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大地·美术世界”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的颁奖消息,7位成就卓著的美术家获此殊荣,著名版画家力群名居榜首。
中国美术金彩奖是国家级美术专业的大奖,其成就奖是专门褒奖在美术事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美术家。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重点表彰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美术家。而版画家力群,正是这一时期活跃在中国新兴版画前沿的冲锋陷阵的骁将。
采访力群是我心中早就酝酿的计划之一,这其中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因为家中有一幅力群1936年创作的木版画《鲁迅像》。在书画膺品泛滥的今天,我对此画的真伪拿捏不定,想找个机会面呈力群一辨真伪。金彩奖成就奖的颁奖,给我的采访计划恰好天赐良机。经朋友牵线,我赶在“国庆”前夕坐到了力群在京北郊区家舍的客厅中。
几句寒喧过后,力群看到了我手中的《鲁迅像》,像见到久别重逢的孩子,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仔细端祥着自己的佳作,认真地对我说:这张印得不好,我送你一张更好的。年逾九旬,力群的身板子十分硬朗。他思维敏捷出口成章,几十年前的往事如数家珍,说起来兴致盎然。惟一的缺憾是他的耳背给我们的交谈带来不便。他努力倾听和揣摩我的问题,有板有眼地一一作答。为了核实某些事件和日期,他不时指使家人去找史料,仔细查阅核对。就在这一问一答中我方知晓,力群不仅是位著名的美术家,还是中国作协的会员,作诗、写散文、写游记、写小说、写美术评论和文学评论。他会跳交际舞,爱好多项体育运动,是美坛、文坛、体坛上的多面手。
采访中,力群多次提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他的艺术事业带来的影响,强调艺术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要与时代同步发展。他高兴地告诉我,新近完成了一幅套色木刻《黄河人家》,这是他根据多年前在黄河沿岸采风写生创作的木刻,计划了多年,今年终于拿出了完整的作品。我问他:“您现在还做黑白木刻吗?”力群说:“现在多创作一些套色的木刻作品,黑白木刻不是不做了,只是做得少了。因为中国的百姓喜欢彩色画,不太习惯欣赏黑白木刻。”远在黄河沿岸的万千大众也许还不知道,在祖国首都的一隅,一位年过九旬,熟知他们的喜好和习惯的美术家,正在用自己手中的刻刀为他们的家乡造像,为他们讴歌,为他们服务。
顾及力群年事已高,30分钟后我止住话题准备告辞。力群热情地送给我一本《力群诗选》、一本他写的自传《我的艺术生涯》和一套《力群木刻作品》明信片,并应我之约,分别在这三本出版物上签名留念。他拿着红笔,将书上没有校勘修正的错字一一改过,错字在哪一页哪一行都记得非常清楚。力群待人接物的热情和认真,由此可见一斑。
趁着“黄金周”长假,我将力群送给我的两本书看了一遍。虽然说看夸张了一点,说翻比较恰当,但我对力群的艺术生涯有了初步的了解。力群就像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前辈们一样,至今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保持着参加革命时的那份激情,在心底保留着年轻知识分子那份浪漫的情趣,他的生活和生命仍然与普通大众息息相通。他渴望为中国的百姓创作出更新、更美的木刻作品,用他的刻刀、他的画笔、他的文采,为大众服务一生。力群的木刻作品《鲁迅像》、《饮》、《延安鲁艺校景》、《丰衣足食图》……直至新作《黄河人家》,组成了中国近代革命进程的历史画卷。品味力群在不同时期的木刻作品,就像在读一部《中国革命史》。运用专业技巧,适应大众习惯,反映群众生活,展现时代风貌,是力群版画创作的突出特征,也是他的美术作品在当时乃至今日受到广泛赞誉的根本所在。
1933年,力群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杭州艺专进步同学创办了“木铃木刻研究会”,他们声言:“以木造铃,明知是敲不响的东西,但在最低限度上,我们希望它总有铮铮作巨鸣之一日的。”数十载转瞬而过,当年木铃木刻研究会的成员,如今只有力群还在坚持着木刻创作。在那用木刻连起来的一串木铃中,只有写着力群二字的木铃还在奋力摆动着躯体,竭尽全力不断撞击,永不满足于木铃已经发出的铮铮巨鸣。希望木铃的撞击声大些再大些。
积圭步远至千里,集滴水汇成江河。在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力群用燃烧的艺术激情,将中国新兴版画事业不断发扬光大,在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笔耕不缀,出版有《力群版画选集》、《力群木刻作品》、《力群美术论文选集》、《苏联名画欣赏》、《齐白石研究》、《力群美术文学评论集》等,并于1988年获“日中艺术交流中心贡献金奖”,1991年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1992年获山西省“人民艺术家”称号,2003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