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周韶华谈艺术创新与盛世文化建设

时间:2009-03-18 16:53:43 | 来源:新华网

2007年3月29日(星期四),新华网就《艺术创新与盛世文化建设》一主题邀请我国著名画家周韶华先生现场访谈。图为嘉宾就艺术创新与盛世文化建设等话题与网友交流。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点击新华访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的嘉宾是享誉海内外画坛的著名画家周韶华先生。周老,您好,首先我代表新华网友向您做客新华网表示由衷的感谢。 

周韶华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传统中国画发展到今天需要创新出适合当代审美要求的新面貌;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到今天需要创造出反映盛世特点的新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分支,美术的创新对盛世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周老。 

主持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著名画家周韶华先生行程三十万里,先后创作了《梦回仰韶》、《汉唐雄风》、《荆楚狂歌》等至刚大美的优秀作品,在传统水墨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中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在长期的艺术创新实践中,周韶华先生提出了全方位观照、横向移植与隔代遗传等创新性美术观点,在艺术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富成果。 

主持人 今天我们邀请这位已经七十八岁高龄仍充满创新激情的著名艺术家周韶华先生就艺术创新与盛世文化建设等话题发表看法,期待从中获得启迪。 

主持人 创新是艺术家的生命。在周老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知道从20世纪80年代初您的《大河寻源》组画问世以来,您一直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根,我们第一个问题想请周老谈谈您艺术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

周韶华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有不同特征的文化形态,构成独自的特色。宋代的绘画不同于唐代,元代的绘画不同于宋代。我们中国在很长时间一直处于农耕文明时期,但从宋代以后大体上是沿着水墨画这个脉络推进。这个时期由于很多很有文化的文人的参与使得中国的水墨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的大师都把诗歌和书法引进了绘画,象苏东坡和米芾等很多的大师素养非常的高,为中国的文人画从理论到实践都提供非常好的基础。但是这段时间的重复非常大,这在农耕社会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的感觉。但是中国的文化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工业文明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提高与农耕文明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要求中国绘画从文化内涵到艺术表现手段都应该比农耕时代有一个更大的突破,这样才能创立我们现代这个时代的文化形态。不然创立不起来,你还是沿着古人的思路,端着古人的饭碗,吃古人的饭。我们自己一点创造都没有。 

主持人 您认为创新在您个人的创作中起了什么样作用呢?

周韶华 我认为创新就要对中国画整个状况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个清晰的认识就是你要对它存在的弊病有一个认识。你要想创新就要解决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画在几百年来一直停留在淡泊优雅“不食人间烟火”时期,跟社会不沾边,显然这不是符合时代的绘画。特别是这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发展,我们的文化形态也应该创立自己这个时代的文化形态。文化形态最大的特色就是应该把时代性提在第一位、还有民族性和当代性。只有这样才和西方文化有极大的区别,才能用我们自己独立的语言和他们对话,无论在形式上、内涵上都应该创新。我从创作《大河寻源》起主要是呼唤民族大灵魂,中国画已经有很长时间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时代,文化含金量基本上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虽然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但是你的文化形态、文化特质应该属于新中国的文化形态。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在周老您的艺术创作中在不断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同时也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绘画语言。您认为经过再创造的传统艺术语言如何在新的时代延续和勃发?西方现代艺术语言如何与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结合?  

周韶华 从唐代晚期王维就提出了“画道之中、水墨为上”,把金碧辉煌的色彩给否定了。确实在一定时期水墨画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不借鉴色彩、不重视造型、不重视现实生活、不重视和广大人群的联系,这个就是文化最大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就要从题材、形式、表现方式做非常大的调整,因为中国画很长时间牺牲了色彩,那么我就要把这个色彩和中国的水墨很好的进行溶合。 

周韶华 西方印象派的“色彩革命”和“色彩解放”对西方的油画影响特别的大,他们的进步可以说主要表现在色彩上的进步。那我就要把中国的水墨和西方的色彩要很好的进行溶合,很长时间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色彩的问题和过去的黑白灰的关系就产生了矛盾。过去的人们认为色彩影响笔墨效果。所以克服这个矛盾也用了很长时间。中国画的章法过去非常简单,中国山水画基本上是“之字型”的构图,你要面对大自然,在大自然里面去寻找形式。除此之外还要和西方的现代构成进行溶合,这样的话你的绘画才能增加新的语言。还有一条就是“线条”,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过去基本上是点、线。我把中国画的点线和西方的块面进行结合,块面用在绘画里非常解决问题。比方说北宋的范宽李成的山水画的阴面就来一个大山头,这个大山头就是一个大块面。过去他们对块面的意识可能没有现在那么强烈,但是它在控制画面的时候作用非常大,气势非常强大。 

周韶华 我就要运用大的块面,特别是看了德国的建筑,因为德国的建筑很象德国的古典哲学,大块面非常严谨,有份量,不搞罗里罗嗦的东西。所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解决的就是点线和块面、色彩和水墨的关系,章法和西方构成寻找契合点。基本上还是融合的比较成功的。 

主持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韶华先生的“隔代遗传”和“横向移植”的艺术主张极具影响力,请您为广大网友分别讲解一下。 

周韶华 我认为中国画主要是受“隔代遗传”和“横向移植”的影响,过去中国最灿烂的文化非常的久远,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啊!汉代和唐代的艺术非常的辉煌,如果你总是在元明清原地不动,没有一点吸引力也是不行的。所以“隔代遗传”就隔过元明清走向远古,可以充分的利用大量的文化资源。一种文化的发展不是单因子的结构,而应该是多因子的复合结构,中国古代如果没有战国艺术的碰撞就很难有汉代的辉煌,如果没有南北朝艺术的碰撞,就很难设想唐代的艺术会那么的辉煌灿烂。那我们今天要向前走,“横向移植”就是拿来很多国外的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段,所以,西方的很多艺术如音乐、舞蹈、民间艺术都可以丰富中国文化。我认为这个理论的说法就是所有的有利于当下的文化表现形式都可以进行“隔代遗传”和“横向移植”。 

主持人 进行到这里我们看一下网友提问:有一位网友问: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艺术创新与盛世文化建设》他非常感兴趣的是想请周老谈一下您为什么提出盛世文化建设?盛世文化建设的内涵很意义是什么? 

周韶华 我觉得中国的发展科技有很大进步,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我觉得在二十一世纪的中页有可能进入盛世时代。我们现在硬实力的发展大家都很高兴,但是软实力还有待加强。 

周韶华  盛世文化是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审美水平的衡量点,所以我们要提倡盛世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要很好的推动盛世文化建设,应该想到中国文化的大文化,这就是盛世文化,就是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而且我们会提供很多东西让大家享受,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要有雄心来搞盛世问题的建设,这是件非常恰当的事情! 

主持人 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要立足于传统的根本,要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根源。 

周韶华 是的。我们在很长时间里丢掉了忘记了自己的文化,实际上五千年的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很好的掌握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才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盛世文化。从这点来看我们就和西方不一样,美国建国才几百年但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很重视。除了印地安属于他们本土的文化外很多都是泊来品,所以他们对象波洛克的艺术非常重视。波洛克是美国的,他的艺术和欧洲的印象派、表现主义等等流派都不同,这属于他们自己本土的文化,他们对这个事情非常的看重。 

主持人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问题。网友:有理论界认为,谈到中国山水画自然的把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石鲁、吴冠中和您之间找到一条衍变的关系链。请您为我们分解一下这中间的衍变关系吧,谢谢!

周韶华 从50年代开始,北京画坛一直以李可染先生、张仃先生等为代表,李可染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要解决中国山水画创新的问题他提倡要到大自然中寻找语言,大自然里面的那些东西都定型了,都格式化了。他的技法非常的高超,你要想改变这个东西就必须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李可染到了黄山去画就是“黄山”,他画的太湖渔船和长江渔船就是不一样。他的绘画语言符号是非常的鲜活的,给我们大家提供的都是现实当中有的东西,所以李可染先生功不可没!石鲁的内心对现实生活就像一团火一样,他把陕北的黄土高原画的非常好,很多作品都非常的成功,延安文学座谈会的讲话等等对他的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韶华 吴冠中受到林风眠的教育,林风眠在教育中非常重视中国画的革新,他的学生有很多世界级的大师,吴冠中找到了中国画的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形式非常讲究线条的结构,讲究轻松、活泼,样式和过去的传统构造完全的不一样。尽管有一些人对他有非议,但是我认为吴冠中还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的画家之一。

黄宾虹有雄厚的国学基础,中国文人画的笔墨到他那里恐怕也就是最后一位了,以后又有很多人想超越他,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他人根本就没有他的那种文化背景。现在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我们也要对黄老先生的绘画给予充分的肯定!他把山水画的非常的苍劲有利,我对他也是非常欣赏的。现在很多人都去模仿他,但是如果要想超越黄宾虹的格式你就根本超越不了。所以你必须要有自己的新东西,这样你才能有所作为。

主持人 这里我们再看一个网友的问题。周老您先后创作了《梦回仰韶》、《汉唐雄风》、《荆楚狂歌》等至刚大美的优秀作品,在传统水墨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中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请您讲一下自己所要表现的精神。 

周韶华 自从在河南等地相继发现仰韶文化以后,我从画了《大河寻源》的时候就开始非常关注这个东西,对我启发很大。仰韶文化的繁荣期有四千多年,它对中国几何形的结构很有研究,方又分解出了很多的形态。圆分解了以后又产生了很多椭圆、抛物线等等,不断变换不断分解组合。这就成为了中国绘画的几何形体的记印,于是就发展了中国的艺术,这简直太了不起了,所以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对中国绘画的基本造型观念和最原始的艺术基础初创基因是产生于仰韶文化。他可以把彩陶不断的进行分解组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彩陶上的样式走出彩陶放到建筑上、服装上等现代艺术中呢。如果我再进一步的做的话,这种东西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产业,这种产业就会使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发生新的变化。 

周韶华 盛世文化最值得提的是汉唐文化。汉唐文化简直是不得了,一个盛世文化除了创造了很多辉煌灿烂的绘画作品,还应该有一大批的巨人、大画家、大作家来参与,象唐代诗歌如果没有李白杜甫韩愈等大家那不堪想象。还有书法颜柳草书的怀旭等等一批杰出人才建构了当时的文化。盛世文化是方方面面都要展现的,它非常的了不得。你可以到敦煌、到龙门看一看那些雕塑,都非常的不得了,这就是我们非常成熟的文化资源。我们今天要创新要建设盛世文化,就应该参照西方文艺复兴的经验。比如西方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非常的好,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也非常好,大师们都可以充分的表现“人”。汉唐的文化太丰富了,说起盛世文化就需要有很多的巨匠才能把这个文化推到一定的高度,比如说汉代如果没有司马迁追究写历史都非常的困难,所以建立盛世文化需要巨匠、大家、大师来参与,过去如果我国没有孔子、孟子、庄子、屈原等巨人也是非常可怕的。 

主持人 网友:在很多国际大展上,您作为重量级的中国画创新派的元老人物总是能看到您的作品,您认为自己属于传统艺术的范畴还是当代艺术的范畴? 

周韶华 我的元素还非常传统的,但是我整个艺术是当代的。

主持人 网友:近几年艺术市场非常火爆,请您谈谈您对现在艺术市场的个人看法。中国当代艺术该走向何方?

周韶华 由于我一直在文联担任重要工作,也可能是一种障碍,没有很好的去参与,有很多画都是过去感情心血来潮送给了别人,所以有时候我也无可奈何。 

主持人 在您来之前,我们做了网上预告,有很多对你非常感兴趣的网友留了很多言。有一个网友说,您好,我是一名美术院校的学生,我读过您的很多理论著作。请您详细阐述一下“全方位观照”的概念吧,谢谢。 

周韶华 当代的艺术要做大做好,就应该有大思维,这个大思维应该有跨度,应该是上下五千年,把过去、现代、未来连成一片,把古往今来进行很好的综合,应该有整体的大思维、大趋向,这样做出的作品文化含金量、底蕴就会非常雄厚。 

周韶华 过去的一些艺术建筑真的是不得了,当时汉武帝的时候是列了很多的丰功伟绩的,就是因为他是放在了一个广大的空间来搞创作。现在就要超越现实、超越时空,这样的话这个作品就不是一个小家碧玉了。 

主持人 周老一直是湖北美院的院长,您可能对美术教育这块也有很多个人的看法,您对当下美术教育有什么看法呢? 

周韶华 美术教育现在是空前的发展,我们招收的学生非常的多,很多家长包括学生自己也为自己寻找出路都选择了美术。这种状况对于全民提高审美水平还是非常有好处的,我回到美术学院以后作为教授、作为硕士生指导组的组长,我认为现在师资的力量有待大大的提高,因为学生很多,我们忽视了职业教育,这么多人将来从事美术教育职业,你还要对他进行再教育,他才能很好的教学生,如果他自己的水平不高,教学的效果就很差。 

周韶华 我在国外也做过考察,德国非常重视教育职业教育,当然也包括美术院校的职业教育,很多老师说风凉话,这个教授你和你的学府相称吗?面对这个问题也感觉很尴尬,这个问题也有待提高。我们也要大胆的启用学习美术的年轻人。 

主持人 网友:我曾看过您的《汉唐雄风》、《荆楚狂歌》,领略了您的大美,您在近期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新的创作动态呢? 

周韶华《荆楚狂歌》主要是以荆楚文化为坐标的,与之前的作品完全不一样,以前《汉唐雄风》、《梦回仰韶》、《大河寻源》等作品都是以黄河文化为坐标的,表现的是雄秀博大壮美的浩然之气,长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等,所以这次的作品就很不一样。我马上就要到湖南长沙举行展览,因为湖南卫视很想给我做大,因为场地有限,就挑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作品。 

周韶华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非常优秀,剪纸文化、仰韶文化基本上都是剪纸的造型,后来民间的剪纸就到了老百姓生活中去,他们搞这个东西个的非常的鲜活、有情趣、有生活味道。整个构成就是一种快面组合,我现在已经注意一些民间艺术了,民间艺术和我们的现代艺术特别的吻合,很容易能够找到现代艺术的感觉。

主持人 就是把民间剪纸的元素利用现代艺术的构成方式重新的组合,然后形成一种现代艺术的艺术语言。

周韶华 是的。因为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我觉得下面就要搞一些大的作品,我今年除了教学以外,就是要把民间美术这块做好。 

主持人 网友:喜欢作品的气魄--这就是所谓的张力吧!那些把传统文化符号纳入构成元素,又通过现代多种方式无约束地加以表现的作品,很有创意。您个人的精神元素在您的绘画中有什么体现吗? 

周韶华 我的作品主要是受齐鲁文化的影响,我比较还是崇尚浩然之气的,我们民族创新当中的一种冲动和一种张力,我们现在很需要这种精神。南北朝的时候提出了中国画的六法,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如果没有“气”就没有“生”,这个“气”也可以说成是“道”,一生二、二生三,这种例子很多。“韵”就是讲的音乐感、讲的韵律,就是讲的要生生不息,“生”就是的生动。首先我们要把生动放在第一位,但是近年来我们都是把“用笔”放在第一位。很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邵大箴也提出了我是山水画派的开宗创代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周老的到来。

周韶华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