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十六时三十分
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 梅墨生先生
与会人员:文化部人事司 殷福副司长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龙瑞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卢禹舜先生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室主任 范扬先生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刘龙庭先生
《美术观察》副主编 李一先生
清华美院副教授 张敢先生
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 张子康先生
张子康:非常感谢大家光临今日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可能给大家的印象是一直在做当代艺术(所谓国际化那一块),实际上今日美术馆也一直在关注中国传统艺术这一部分。
梅墨生:今天参加座谈会的除了一些文化部的领导及参展的三位艺术家,还有许多理论界的名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文化部人事司的殷副司长,龙瑞院长,卢禹舜副院长,范扬先生,人美社编审刘龙庭先生,《美术观察》副主编、著名评论家李一先生,清华美院副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张敢先生,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先生。
首先,请龙瑞院长先讲几句吧。
龙瑞:这些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及相关的艺术事业、艺术市场很重视。我感觉,艺术推广一环目前还相对滞后,特别是传统绘画。我想:推广中国画的手段可以更多地向现代的、国际的方式学习。当我得知今日美术馆近日新修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空间,于是我和范扬商量说:我们几个好朋友能不能在这个地方办一个国画的展览?作为一个尝试,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这是本次展览的初衷。
刘龙庭:我是第一次来今日美术馆,这个美术馆很新颖,很开阔,有时代感。今天三位画家的画风各有千秋。龙瑞的画有种长龙出没、雄浑宏大的感觉,具有北派山水的品格,其间又渗透着些许南派山水的神韵,我觉得他已从黄宾虹的画风幻化出来,融合了自己的山水感受和个性。
卢禹舜的画比较奥妙,在透视方面突破了一般,能看到唐诗宋词中的中国神韵。他把山水、人物、花鸟融为一体,做了很多的尝试,让中国画不仅是一种笔墨、一个内容、一个图式,而且是众多中国传统意念、况味相互交汇的呈现。如果说,龙瑞的画令人想到大刀阔斧,就像是一个老木匠拿着斧子劈木头,是很有气魄的,很浑厚;那么,卢禹舜就是很细腻的,像绣花女一样。两者各有特色,可以看出他们在古典文学、书画方面有着极为深厚的功力。
范扬,才华横溢,原是画工笔。在范扬到北京以后,像哪吒蹬了风火轮一样,变成了一种很豪放的风格。范扬的画使我想起当年吴昌硕对潘天寿先生提起的一副对子,上联是“天惊地怪见落笔”,下联是“巷语街谈总入诗”。在笔法上,范扬很快,像苏东坡那句:“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范扬在“大胆落墨”后也会“小心收拾”,疏密有致。
张敢:曾有过这一段争论,说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但是直到今天,我发现它仍然延续很蓬勃的生命力。龙瑞先生的画,有非常浓厚的笔墨的韵味。卢禹舜先生的画则有通灵啼幻的效果,画面的感觉很独特。范扬先生的画风里有一种狂野的飘逸。我想,中国画可以用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不需要用固定模式来限制它,应该再开放些。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画表达今天中国人的感觉,当代人的感受。中国画还是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可探索的空间的。
李一:范扬的画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感。卢禹舜,是北方人,但是他的作品比南派更精细,在韵味的把握上更深入。我一想起卢禹舜,就会联想到关于地域化流派的问题。我发现目前的绘画发展使得地域性的差别不能再简单地划分。
昨天我们在成都开一个学术研讨会,讨论的主题就是:“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其中争论最激烈的就是当代艺术的概念。在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当代艺术,往往指的是“前卫艺术”或者是“先锋艺术”,但非常有生机的中国画,难道不是当代艺术吗?子康老兄正在将展出的范围拓宽,既展出实验性的、国外的艺术,也展出当代的中国艺术。这很好。
张子康:我从一开始做这个美术馆的时候就想:当机会成熟,要把中国画纳入进来,将今日美术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代部分;一部分是中国画部分。作为两个馆,齐头并进。另外我感到中国画的推广力度是比较薄弱的,推广的模式也比较落后。我希望今日美术馆在推广方面能做好。比如,在展览的时候根据每一张画设计空间,造个特别的展示环境。让大家有一个认识:中国画并不随便,它是一个艺术品,而且是高端的艺术品。我希望通过国际化模式把中国画推向国际。
另外,今日美术馆的“当代”概念是一个大的当代概念——是指所有在当代所发生的创新艺术,包括国际上的创新,还有本土的创新艺术,都属于今日美术馆的“当代艺术”这个范畴。
张敢:现在中国的绘画市场,很多艺术家过多地创造小品。在向外推荐的时候,人家会感觉中国画好像是很小气的东西。如:画几个小老头在饮酒,是一些很小的情调。其实中国画应该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把原本的恢宏气度和气质画出来。西方绘画有时候会给我们一些震撼,因为每张作品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构思。而我们中国画有时太强调草草写意(这是文人画的传统),反而让中国画丧失了很厚重的感觉。
另外,中国画的推荐问题,其实这个涉及到美术史的传播。我们的中国美术史应该出英文版本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给西方人,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中国人在国画里的思想内涵。
梅墨生:如果没有传播,可能所有的艺术和文化的生命力也就无法得到展示和传承。中国画,或许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大部分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的理念、文化和一些核心的精神了解得比较少,就算是专门研究中国画的西方汉学家,也是以西方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中国画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推广我们的中国艺术。
今天在展厅里很集中地看了他们三位的展览,想说一点自己的感受。
我的一个感觉是:“画”本身就是一个人,无论是多小、多大的画面,它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的投影。我觉得龙先生的画,体现了两个字,就是“朴厚”。朴厚,是他的画给我的感觉。我觉得这也很像他的人。龙先生的画中山比水多,即使画水也是涓涓细流。他笔下的山是用很多实实在在的板块结构构成的。正大堂皇,庄重——这是龙先生的笔墨气息。这里面也肯定有着他对中国文化的体会或是对中国美学的追求。龙先生用墨属于相对浓厚的一类,用墨雍容、有滋有味;用色比较饱满,颜色厚实。
看卢禹舜先生的画,总令我想到“气若幽兰”。他对气象的铺排,和所制造的境象中带有的浓郁的神秘色彩,画面透给人们的信息很多,很难用一句概括:在苍茫之中,蕴藉着一种清丽;他的笔道像是小提琴,而不是大提琴。假如龙先生是大提琴,禹舜兄就是小提琴,很委婉。他将境象的雄浑和笔墨的纤细,微妙地融合进他的画面。另外,设色、构思都极为大胆。也许是受到西方艺术或摄影等艺术的启示,他的设色对比度很大,颜色鲜亮。画面被赋予了一种很新鲜、很时代的感觉,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水墨画拉开了距离。
范扬先生的画,给人的感觉是张扬的。范扬并不忌讳他的张扬。如果说龙先生的画是朴厚,是内敛的;范扬的画则是往外张扬的,奔放、放肆。他把他的放肆呈现在画面上的时候,形成一种动态的美感,这是一种非发泄不可的美感,就好像某种东西他瞬间感受到了,就记录下来,然后马上传达给我们。他的画彰显了他的才气。范扬的画在设色上,我觉得很古朴,带有某种青铜器、古代壁画的那种效果。这使得他的画兼有现代感的同时,也有一种传统感。在造型上,我觉得他很善于嫁接中西,把一些西方大师的造型,包括一些感受借到他的画面中来。他对画面的转换力特别好,我看到他会组织一个乱而不乱的点线结构,然后就构成了一个画面。他是一个非常本色的画家。总的而言,他并没有追求笔精墨妙,而是以气势骇人,长风巨浪,给人的感觉就是震撼、冲击。
殷福:我认为今天的展览,确实有特殊的意义。对于今日美术馆来说,中国画的首次展览预示着今日美术馆会得到更加完整、全面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们三位国家画院的国画大家来到今日美术馆办展览,说明他们正在积极地展示当代中国画的最新成就,想让更多的人,包括外国人来了解我们的文化。这显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日美术馆是民营的,但是它也是公益性的。文化部作为国家文化行政部门,对这样的美术馆应该更加关注,从政策方面,甚至经济方面,都会给予其更多的关切和支持。因为今日美术馆的办馆方针是符合我们国家文化建设方向的,它开展的公益化的活动也满足了我国老百姓的审美需要,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中国的民族艺术,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内质非常深厚。但是在国际上影响还不够大,受众面还不够宽。我们国家现在也制定了相应的文化发展的战略,要向国外推出我们优秀的文化艺术,推出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能反应中国民族自信的东西,真正在国际上提升我们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张子康:谢谢大家来参加这个座谈会,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朋友对这次展览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