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

时间:2009-03-18 14:32:33 | 来源:中国艺术新闻网

《堆云堆雪》

记者:李老师,很高兴您接受中国艺术新闻网的这次采访。您的这件作品,我很久以前就看过,您的作品选择的时是一个清宫女人的形象,这跟您以往的作品的写实的风格都有所不同,存在一种差异性,那您咱们看这种差异的呢?

李象群:这样,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做肖像比较多,我主要是从肖像上做一次尝试和突破。那么我做的这幅作品,从我个人的体验,肖像,对于一种历史,作为我的角度以我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就像这件作品也是这样的,如果你要是从两个角度看,肯定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如果你要从历史的这个角度的话,来看这个作品,获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那是应该有意义的。另一个角度,如果我们从这种欲望的一种角度来看这个作品,那么也反映出另外一种感觉媚俗的的东西。所以说这两个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效果。我作的这个清宫人物,我想这里面也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实质是一种诠释的面貌,另一种是人性的表达,诠释的面貌是穿衣服的形式,一种状态,如果说不穿衣服的,裸体的,那就是一种人性的表达。

记者:您最早出现这件作品,是在《红旗飘飘》的展览上吧。

李象群:对,那年是当时只做了四天,因为我构思很长时间,构思差不多接近一年的程度。

记 者:然后就一直想做。

李象群:就一直想做,用什么作为替代,用什么作为我的想法的一种载体,来把我的方式,我的思考放里面,呈现出来。

记者:您这个《堆云堆雪》的作品的材料是玻璃钢的还是铜的?

李象群:是铜,铸铜着色。

记者:您怎么想到用铜的材料呢,染上这种白色?

李象群:这个颜色是这样。铜质本身要是腐蚀铜的话,也是一种传统的运用,这个是对材料的运用,我想材料的利用它也是一种载体,我把它由泥转换成铜,也是一种运用,然后我想在几个层面用我自己的想法,把铜的那种腐蚀的形式,再加上我自己赋予铜质本身的另一个视觉上感受,我想也是打破一种传统对铜的一个概念。等于我在这个铜上面又画了一次画。

记者:那去年这件作品入选了北京双年展, 这个是意料之中还是没有料到的呢?

李象群:没有料到,我只是选送。展不展的我倒觉得不是很重要。能展当然说更好,如果不能展也不奇怪。

记者:那您为什么觉得这件作品有可能会不展吗?

李象群:不展的原因就是说,可能是因为这个,因为人们这种视觉,对历史的一种态度和对审美的一种状态。从这几个层面,我想,可能有一些原因。在这个方面人有的时候可能是一种直觉,这是出于人的一种本性。

记者:那就是说包括现在在这里展出,然后引起了一些争议,就说作品不是体它完整的形式呈现的,就是说不完全呈现它,您有什么想法?或者觉得观众的这个接受程度啊,您怎么想的。

李象群:我这样,因为我是作为这种覆盖形式,遮挡,对我这个作品肯定是表达上不完整,从这个层面上看,彻底地改变了它原来的一种,在创作上的观念,观念被改变了。那整个这个作品实际它的意义何在呢,也是整个又转变了。

记者:这种尖锐就体现不出来了。

李象群:对。

记者:那如果在国外的话肯定不会发生这种状况。

李象群:对,因为双联展,国际双联展,其实我觉得,作为一种国际双联展的情况下,咱们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再发生。

记者:对,我也觉得不应该发生,那最近包括以后一段时间您准备一直做些这方向的作品吗?

李象群:我一直是在肖像上深入,所以说在肖像上我还是在发掘,我所看到的这个。我觉得在这个改革开放30年以后,现在就是说对一些问题啊,每一个人有每个人的一种解决方式。包括对待历史,从历史的一种角度看,我们每个人对历史的一种审美,一种历史观,从个人的角度看,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过去是对于历史,就一本教科书,他所说的那么就是对的,就是绝对的,你不能有其他的意见。现在不完全是,对待历史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记者:对,每个人对历史的解读都不一样。

李象群:解读不一样,所以对待这个问题,我也是以我的解读方式,所以包括我在我的这个作品名称上,我也是一种借用。

记者:对于历史的思考。您作品的这个名称好像是有来历的,您能跟我们说一下吗。

李象群:这个就是北海后面有一个小花园,这个小花园呢,里边还有一个叫叠翠楼这么个建筑,这个建筑是由慈禧命名的,院子里有一些假山石,人们称这个假山石叫堆云堆雪。假山石它也是一种象征物,所以说在我的作品里边,是真是假,它都是虚无的,有可能成为历史,有可能消失。我就想激发这种兴趣,传达一种信息,什么物体它他都是一种相对存在。记 者:那您这个作品一共是不是有四件? 李象群:一共五件。

记者:您手上现在还有几件?

李象群:一共就两件吧。

记者:刚才说还有作品已经被私人收藏了。那您个人对于这个市场,个人的兴趣偏向于哪些方面。

李象群:那么我觉得市场,其实市场,可能就是说每个人的解释不同。这个我是最初我不太看这个市场,后来我觉得什么呢,最初我是这么理解的,我是说我做自己的东西,不沾市场的边,我就不考虑市场。但是现在我觉得不应该完全这么说,应该有一部分也是考虑到市场,有一部分,因为什么呢,这个就靠一个积淀,它不是谁想到那个尖儿上就到那个尖儿上。这个市场,或者说市场说的谁跟着谁,它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看你自己的能力,你自己很大能量,市场当然认可你,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么你先努力,你先从这个市场,去看待自己的发展,思路。所以说每个人对市场的解释不一样。对我来讲,因为我的市场是这样,我自己只要做自己的,一直在做我自己的。从大学毕业以后,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以后,我始终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我没考虑过市场,曾经有过动摇,但是之后就算了。因为这种动摇就在90年代,对于所有的艺术家,都在动摇。

记者:我知道您的作品有很多人很喜欢,私底下都会有收藏,但是在拍卖市场上流通还是比较少,大家就都喜欢自己收藏,您觉得这个对您是一个好的现象吗?

李象群:其实我个人的话,倒喜欢一些搞终极收藏的,因为这样能够使作品相对稳定,因为我不太喜欢就像玩股票一样,炒来炒去,做来做去飞来飞去,然后最后搞得自己,觉得艺术弄得跟卖萝卜白菜那样,要不就撮堆儿卖,要不就论个儿卖,今天高价,明天低价,后天被人扔了,这种感觉。其实这特别影响人的一种心理。就是我觉得,你要是不想看,你不看你也知道,知道有人挺烦的。莫不如这样,就不卖了。所以说我真是没有多大兴趣。我是这样的,你要是买,我愿意,但我也是挑人的,我觉得人可靠一点,确实考虑你真是收藏,我是可以考虑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给我多少钱,我不愿意卖给你。我是真是挺烦这样的,我不喜欢这样的。所以说我这个作品宁可不卖,我并不是说差这点钱我活不了,我还有其他的事业。

记者:像这次这种官方的展览,您还会继续关注吗?

李象群:其实是这样,我一直不太关注官方的东西。但是这个没参加过这样的展览,就是说北京的双联展没有参加过,所以我想看一下,是怎么个状况,我要亲身去体验。体验的结果是这样的,我想也很有意思。这是我可能又一次发现改革开放30年之后,这种状况,要去改变。当然了,这个问题不在于主办方,主办方是通过一种合法的选举和推荐的渠道,对于这件作品入选。当然有一些个别的,观念上,他想的问题曲解了,我想就变成一种看到了一种欲望的东西,那我想你看到欲望,就是看到媚俗,所以以一种媚俗的眼光来看到这件作品,那肯定就是媚俗,他没有用脑子去看这个东西,只用眼睛看到了,就进入了。所以这样肯定是媚俗。所以我更多的希望就是说广大的观众将来在更多的方面,尤其是在这种艺术教育方面,这个方面应该说多增加修养,他可能看到的东西就不会像今天这么简单的看待问题,简单的去抨击人家,这样我觉得就是一种理智来看这个问题。

记者:这个作品的理解,大众还是看到还是表面了一些。

李象群:对,一种肤层的东西。

记者:艺术修养还是有待提高。前段时间您工作室那边办了个展览?

李象群:对,韩国弘益大学在我们那和清华美院一起办了一个展览,韩国弘益大学和他的参展作品,属于高水平的,清华美院也是高水平的学府,所以在一起作为一种交流,还不错。我也拿了几幅,也是肖像作品。

记者:您的作品会不会考虑更多的去国外展示,参加一些国外的博览会等。

李象群:应该会送出去参加。有这种好的有关艺术方面的,包括学术的,重要的机构,都应该去参加。

记者:当代艺术在中国现在发展很快,有很多国外藏家涌进,但是当代艺术的本身的发展的世界性并不一定说到到了那种程度,那您在雕塑上是怎么来看待当代艺术的这个世界性。以及您本身对将来雕塑的将来的发展有自己什么看法,或者说做个预测。

李象群:其实很难说这个问题,当然了雕塑本身这个概念,过去雕塑是全体雕塑。他这个所以说藏家不能用老的这种传统雕塑来套这个现代,当代的雕塑。他们需要打开这种情况,他们将来要走的路,他们要选择现当代作品,他们选择的就不准确,也选择不到,因为他观念在那。你要是选择传统的,你只能看到传统的,他从观念上达不到。所以说他要想,他有一种针对性,我想拿到当代,还是想拿到这种传统的模式,这个应该考虑。那么这个要区分开来。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在除了雕塑以后有没有考虑过以后会尝试一些别的,比如架上啊,摄影啊,这些作品创作。

李象群:其实这些作品,它就是在雕塑上跟装置上,一种混合的形式和状态。

记 者:也算包含了绘画。

李象群:对,所以说它这里边有一种模糊界限,因为它这里边有分工,分工是它的一部分。因为它有它内部的完整性。它的这个圈椅,也是它一部分,换成哪一个,拿起哪一个,都是做不到。

记者:就是融合了其他的元素体现在雕塑上。

李象群:对。

记者:好的。谢谢李老师接受中国艺术新闻网采访。祝李老师展览圆满成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