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行山走来

时间:2009-03-18 13:57:38 | 来源:艺术中国

贾又福,1942年生于河北肃宁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山水画科专修山水。他系统地钻研了中国山水画传统,学画史,翻阅各种画册,到博物馆看真迹,临摹各家各派作品。他观摩他们的作品,记录其章法、构图,做到了闭上眼时,历代名家杰作之“音、容、笑貌,即朗现于脑海”。

贾又福创作的重要转折是在太行山写生之后。1964年9月,他去太行山,为毕业创作去体验生活,去写生。第一次看到太行山的宏伟,在兴奋、激动的心情之中画了大量速写。从此,他对太行发生浓厚兴趣。1965年毕业之后,他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在此期间,他二十余次深入太行,每次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创作面貌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说来,贾又福的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981年之前,他的作品多为在写生基础之上的山村小景,表现田园般的境界,代表作如《惊梦》、《雨过云开》等。1982年之后,在太行山雄浑景观的感染下,他产生了表现太行山磅礴气势的激情。这一阶段的作品,在求自然表现的同时,求奇、求新、求博大。从《太行秋》、《夕阳无限好》、《冬之梦》到《高山仰止》、《太行丰碑》、《太行崛起图》中,可以看到他的这种艺术追求。1986年前后,他在深入太行山写生和在观察其景观的过程中,领悟到大自然中包含着的一种更为抽象的超时空的精神内容。这时,他眼中和心中的太行,似乎成了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宇宙、民族和自身的精神载体。

贾又福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重要贡献在于:创造新的图像语言。他创造的新图像集传统的延续性和创新的开拓性于一身,融形式感和现实体验于一体。我以为,他的新图像语言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坚实、奇特、博大、诡谲。坚实是贾又福绘画造型语言的基础。这坚实感表现在他画的山如铁打金刚。同时,他也追求奇特、博大、诡谲之美。

贾又福的画具有充足的精神内涵。贾又福深知探索艺术的过程也是领悟人生的过程。他在深入太行观察和研究自然的过程中,也不断领悟做人和做艺术家的道理。他在塑造太行形象的同时,也在铸造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形式技巧上,贾又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予以突破。

他运书法之笔入画,同时运用西画的块面造型,让笔墨之美和块面造型之美相结合而产生异彩。有了笔线美,有了写实的造型,再加上巧妙沉着的色调处理,贾又福的山水画就获得了坚实的雕塑感,获得了民族绘画的风韵,获得了宏伟的气势。不用说,贾又福是关注西方现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性和抽象性,他适当地加以借鉴和吸收。在画面处理上,他还极有意识地加强构成性。在墨的运用上,除了采用老师李可染的积墨、破墨法外,他还采用泼墨法以求更为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境。无论积墨、破墨和泼墨,他都用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表达坚实、博大、奇崛、诡异之美。

(作者:邵大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