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名家档案 > 张仃

张仃:山林作伴情相依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3-18 16:12:01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山风送爽,知了欢唱。初秋的一个午后,记者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卢新华教授带领下,驱车来到京郊门头沟的山谷里,拜访了我国美术界大家——张仃先生。

记者刚落坐客厅藤椅,就听到下楼梯的脚步声,只见张仃先生拱手相迎地走了进来。他银发白髭,蓝布衣白宽裤,两眼有神。“我是近90岁的人了!”他坐下后一边说话,一边抽起烟斗。烟丝有堵,他用牙签挑通,吐着青烟,老人满足地笑了。

他的老伴理召(笔名灰娃)老师介绍,张仃近来十分关心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特别投入地看了《冼星海》、《八路军》、《苦菜花》和《烈火金刚》等多部电视剧,因为他太熟悉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了。当年是在日本军阀的炮火下,张仃从故乡东北流浪到北平,然后辗转到了延安,那时他就以漫画为武器进行抗战。重温那段激情岁月,老人推迟了每晚的睡觉时间。

“现在半天写字是晨课,半天看书为享乐。”他喝了一口绿茶后说,年龄大了,不能去山川中写生了,过去看山就像朝圣,不受感动我不画,一定是要在激动时我才画。线是中国画的灵魂,丢不得。每天写写书法是我必做的工作。话语间,张仃带记者来到宽敞明亮的画室,当即落墨题字。他下笔迅疾沉稳,毫无做作。理召老师站于画案对面,同样快手理纸拓墨,配合得浑然天成。大家风采尽在无言的细节和作品中。

在张仃家的门头上、过厅里挂有多幅民间剪纸。这让人想起他当年去法国拜见毕加索时,曾准备送给毕加索一对中国民间门神年画。理召老师介绍,他太爱乡土艺术的东西了,布置房间时不让挂自己的作品也要把这些陕北民间剪纸挂起来。张仃认为民间风物有自己的音容笑貌,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民间艺术有相通的精神渊源。“是不是有种亲切和时尚感?”理召老师这样说。

为了贴近自然、享受自然,张仃把家建在京郊的山林中。按照他自己的设计,两层小楼石头当墙,木头做架,为北欧山民风格建筑,体现出一种力度与厚重。石屋四周种植有竹子、银杏和枫树等多种植物,夏天浓绿,秋日黄红,从每一扇窗户往外看都是美景。“我每天能熟睡10个小时!”张仃顽童般地笑着说,右耳听不清了,左耳还管用。难怪在他惯坐的藤椅左边,一盏落地式台灯上,挂着一个小笼子,里边养着一只大蝈蝈,听蝈蝈的叫声有如山的呼唤,会让张仃先生跟着发出轻声的哼哼。

夕阳隐山去。到了临别时分,在柔和的灯光下,张仃先生戴起老花镜,用钢笔题字,给在场每人一本他新出版的《它山画语》。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