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群:老骥伏枥,犹刻木刻

时间:2009-03-11 10:49:29 | 来源:人民网

“今年我又刻了一幅木刻。”9月28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晴日,当我们来到北京昌平区香堂文化新村,见到已近九十有二的力群同志时,这位健在的最年长的版画家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在其寓所的画室里,我们看到这幅取名《黄河人家》的套色木刻。作者用简练的刀法和明快的色彩,描绘了黄河岸边杏花掩映中的农家村舍和一派安宁美好的生活图景。从中感受到他对故土乡亲的一往情深。

说到力群与木刻,早在1933年,他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时就与曹白等进步学生组织了“木铃木刻研究会”,投身到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中,先后创作了一批如《卜》、《罢工》、《三个受难的青年》、《采叶》等木刻作品,有的受到鲁迅的赞扬,并将《采叶》选印在《中国的一日》一书中。抗战时期,力群奔赴延安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所作如《饮》、《延安鲁艺校景》、《丰衣足食图》等木刻作品是他这一时期留下的代表作品。1949年后的新生活又激励他捉刀向木,刻下了《百合花》、《太行山风景》、《黎明》、《北京雪景》、《丰收》、《林茂羊肥》等大量经典作品。他在新时期发表和展出的《清泉》、《林间》、《夏风》、《早春》等黑白或套色木刻尤为观众喜爱。他先后出版有《力群版画选集》、《力群美术论文集》等多部专著;还到新疆、宁夏、辽宁、山西、湖南等地举办过各类版画讲座和培训班。曾任《版画》杂志主编,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他先后被授予“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和“人民艺术家”称号,今年9月,他又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金彩奖·成就奖”。

晚年的力群,除了难以割舍的木刻创作外,又在宣纸上笔耕墨耘,我们看到墙上正挂着他刚画完的两幅墨竹;间或他还写了大量杂文、序文、艺评,并出版了儿童文学集《我的乐园》、散文集《马兰花》等。这天,我们还得到他惠赠的今年刚出版的《力群诗逊。一位耄耋老人缘何葆有如此旺盛的生命活力和真诚的艺术情怀?我想,这或许与他俭朴的生活与开朗的性情有关。这不,面前的力群老仍是布衣布鞋,家人说,他至今没丢山西灵石老家每晚喝小米南瓜粥的习惯。当聊到最近一个画展时,他操着浓重山西口音大声讲:“一些画让人看不懂,也不美,这不就完蛋了,艺术不能变成丑术……”同来的与他相交近50年的马克同志感慨道:“老先生一贯敢讲真话,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从不吞吞吐吐。”

力群老安居的村庄虽显偏僻,但前有果林,后倚燕山,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熟悉的乡村景物令他感到无比快意。每隔几天,他都要儿子郝强带他到山边走一遭。身板硬朗的他至今上下楼梯不用人搀扶,看书读报不靠放大镜。最近,他又忙着编著四本书,但见散乱的书稿摊在床上。他说明年还准备再办个画展。他家大门上,有其自编自写的对联,上联是:燕山泛绿翠悦目;下联是:果园花开香袭人。横批是:画家之家。置身在“画家之家”撒满阳光的院落里,望着藤架上垂挂的一个个成熟的南瓜和碗里盛满的红辣椒,眼前又浮现出《黄河人家》那美好浓郁的乡土生活画面,内心如沐浴秋阳,亲切而又温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