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千秋——林风眠、赖少奇、关良画展”
研讨会发言稿

时间:2009-03-17 09:54:55 | 来源:艺术中国

这次展览是国家画院二十世纪名家精品展系列活动之一,在整个观展和追忆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就的过程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三位老先生的心路历程,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神髓以及时代的脉搏。

林风眠先生曾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从小毛虫到茧蛹,完成蜕变,最后必须有能力破茧而出,“这只茧,便是艺术家早年艰辛学到的技法和所受的影响”。这些技法和影响及其在艺术家身上的嬗变,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反映在他们的山水画当中,体现着艺术家内心丰富复杂的文化情结。

艺术不是手艺,它是由技艺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境界,具备独特人的精神,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三个要素。下面我谈两点我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也是我认为三位老先生具有的共同特点,并且在我们这个时代,我认为特别需要强调和重视的地方:一个是书写真景物,表达真感情的艺术真诚观;一个是在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文化情结。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三位老先生的作品皆象抒情诗,有真景、有至情、有灵思、还有丰富的想象,余味无穷的意蕴。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王国维认为首先需要保有“赤子之心”,也就是婴儿或儿童那种天真无邪,未受社会风习污染的赤诚之心,或者说“真心”。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也说过:“真正的杰作,那是从自然,从生活中直接汲取来,才能和自然本身一样永垂不朽,而常保有其原始的感动力。”也就是说,有了赤子之心,才能有真感情,也才能感受到真景物,表达出真感情。艺术家只有真诚地对待自然人生,才能创作出至性真情,感染人、撼动人的作品。

另外,作为20世纪的中国画家,无论是林风眠、赖少奇还是关良,都没有做固守在传统中的茧蛹,而是“把各民族文化的东西,吸收进来”,把现代意识融合进来,不断地完成着蜕变。他们既不拜倒在西方艺术面前,亦步亦趋于其后,也不满足于固守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手段和图式规则,而是走一条调和中西艺术技法、融合两者之精髓、贯通两者之神韵的道路。显现出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文化情结。林风眠先生在晚年时指出:“无论哪一种文化都有营养”,“我期望一个民族的文化像条河流一样,要从所有的小河集中了,才会成为大河,才能变成海洋。中国文化应该变成海洋文化,才能发展起来。”他对待外来艺术的态度并不是“西体中用”,可以说是“西器中用”。倡导的是一种中国文化为本的“海洋文化”。

总之,我认为在当前时代,艺术家尽可能地远离喧嚣,让心灵之路通往大美的自然天地,不断完善“内美”,修习破茧的“内能”,应是我们重点修习的课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