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际上文化就面临一个,现在就面临一个转机,我个人认为,不知道对不对,就是说现代的中国国力的增强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以前西方的绘画对中国画影响很大,但现在呢,国力增强之后,对外国来说,他们也对中国文化热,他现在在国外最缺的人才是学汉语的,教汉语的老师是最缺的,就是中国文化热也很厉害了,文化在这个背景下,会越来越多参与进来,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从这个艺术品来说,或者从这方面来说,国画应该是怎么做的?
郭怡孮:艺术品市场。
记者: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力增强,中国文化热首先兴起的背景下,中国的绘画怎么对世界上增加影响,这一次举办这个第三届全国中国画,是不是在这方面也有这个作用?
郭怡孮:我想是这样,这个世界绘画呢,应该说有两个级,就是一个东方,一个西方,东方有东方自己的形态,艺术形态,西方的绘画有西方一定的它的规则,包括绘画的方法。我们想如果世界上的绘画只有一个极,那会多么单调,所以这就是共同组织了我们世界绘画的一个平台,就是东方和西方,但是东方又是我们中国为主的,像中国的绘画有史可查的20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比较早的,而且我们分科也非常细,这次画展,评选组就是人物山水花鸟就分开了,又有工笔写意不同这样一种形态,我们既照顾了中国传统的,由照顾了当代的发展形式,也照顾了一些绘画,是吸收了西方现代的一些形态的东西,融入到中国画里面,所以在这一点,就是中国的画家我们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这样一个任务,就是发展如何发展我们的东方绘画,发展我们整个对文化事业,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有所帮助,这一点上,我们的担子也是很重的。我们要想到这些地方,这是我们综合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主办这个展览呢,我们更重要的是想把我们的文化竞争力能够提上去,刚才你谈的很重要,在这个方面,国力不断地增强,国外也更看重咱们的文化,咱们自己更认识到咱们文化的重要。
所以在这个时期组织这样一个展览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画家们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更在咱们自己的民族艺术,更希望咱们民族艺术在世界上有更多的发言权,有更多的话语权,用现代的名来说,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实际上这次展览也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形式吧。但是我是想呢,中国的绘画会越来越发展,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我曾经在加拿大的麦基尔大学讲过一次课,有一句话下边反映非常强烈,我想中国画将来能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画种,我说的很自信,就是说,但是下面都鼓掌,我想这个话他们能理解,他们能够接受,因为中国画确实有自己的优势,现在我们看中国有多少人画画,中国人能画画的能够画中国画的,比西方人画西画的肯定要多,从儿童一直到老年,到退休的,我们好多老人都不断地作为一种修养,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陶冶性格,丰富生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画既有很高深的一面,又有非常普及的一面,你要学西画的话,基本的透视、解剖、色彩这些东西,最基础的东西也不是很容易,也是很难的。但是中国画呢,它有很诚实的一面,学齐白石,学徐悲鸿,画完了以后,他可以自娱,他不是说我拿去卖钱或者怎么着,他自娱,他陶冶自己的性格,他可以送朋友,中国画又具有非常普及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是断定将来随着东西方交流越来越深入,西方人对中国画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中国的绘画可能也会像在中国一样,在世界上成为非常普及的一个画种,大家都能够理解我们中国画的意境,中国画的这个笔墨的特殊的表现形式,中国画的这种审美,在中国笔墨里那种非常有韵味的,那种笔的力度,笔的韵味,笔的速度,它的精神感觉,精神的表达等等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是很高雅的,既是技术的,又是艺术的,很多都是又是哲学的。它包括快慢,软硬,强硬,黑白,阴阳等等这些东西都反映到中国绘画里面,所以中国绘画受欢迎,不只是一个技巧,它要画很像这里边有很多很艺术的,也有很科学的东西,也有非常潇洒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想中国画充满了信心,对中国画的发展,这个围墙不是要打破,也不是要什么,这个围墙要开放,要变成一个通透的,东西方通透的画苑,让人家能够看到我们这里边的奥秘,要理解我们的东方文化这样一种精神。我想为什么这次展览有那么多的人投稿,这次是我们几次展览来说是最多的一次,加在一起作者有七八千人,作品上万件,这些作品大家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所以这一点就是说中国画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应该说是,这是最好的时候。
记者:你刚才说这么多人投稿,这一次可以说是一个盛况,它是不是跟中国画在艺术品投资这一方面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
郭怡孮:肯定有关系,这个它这个艺术品跟人民的生活有关系,跟经济发展有关系,跟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精神的需要又非常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国家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好多东西放到文化上,文化随之要发展了,这是必然的。画家们也有一种市场的这种观念,这些年也是得到了提升,应该营造这样一个市场,应该去争这么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应该得到应有的地位,首先是我们东西方现在不平衡,中国的绘画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西方的绘画还是高的多的,就是说同等的画家同样有水平的画家,我们的地位还是,虽然在不断地增加,增加的极快了,但是仍然还是不够。这一点呢,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也是一种早就有,在中国。
记者:那这一次作为一般像全国性的大展,一般都是政府主办的,这一次承办方之一,是一个企业,那么像这样子举措是不是对于推动中国画扩大影响是不是?
郭怡孮:本来这个艺术品推广就应该是多方位的,应该是有政府办的,有民间办的,有个人办的,有艺术家自己来办的,有大家集体来办的,有美术家协会来承办的,现在形式是比较多样,应该说是走入了一个正道,有些政府来承担,有一些就是我们企业家和艺术家合作来举办的,光叫政府承担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
国外也是这样,好多都是一些企业,公司,基金会这个来承办的,大部分是这样,真正政府承办的也不是多数。你像我们全国美展,这个是政府来承办的,但是现在企业也很有热情,也积极加入,像我们这次展览就是跟企业合作的是比较好的,企业资金的投入,不但资金的投入,我们合作的这个单位,这个王总,他有很高这样一个,对中国艺术这样一个情结,他认为中国艺术就应该在世界上占有很高这样一个位置,而且企业家不在于那一点完全是企业的经营,他就有这个情结,他就愿意把艺术推上去,用他自己的实力来推动这个艺术的发展,所以我们合作非常愉快,在也一点上我也很感动,他不是为了得什么具体的利益,而是整个为了这个事业,今天晚上我们谈得也很亲近。
记者:这样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双赢的?
郭怡孮:绝对是一个好事,这是很有眼光的企业家。如果每个省里都有那么几个企业家来积极地投入,而且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支持这个比较大的美术活动,我想美术活动还会兴旺,因为过去我们也是对这个资金方面也是感觉有很多感触,有一年我出国去,在法国的展览,咱们四大家,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这样的有名的画家,同样一个美术馆里边,这边是法国的一个中年画家,绝对不像咱们画家那么有名,但是他在那边,有很好的画册,有同声的翻译,有很多宣传的资料,可是咱们那个因为当时政府办的,也不可能拿那么大的,只有一个简单的小册子作为介绍,当时感觉心里就不平衡。但是现在我们有一些企业积极地投入,我们还是增加了很多渠道。
记者:中国画创作风格,在这一次美展上…要从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从这几届,办下来来说?
郭怡孮:应该说呢,这三届反映了不同的时期,也将近十年了,在这十年之内,是中国画比较最快的十年,首先在艺术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在总的方面,它反映生活,反映重大题材,反映画家的心情来表现我们这个时代,这是主流。在另外一个方面,变化最大的呢,还是在艺术形态上,艺术形态的手段更全面了,更多方面了,手段更多了,更变化了,更丰富了,更是把很多外来的一些东西,包括中国大传统的东西,像传统的壁画,很多方面那些年画这些东西加入到中国画里边,同时把西方的一些现代的东西也融入到中国画里面,所以从形态上,从表现方法上是极大的丰富,有一个新的形态我们还是很鼓励的,评委们都是很愿意把它推出来的。但是现在这个由于是我们的政策也好,创作的思想也好,特别开放,特别开放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画的边界要不要重新划定,中国画要不要有一个界定,不然的话,是不是大面积的扩散,嫁接的太多了,会不会不像中国画了,也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但是中国画这是一棵大树,这颗大树嫁接了很多,产生了很多新果子,要不要,我们再给它界定一下,不要发展得不伦不类了。我想这是有利有弊的事,从总的来看,中国画是发展,跟上时代,把西方一些好的东西,其他民族好的东西,拿过来这是一条正路,这个不能动摇。
另外一个方面呢,我们年轻的画家中国画家要把我们的遗传基因研究好。到底我们的遗传基因是什么,我们中国画的基因是什么,中国画的基因不能变。基因要变了,那就不是中国画了,所以到底哪些东西是我们最根本的东西,是东方绘画的根,是东方绘画最本质的东西,现在就是有些年轻画家搞不太清楚,所以就需要进一步地深刻地研究传统,同时研究西方,我是赞成把两头都研究透,如果这头研究透了,那头看不见,也不能在中间这个广阔的地带上找一个发展这样一个范围,所以两头都研究透,所以这样就提出来我们中国画家所承担这样一个任务吧。但是从这一点来看,我深信中国画家对两头的研究比西方画家要好,有优势。中国画家对中国画有研究,对西画也有研究。对西方的美术史,我们的画家都相对比较了解,都比较熟悉。特别是这些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出去看了大量的,画家们看了大量的资料,看了大量的美术馆,但是西方画家对中国画的了解只停留在上层的某些画家,所以将来要开拓这个东西方广阔的地带,中国画家大有可为,中国画家能够更多地胜任这些东方融汇交流发展,找出一些,甚至于世界共同语言的这些东西,我想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信心。从好多画里边看我们的造型,我们的结构,实在是不差,实在是对西方的好多东西已经比较了解了,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抓两头,把传统吃透,什么是遗传基因,我们的写意性是什么,跟西方的写意性文艺复兴以后的所谓的写实有什么区别,我们在构图上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中国的毛笔、宣纸,中国的材料方面。
跟西方的油画比,变刷子,油彩所出来的这些本质上的不同是什么,还是要做一些研究。
记者:你能不能对这一次画展做一个点评?
郭怡孮:点评,这次画展应该说是数量很大,我感觉有一些吃惊就是说有这么大一批人,水平特别,就是有一种整个的平台高,这样就是有人把它形容成一种高原的效应,过去我们的画,过去我们中国的绘画是群峰突起,多少家,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这是大师在这儿林立,后来我们感觉是一波小土坡,一片小土坡,没有群峰,但是现在来看这个土坡高了,从整体来看是一种进入到一种高原,我们期待着有大师的出现,又有高峰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不管是哪个方面加深自个儿的修养,真正配合我们的大师,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这个时代的高人,整个画展的水平是相当高的,这个展览水平代表了当前中国画的应该说是最高水平。
记者:能具体地…
郭怡孮:不方便,明天可以,全国美展要比较重大的题材,要比较精细的刻画这种主题性创作。
记者:我就是说这个题目的,咱们提问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参加画展是不是跟参加高考一样,都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的借鉴?
郭怡孮:肯定有,但是这个方法不一定就是都是艺术是多变的,艺术是需要创新的,你完全按照方法以后,它就落后了,我们只能调查当前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这就是中国的大展的一种模式,这种展览拿出去的作品很惊人,到日本去展览,都非常惊讶,中国的水平这么高,这么多优秀的东西,但是有一点,这种展览都花时间比较多,都下力量比较多,都花得比较工细,都画的比较严谨,费的时间都比较长,都有相对的主题性非常明确,但是它又是这一类,你想看特别轻松的,特别玩笔墨的,特别有意境的,特别潇洒的,又难找,这就需要我们的展览多样化,既有这样大型的展览,又要有个人的展览,又有各种流派的展览,又要有小型的展览,又要个人不同风格意境这样一种东西,所以我们现在既抓主要的一种方向,又要提倡多样化。
记者:假设我是一个希望参展能获奖的一个选手,那你给我什么建议?
郭怡孮:我得看你的具体的水平是什么,我只能建议抓着你自己的特长拼命干,然后在下边你的短处你使劲补,你拿出来的参展作品一定是你最长处,你的长处要使劲地弄出来,有些作者,他就补他的短处,他的创作,他就老去补他的短处,我哪儿不够,哪儿不够,每个人不够的地方都特别多,所以你把自己的长处丢掉了,有时候看不出特点来,你自己的短处在下边偷着补去,你使劲补,但是你拿出来的作品是你的长处,如果你的长处,你的精神气质这方面你把它发挥好了,那可能在技法上在什么上,稍微弱一点也就弥补了,所以我们愿意看到非常有自己特点的这样的作品出现。
记者:也就是说非常有自己的风格这种作品?
郭怡孮:对。
记者:哪怕他有若干短处?
郭怡孮:我们希望看到基本功比较全面,但是自己的特点又非常强的作品,基本功太差不行。
记者:是不是有主题,技巧上面的这种?
郭怡孮:它有构思的巧妙,构思的巧妙,表现方法的准确这都非常重要,所有的形式都要服从于内容,形式要服从于这个主题,你什么样的题材,另外你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你什么样的性格画什么样的画,有些人是非常严谨的,逻辑性非常强的,非常什么的,他一定要画大写意,他放不开的。所以有时候这个画画得太拘谨了,也不行。这是随便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