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名家档案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触摸艺术大师生命的脉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3-18 11:16:21 | 文章来源: 世艺网

——写在《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的编后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大家,而吴冠中和他的艺术,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个奇迹。

吴冠中生于1919年,他和自己的祖国走过了近乎整整一个世纪。

二十世纪的中国处在一个战乱频仍、改朝换代、风云动荡、弃旧迎新的时代。吴冠中从这个动荡的时代中走来,热爱美术使他弃工从艺,投奔国立杭州艺专,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和美学功底;凭优异的考试成绩,他又远渡重洋,去法国巴黎留学深造,西方现代艺术启发了他创新的激情,在去留巴黎的两难选择中,他最终认识到:要求得艺术的真正发展,只有寻根故土,方能成为东方巨人。明知回国意味着千辛万苦,他仍选择了这条千辛万苦的道路,在几乎被“左”倾思潮剥夺了绘画权利的“文革”时期,他居然守着田野粪筐,留下了融东西方文化精粹于一炉的传世精品。当中国的国门终于打开,他的艺术成就也不断得到海内外的认同之时,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这位艺术大家和他作品的价值。他获得了法国“卿级艺文勋位”;他的作品在大英博物馆展出;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次为一个在世的中国画家举行大型的个人画展,这个画家就是他;2002年,法兰西学院艺术院批准他为该院“通讯院士”,这是法兰西学院第一次将这个荣誉授予一个中国人。

和吴冠中先生相识,算起来已经有五年的时光了。那一年,我接了他的一部自传体文集--《生命的风景》。读罢书稿,一种如遇故交、如遇良师、如遇伟人般的复杂而又纯洁的感情涌满心头。我不由自主地放弃了首次与作者交谈,只在电话中与作者一般性地交流编书想法的常规做法,敲开了他在北京方庄的一座普通塔楼中的家居之门,没成想竟一见如故地与他成了忘年的朋友。

用不着什么赞美、恭维的语言,从此,和吴冠中先生在一起,只要他有时间,有兴致,我便只管敞开心扉,天南地北,中外古今,和他谈得欢天喜地,其乐融融,以至常常忘了他是一个名人、前辈,忘记了自己只是给他编书的编辑;而他,便也从未拿我当一个后生晚辈,而只当我是一个与他谈艺论道的对手,推心置腹,痛快淋漓。那种畅所欲言的欢悦和直抒胸臆的畅快,成了我们交往中最最愉快的回忆。

2001年,我参加编辑的大型画集《二十世纪的中国油画》问世,吴冠中先生为之作了精彩的序言,同时,该画集也收入了他的精选作品。此时,有人提出为吴先生制作一套精美的作品集。吴先生自然地和我谈起这个话题,我清楚地记得他说了一句让我颇觉动心的话:“我也画不了几年了,我倒真希望我能看见这部作品集的出版。”

几年的相处,我太了解先生的为人,他说这话的初衷和他一辈子为艺术九死一生的奋斗精神是如出一辙的,他愿亲眼看见自己的艺术专集的出版,他看重这部专集,不是想树碑立传,而是想负责任地留下他艺术苦旅的真实足迹。

于是,我们投入了这个大型工程的艰辛劳动。时至2002年11月,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签署了正式的出版合同,由北京和平艺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国著名的画家许麟庐先生的公子许化迟先生投资,启动了这套画集的制作工作;2002年底,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从大洋彼岸传来了他亲笔为吴先生的艺术专集写就的三千多字的言;仅一天后,吴冠中先生在电话里对我说:“你来取后记吧,看了李政道教授的序言,我与他的观点作出了呼应。我先在电话里给你念念,你看行不行……”

请李政道先生写序言,是吴先生的一个奇想,用时下流行的说法,这个做法颇“另类”。但是吴先生却自有他对这个奇想的解释:“我的老朋友里,朱德群、熊秉明(当时熊先生还健在)都能为这套书写序,而且会写得很好,可就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又都是搞艺术的,情感距离和专业距离太近,怎么写都会不由自主地写些过好的话来夸我;李政道教授却不同,一来他是科学家,客观、严谨是他的风格,我们关于艺术与科学之关系的探讨使我们相投、共事,在学术上他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二来他不是我的老朋友,不会不由自主地写些与友情相关的过奖之词……”

读李政道先生的序言,便会觉得吴冠中先生的一席话入情入理,序言的通篇行文理性、冷静、客观,纯净的科学家的不事雕琢的文笔表达着英雄相惜的情怀,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两位值得尊敬、值得仰慕的长者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敬重而深深感动。

与以往制作大型画册的常规做法不同,《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部分图片配有吴冠中先生亲自撰写或由吴先生口述、主编整理的图说。

众所周知,吴冠中不仅是一位著名画家,也是一位散文高手。他的文章笔法锐利,行云流水,激情洋溢,越到晚年,他越勤于书写图说,其中有作画的感受,作画的背景情形,有古今中外的艺术比较,也有思古之幽情,开拓之甘苦。读图说,再看作品,只觉图文相映成辉,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大家真实的创作意图和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部分图片配有古今中外名家诗文,在赏画的同时,品味这些出自大家手笔的诗文,有助于读者从古今中外、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角度理解吴冠中先生的艺术追求,尤其是他的一些抽象作品,其内在含义往往是多元的,诗文可以帮助读者拓展欣赏思路,感受到艺术大家激情的洋溢和艺术功力的深厚;

三、开本适中,设计朴素高雅而不失现代感。

吴冠中先生自己亲选的这种国际流行开本,使画册捧读在手不让人感觉沉重劳累,而是轻便随意,既有收藏价值又具欣赏功能。吴先生愿意靠近普通读者,让大众理解他,读懂他,因而坚决拒绝了做大开本的设想。在设计上,我们则再三强调真正的“演员”是吴先生本人,要求设计者不要在设计中试图卖弄或显示自己的设计技巧。立足于此,这套画册的整体装饰设计朴素高雅而不失现代感,封面选择的一张吴先生的作品《黄河》,气势恢弘,构图简洁,色调稳健,用吴先生自己的话说:“我是中国人,只有黄河才能表现一个中国画家生命的风景。”护封的勒口和篇章页选用的玫瑰红色是吴冠中先生最喜欢,也是许多画家轻易不肯使用的颜色,明确地表现了吴先生独立不倚、卓尔不群,敢于在艺术探索中创新开拓的大无畏精神。

四、为方便收藏家和鉴赏家,画集中所收全部作品由吴冠中先生亲自认定收藏地点并明确标入了作品及作品编目;

五、与吴冠中先生以往出版的画册不同,本专集所选五百余幅作品全部由吴冠中先生亲选并亲自与美术编辑在电脑制作过程中调色,亲自审定彩色打样直到打样与原样相符;

六、为本画集的出版,特设计藏书票一枚,吴先生在我们征求他的读书心得时沉吟片刻然后脱口回答:“就是三个字:'觅知音'。”

为《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的首发式更充实、多彩,吴先生支持我们在首发式的同时展示他自2002年底以来至今创作的作品中选出的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部分已收进这部艺术专集。他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们讲着创作这些作品的内心感受:“这幅《观风筝》(油画)画的是一棵老树,树老了,满身都是黑色的痤疮,可是腰不弯,老树的身旁是影影绰绰的彩色风筝,岁月不绕人,又是一年芳草绿,它又看见风筝升起在空中,任春风吹送年年……”他内心的沧桑之感溢满画面,溢于言表,深沉的思考使他的作品总能在心灵深处打动人情感的共鸣。他的几幅水墨画则在构图上别有一番新的创意:几根横斜的电线和一堵老墙,电线上几只燕子像五线谱中的音符,画名为《高空谱曲》。简洁是艺术家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吴先生在用最简练的笔墨、最大限度的空间表现着欲说还休的人生感慨和审美意蕴,而这一年,他已届八十四高龄,是许多功成名就的艺术家颐养天年,尽享生活,饮誉安生的时候……

生活需要美,生命需要美,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美。然而,寻美,是有代价的,《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展示了吴冠中先生寻美的代价,当然,也展示了他寻美的奇迹……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