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0工场”——李象群访谈

时间:2009-03-18 14:38:29 | 来源:世界艺术品网

(邓小平)

闫:研究生毕业后,你又是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

李:1990年鲁美雕塑系研究生毕业,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受某些事件的影响,被院里告知要自己解决工作问题。于是,我在1990年9月9日拿着自己的作品册子再次来到了中央美院。11月6日我到中央美院报到,正式调北京工作。我把大衣、书、电视机等很多东西都卖了, 凑足了3000块钱的出省费。到北京基本是净身出户了,身上几乎没什么钱了,拎着两个箱子和一个行李就来了。又是一次从“0”开始。

闫:这么说刚到北京时你的生活是很艰苦的。

李:是这样的。刚到北京我就住在美院的一个大工作棚里面,屋里的老鼠就经常在我身边窜来窜去。1990年的11月16日,我儿子在哈尔滨出生了,我是从电话里得到的消息,都没有回家去看他。我非常高兴,就在王府井买了一些巧克力糖分给大伙,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快乐。

1991年初,我把爱人和孩子接到了北京,因为和一个小旅馆的老板混熟了,我们一家三口就挤在了这家旅馆一个不到4平米的小屋里。里面只能摆下一张床,一个小方桌和一把椅子。人根本走进不去,只能脱了鞋在床上走。屋顶是糊纸的,棚顶上还铺着塑料布,为防止雨水往下滴。这种条件,我孩子的小脸蛋被冻得通红。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是100多块钱,而房租就是100块钱。后来美院见我有困难,每个月补助我50块钱。我们一家三口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80块钱。每天我就到学校食堂给他们打饭吃,给孩子买牛奶喝。后来,实在是坚持不了了,我把孩子送回了哈尔滨,我太太到珠海给同学做设计去了,我又回到那个大工作棚去住了。

闫:这种拮据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有了改观?

李:一次机会,是在1991年到日本参加了一个活动,并获得了优秀奖后,才有了改观。当时,日本通过外交部和文化部邀请中国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青年雕塑家到日本参加一个国际雕塑活动,我是其中之一。那次活动我创作了《等待太阳升起》的石雕作品。自日本回国以后,我的整个状态就改变了,院里给我分配了筒子楼里的两间房,当时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条件了。

闫:你真正为大家所认识还是参加第三届中国体育美展吧?

李:理论上是。参加这个大展并获得金奖是我一生中重要的一件事,这是美术界对我的学术肯定。这个展在美术界很有分量,国际奥委会主席也将来参观这个展。起初,我并没想参加。后来,院里鼓励我一定参加。于是,我用11天时间完成了雕塑《永恒的运转》。评审前我是最后一个送作品的,也没多想,就随便把它往地上一撂。真没想到,这件作品却在本次评选中得了金奖。

闫:听说这件作品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收藏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内了?

李:是的,萨马兰奇主席是在这次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后选中这件作品的。后来,我又为中国美术馆翻制了一件,现在为中国美术馆馆藏。

闫:几年后,你又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

李:是的,在这届美展上,我的作品《接力者》又一次获得了金奖。萨马兰奇主席看了金奖作品后说:一看这件作品的风格就知道是象群·李的作品。这件作品又一次被萨马兰奇收藏了。

闫:对于这一次次的获奖,你是怎样看待的?

李:它只是证明我在某阶段的学术定位,并不代表一切。在参加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后,我就不怎么参加全国性展览了,让更多的年轻人都有同我一样的机会。年轻人在走这一步的时候确实很难,一旦拿了奖,这一步就算是走上去了。等他将来再做作品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接受。

闫:清华大学把中央工艺美院合并后,你就到清华大学任教了?

李:是的。当初有人找到我问能不能到工美,我没想过。当清华大学把中央工艺美院合并后,拟订了清华工艺美术学院、清华设计学院和清华美术学院三个校名。我想名字能叫清华美术学院我当然加盟了,果然,名字叫清华美术学院,于是,我就来任教了。现已在清华美院任教7年了,之前,曾在中央美院工作10年,在鲁迅美院学习、工作12年。

(茅盾像)

 

雕塑作品硕果累累

闫:听你讲这些历史,发觉你是一个懂得规划自己人生,能够把握住机会的人。

李:我没有刻意去规划什么,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在北京折腾了17年,其间也做了些作品。哈尔滨的杨靖宇雕塑是我在2003年10月开始制作的,2004年8月初完成并剪彩。我本可以回家乡参加这个雕塑剪彩的,但是剪彩的时间与《布衣小平》这个作品冲突了,所以我才没有回去。

闫:《布衣小平》就是坐落在邓小平老家四川广安的那个雕塑吗?

李:是的。2004年6月初接到这个任务,当时要求8月上旬完成,时间非常紧迫。铜像要求座高2.5米,站起来就是4米多。于是,我先去广安寻找资料,确定了小平铜像的制作方案。接着用两天时间完成了雕塑稿,经小平同志家属同意定稿。6月20日开始放大, 7月中旬做完泥塑定稿,用18天完成了铸造。这件雕塑是邓林、邓楠、邓榕三姐妹提名请我做的,当她们看到栩栩如生的“邓小平”时,表示十分地满意。

闫:邓家三姐妹为什么点名让你做这个雕塑呢?

李:她们看到了我制作并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内的巴金像,认定我会做好这件雕塑的。

闫:巴金的手模和中华世纪坛里的郭沫若像也是你的作品吧?

李:是的,巴金的手模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门推手,当时我去杭州西子湖拜访了巴老,然后亲自翻制出巴老手模。郭沫若铜像是为中华世纪坛制作的40位文化名人之一,我所做的这尊雕塑是体现那个时代文人群体的缩影。

闫:有很多人说你做的伟人像才是真正的“人”,你觉得是这样吗?

李:我比较喜欢做名人,我想把他们塑造成离我们很近的人。我曾经做过反映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作品,现由山西八路军总部博物馆馆藏。那尊铜像还原了伟人普通人的状态。

闫:从事雕塑事业近30年,你觉得雕塑到底是什么?

李:我觉得做雕塑不仅仅是单纯的掌握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寻找其规律性,并最终反馈于社会。几年前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设计了一顶钢盔,现已装备了几万顶,对此我非常高兴,这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

闫:你对哈尔滨的雕塑怎么看?

李:我以哈尔滨中央大街为例, 中央大街是一条名街,但街上的雕塑做得太草率,缺少整体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单从学术角度来看,哈尔滨的一些具象雕塑的结构尤其不够严谨。我希望今后不要再制造这种城市垃圾,并希望哈尔滨成立专家委员会来监督城市雕塑的建设,最终把“城市的灵魂”建好。

(李象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