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群接受《大家》采访

时间:2009-03-18 15:17:32 | 来源:艺术中国

开场白: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我手里拿的这张鲁迅画像正是他七十年前的遗像,而这张遗像是当时一位年轻的版画家在他逝世的床前所绘。这位版画家一生都在追随着鲁迅的思想和他所指引的创作道路。鲁迅逝世后,这位版画家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刻刀,并与近代中国坎坷多舛的命运血肉相连,他就是今年94岁的版画家力群先生。

解说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年,19岁的力群从山西太原的成成中学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此国难日益深重的年代,鲁迅极力倡导木刻,反映民间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还亲自编辑出版了多部欧洲版画家的作品选集。介绍外国优秀的版画作品给年轻人,就在这个时期,在鲁迅的召唤下,年轻的力群拿起了木刻刀,并将原名郝丽春改为力群,为群众出力。

主持人:您最著名的一个作品就是《鲁迅先生》,但是您做鲁迅先生这个木刻的时候,那个时候您还没见过鲁迅,是吗?

力群:没有,一直没有。有个日本人叫池田幸子,是鲁迅的朋友。她问我:“你愿意见鲁迅吗?”我没有回答。我心里想,我不敢见,因为见了说什么?人家忙得很。所以我就没有去。

主持人:那个时候,鲁迅是不是在年轻人心目当中是个很伟大的人?

力群:是啊,他太伟大了!第一,不敢去耽误他的时间。第二,不知道该说什么。

主持人:不知道该说什么?那您做这个鲁迅的木刻是照着鲁迅先生的画像刻的,还不能当面写生?

力群:不行。就是要找一个照片,找一个好的照片刻的,周围配了些鲁迅的……

主持人:您给我讲讲您的作品。

力群:这个别人不知道,这是个镰刀,镰刀表示鲁迅是一个关于人民创作的。这个是和叭儿狗战斗。

主持人:这是拿那个笔当枪、当刀。

力群:鲁迅和叭儿狗战斗,《鲁迅像》(鲁迅)他很满意,看到《鲁迅像》以后,他首先是怎么说的?他说李桦诸君是能刻的,但是现在陷在一种形里头,就是人的面孔,陷在一种固定的形里头,形象的形。罗清桢呢,这是当时很吃香的木刻家。罗清桢是能刻的,但是很骄傲,怎么怎么批评了。下面就说了,郝君,郝君,指我。郝君没有这毛病,没有这毛病。希望他展览会上,不要受他们的影响。鲁迅对我很高兴的,他很喜欢这幅画,就是因为看了这幅画之后,他看了。

鲁迅像

解说词:其实,在创作《鲁迅像》之前,1933年的春天,原本在杭州艺专学习水彩和油画的力群在几位进步同学的商议下,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开始专注于木刻的创作,这时的力群加入了“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创作了《病》、《拾垃圾的孩子》、《三个受难的青年》等反映民众疾苦的作品。

主持人:当时你们成立了一个叫做“木铃木刻研究会”,1933年,“木铃”是什么意思?木头做的铃?

力群:对,木头做的铃铛。但是在杭州这个地方,木铃就有另一种意思了。杭州骂人,说你是阿木铃,就说你是傻瓜,所以我们用这个木铃,我们就觉得我们就是傻瓜。

主持人:为什么呀?

力群:因为当时我们搞这个木铃木刻研究会,倾向于共产主义的,学校很注意的。所以我们就说我们就是木铃,我们就是傻瓜,所以我们就刻木刻。

主持人:当时你们在学校里你们属于左倾的、左派的?

力群:是的。

主持人:学校里有没有一些对你们不安全的这种环境?

力群:学校里头很复杂,像我们这派,我们这部分同学思想比较进步的,还有一部分倾向于国民党的。所以我们就估计到他们是替国民党当特务的,有这个情况。

力群在家中

解说词:就在“木铃木刻研究会”成立的当年,因为他们的进步的思想和作品,1933年阴历10月,力群以及其他两位“木铃木刻研究会”的同学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逮捕。

力群:我,曹白,还有一个叫叶洛的。三个人就是木铃木刻社的?

主持人:都是木铃木刻的?

力群:当年在1932年,阴历的10月10日,国民党国庆日,把我们送到监牢里头了。

主持人:您记得当时怎么去抓你们的吗?

力群:早上一早睡着呢,就有人推醒我们,就把我们逮去了。开始是放到拘留所,拘留所我三天吃不下饭去。

主持人:三天吃不下饭去?因为什么呢?

力群:一个人受了刺激,不饥饿。三个月以后就送到陆军监狱,那就正式坐了监牢了。

主持人:监狱里头一个房间住几个人?

力群:就是6个人。

主持人:房间有多大?

力群:也就是这么大个四方的,这么大,从这到这,不大,监狱里头6个,如果6个人躺下了,地上就躺满了。我跟你说我从监牢里头出来,在马路上不随便吐痰。

主持人:为什么?

力群:养成这个习惯,在监牢里头,睡在地上。厕所就在旁边,你不能吐在床上,你睡的这个地就是床,你必须吐在厕所里面。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不敢有了痰就随便吐,养成个习惯了,养成了个好习惯了。

解说词:1935年3月,力群走出监狱获得自由,他与同学好友曹白来到上海。失学失业的他开始为生计奔波,并于当年7月回到山西太原。这期间他始终通过曹白与鲁迅保持着书信联系。并坚持创作木刻。

力群:我创作一幅,就寄给鲁迅一幅。我在刻鲁迅像之前,在太原创作了一幅《采叶》,寄给鲁迅。

主持人:《采叶》?

力群:鲁迅后来对曹白说:我看到力群的《采叶》了。为谁刻的呢?是为茅盾。根据高尔基的意见,创作《世界的一日》。那么茅盾就负责搞《中国的一日》,就是在那一天,看到了中国的现象。画家就画,小说家就写,这天的情况,那这就是这天,我就看到《采叶》,就是1936年5月21日,就是茅盾规定的,茅盾负责在搞《中国的一日》。美术是要请鲁迅看,他不如鲁迅懂美术。所以鲁迅就告诉我,告诉曹白:“力群的《采叶》已经选上了。”实际我可以讲,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嘛。

主持人:当时刻的就是您在5月21日那一天看到的一个场景?

力群:看到的。

主持人:那您当时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能跟我说说吗?

力群:就是我看到老百姓,就是穷苦的老百姓,春天粮食是不够吃,就吃树叶,就采叶,这样的。

鲁迅遗像

解说词:与鲁迅的书信交往,不断鼓舞着力群的创作热情。虽然迫于生计,1936年他再次回到上海,但他的刻刀却未停歇。他的作品也始终贴近现实与民众。也是在这一年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了鲁迅。

主持人:鲁迅先生去世之后,他的遗像是您给画的?

力群:这是鲁迅先生去世之后的遗像。这个是1936年,鲁迅去世以后。鲁迅去世以后,曹白和日本一个进步的女同志,叫池田幸子,得到了鲁迅去世的消息,他们就马上想到要有人给画像。那么我当时住在上海郊区,他们两个就开车接我来了。五点多钟,鲁迅去世,到了我那儿。我刚起床,还没有刷牙,还没有穿袜子,就有人敲门。我们看见门口有一个白色的汽车,我们同室里一共四个人,把他们三个吓坏了。为什么呢,那都是在太原,阎锡山要逮捕他,逃到上海的。有个在安徽,也是人家逮他,逃到上海。都是山西人,我们住在一块的。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们后来是邮电部部长,叫文敏生,那就是共产党的部长。我们一个家,叫文敏生。现在他老婆跟我有联系,他去世了。

主持人:文敏生,当时他们跟您在一块?

力群:对,都是山西人,都是住在一块的。当时在家里,一敲门,把他们吓坏了。以为国民党来抓人的,后来才开了门一看,就告诉我:“你赶快拿上笔,拿上纸,去给鲁迅先生画遗像。”

主持人:这个时候您才知道鲁迅去世了?

力群:这样子,他们两个就把我接到鲁迅家中就画。画遗像,去了以后,当时胡风、周建人都在家。许广平、萧军,萧军在那儿哭。那么我去了以后我就开始画画,心里很悲哀,鲁迅先生第一次见面,就看到死的鲁迅先生。同时我手都是抖的,也很紧张,一共画了,一上午画了四张鲁迅像。

解说词:当时力群创作的四幅鲁迅遗像全部交给了鲁迅的家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他重又见到了自己的作品。

力群:这一个,这个怎么发现的呢?我儿子在香港,一个杂志上头看到这个鲁迅像。这四张在哪儿,我弄不清了。这个在香港发表的一个杂志上头有,我儿子就问我是不是你的作品?他就告诉我,我说是的。那么现在就根据他寄给我的画放大,留下来了,在香港杂志上。这四张实际上我认为别的地方其他几张,我看到过,数这张好。这张评论,别人评论也认为是很好。

解说词:鲁迅逝世的第二年,日队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上下迸发出同舟共济、同仇敌忾的激情。当时在上海柯达公司任职的力群也报名参加了由戏剧家李实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六队”,深入浙江农村宣传抗日。1938年4月13日,他辗转来到武汉,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部由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做宣传工作。当年九月,他放弃了武汉相对安逸的工作,主动报名参加了由《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领导的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之后力群随演剧队奔走在山西、陕西的抗战前线,最终来到了延安。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