也表达思想感情,但它是非常微观的,它没有当代、信息时代,或者是西方人的观念,永葆千秋,面向全世界。艺术不仅仅是很微观的方法,它应该是非常宏观的去把握世界。不光是要打开窗户,进行开拓,而且要观察宇宙的观点看待世界,当代人需要有这种博大的胸怀,而不是局限于一个地方。
所以我觉得很多年轻人被误导,不断的停留在那儿复制,复制又不是传统最重要的东西,只是把元明清,元谈不上,甚至明也谈不上,清代后期这些僵化的东西,拿来当近现代,当国宝。
像我们上下五千年,怎么可能是这些东西呢?所以我觉得思维要放大。
栋:您今天这个展览里,给人感觉很多作品用笔不是很多,特别是用墨较多。您对中国画的笔墨在新时代的转换、变化上是怎样理解的?
周:因为很多人把中国画仅仅看成是一个线形结构,因为宇宙有很多东西,有的是线形结构,有很多不是线形结构,甚至是一种混沌状态,甚至是一种残垣的状态。它的状态是非常复杂的。您仅仅用一个线形结构,有很多东西就纳入不进来,这使得中国画的范围不断的缩小,我就要打开这个视野。所以表现方法就要放开手脚,首先艺术创造是要表达作者的心灵世界,作者心灵的世界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应。怎么能做到就怎么做,为什么非要只是能如此不能其它呢。我觉得要打破这个东西。
有的人现在不理解,没有关系,我相信将来很多年轻人会意识到那种方法是非常陈旧、非常落后的。
栋:就是表现手法是可以多样的?
周:不光是多样,到了信息时代,又是相对论,又是量子力学给你提供了很多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怎么只能关注在那一点上,我认为那一点是很可怜的。而且没有把握住传统文化的精神。
栋: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也特别大,比如“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后来进入“市场经济社会”,这些社会的变化,导致您的作品有哪些具体的变化?
周:我现在不仅强调要跟时代同步。我觉得要成为时代的一个先导,要发时代先声,不是跑在时代的后面,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去摇旗呐喊,干嘛要站在时代之后,向后看呢?你老是向后看,不能向前看,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
过去也不是把五千年的文化放在眼里,只把元明清,而且元明清说不上,只陷入几个人的圈子里面去,中国这么大,中国的文化这么悠久,怎么这几个人就可以代表中国文化呢?这是很岂有此理的事。
栋:现在有一个特点,北京798、草场地等新的艺术生态的形成,艺术家生活方式、创作方式也变化了。您作为老一辈艺术家对现在的艺术创作、艺术生态有怎样的看法?
周:我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来?我觉得我们现在随着文化的发展,不但应该包容他们,而且对他们新的想象、新的思维,我们还要承认他们、赞扬他们、鼓励他们。我们中国的文化界,不仅仅要看体制内的这些人,体制外的、民间的、社会各个方面的,都应该是团结、包容在一起,大家共同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贡献。不是只承认某几个人的东西,而有一些东西不承认。那样是非常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不科学。所以我要跟他们进行交融,跟他们打成一片。他们有很多东西,我还要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不是以一种落后的观点来匡正他们,而是和他们进行一些交流,启发他们,甚至做的一些事可以影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