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从一位开画店的朋友处听到这样一个消息。这位朋友与著名人物画家方增先同乡,他寄了一笔数字可观的钱给方先生,希望购几张方先生的画作,给自己的画店撑撑门面。可钱寄出多日并不见方先生的画作寄来。直到有一天,方先生竟亲自登门,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我是来退还你寄给我的购画款的。”并再三说明,退购画款的原因是他要“学学张择端,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搞艺术创作”,因此应酬的画,只好放弃了……
这席话,正击中了当今画坛浮躁之风的要害。
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画家的艺术观。时下,为利益所驱,多少画家耐不住寂寞,纷纷下海,画坛的各路英豪竞相在商海里大展宏图。一些有点名气的,干脆一手拿画笔,一手拿算盘,为自己定下一天画几张、捞回多少钱的奋斗“指标”。这可急坏了很多技术不过硬的画家,正路走不通,就打旁门挖左道,因为功夫花在艺术上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见效,另辟蹊径反而“捷足先登”,于是各种协会、研究院、沙龙应运而生,“会长”、“主席”、“院长”挨挨挤挤。不同的“乌纱”上面标注着不同的价格,头衔越多,画价越高,真不失为一条生财之道。这急功近利之风扬起的“沙尘暴”不知烧红了多少人的眼睛。最后是官儿越做越大,你“中华协会”主席,我“国际画会”会长,但画却越画越差,满纸荒唐言,毁了艺术。
然而,正是在画坛大军如火如荼地向市场厮杀的时刻,方增先先生居然激流勇退,义无反顾地选择学习张择端,放弃应酬画,走上了静心打造精品的创作之路。他主动退购画款的举动令人敬佩,敬佩之余,更引人深思。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老画家崇高的人品艺德,更体现了前辈画家对艺术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引申出对青年艺术家和对当代画坛的深深企盼。
方增先先生要学的张择端,是北宋时期一位令人钦佩的画家。他毅然放弃了那能使他名重当时的宫廷画师之职,栉风沐雨,深入民间,遍访街坊,搜集素材,创作出了在中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清明上河图》。历史给了这位画家永恒的嘉奖——从北宋至今天,《清明上河图》的社会影响力从来没有衰减过。它的历史魅力和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它是我国古代风俗画中的顶峰之作,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更在于它曾滋润、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画家们的心灵。反观那些当时大富大贵、炫赫一时的宫廷画师们,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哪一个能及张择端?这才是“为峰为壑自昭然”。
方增先先生要学张择端,决不是画家的谦虚,而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使然,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画家的必然选择。这个选择,给正在“现炒现卖”的书画界带进了冷静的思考——泡沫虽然绚丽,但终究会破灭,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找到出路,中国书画艺术概莫能外。
再为方增先先生退购画款叫好! (陈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