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缘黄土情——与刘文西聊艺术

时间:2009-03-11 10:39:21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界有不少明星式的人物刘文西也是其中一员。他四季总是戴着灰色的帽子,穿着灰色的中山装,看上去还有些“主席”样。一说起他人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新版一百圆人民币上的主席头像,还有他的艺术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孙四代》《东方》《解放军的天》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记忆。近日,笔者在西安美术学院就读者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刘文西。

笔者:新版的一百元人民币上毛泽东头像是您画的,您能谈谈创作过程吗?

刘文西:当时人民银行找到我,因为他们对以前画的都不满意,有一个在中央美院毕业在那工作的同志提起我画毛泽东比较多,比较熟悉便让我画。他们提供的照片不是很好,是修过版的,我要求找到原始的照片,但太小了,我用放大镜看,比修过版的好多了,我吸收了他的特点,包括我对主席的体会,学术上的脸部结构,等很多因素,我先用素描形式画出来后,由10个人去刻版,刻出来让我审核,一百元是我选的,其它元没有用这个头像,用另外的。我是不满意的,我认为其它元也应该延用这个版的,这里面有什么关系,我就不知道了。我很担心的,因为难度大么。

笔者:您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吗?

刘文西:困难是有的,但不是很多,因为原始照片找到了。但是用闪光灯照的,精神面貌就削弱了很多,缺乏厚度,如果用自然光就好了,人物立体感强。闪光照是平光。不过,我可以用素描的功夫去分析立体感。所以说又要符合照片像的程度,又要有立体感,属于综合创造。难度比较大。

笔者:那您创作的一百元的头像可以流芳百世了。

刘文西:我知道一百元可以,其它我真的不满意,他们那样做我都有意见的,他应该用我选择的东西,制钞公司他们是有问题的,但现在这里我不计较了。已经发行了,那么大面积再调整也不可能了。

笔者:刘老师看上去很朴实,很亲切。特别是您的装束很像毛主席,是您对主席特别有感情,还是一种习惯?

刘文西:其实我很随便,这也是我历来的习惯,因为经常在陕北,那里灰尘多,当地的人包毛巾,我戴帽子。这也有历史传统,一种延安的传统,这也是我的特点。我不戴帽子,人家反而认不出我。我喜欢毛主席平时穿的银灰色,我的衣服也都是银灰色,帽子也是银灰色。形成习惯也不想改了,对别人也不方便的。记得有一次夏天去北京,人家来接站,因为是夏天,我穿着短裤,没有戴帽子,他们怎么也找不到我了。还有一次美协开会,我坐在主席台,也没有戴帽子,很熟悉我的人都没认出我,后来还有人问我是不是没参加会议。

我认为中国人就应该穿中国人的服装,其实中山装很漂亮的,不一定要穿西服,清一色的西服反而不好,好象中山装被淘汰了似的,我一穿显得突出了。在七届,八届人大会议上我就穿着中山装,我就要显示中国人的民族气派,你看我和江泽民,李瑞环的合影都是中山装。

笔者:您是一个对艺术非常执著的艺术家,有者不计其数的速写作品,听说你把一位陕北的小孩子画到了中年,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样想的?

刘文西:这只是一个个例,他现在五十岁了。我很多画都是在熟悉人的基础上创作的。

笔者:您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写实画家,你认为这样说对吗?您的作品在每一个阶段都能

鼓舞人,比如早期的《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孙四代》、《转战陕北》、《东方》、近几年的作品《春天》,您是如何考虑的?

刘文西:实际上我在执行三代领导者人的文艺思想,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人民很想看到的形象。看到会有一种鼓动力量。这样的作品就应该去画,当然也要有生活基础,要有研究,邓小平我曾亲自见过不止一次,但为了体现他的精神面貌,我还收集了他的很多很摄影画册,拼命研究,反复熟悉。他的女儿邓琳也是画画的,我也比较熟悉,从各方面体会邓小平。

以前画过《东方》,第一代领导人毛、刘、周、朱。我要画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画在什么样的环境。因为他经常去深圳,他指导那里工作。画在深圳的环境表示改革开放的一个试点。以深圳为背景,春天他在公园里愉快地散步,显示着一种沉着的健步的,胸有成竹的感觉。远处的楼像雨后春笋。为何叫春天呢?春天就像笋一样。前景是几根竹子,我本想画很多笋,一种雨后春笋的生机,向征在邓小平的理论指导下深圳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正是《春天》么?也是一幅春天的故事的画卷。画中的邓小平不一定要指手画脚地在地图上,那太概念化了。所以感人的东西主要是精神,你看他的步伐,他的精神面貌再加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些理论实际上是毛泽东,邓小平三代领导人的文艺理论,有指导作用。但是艺术不完全遵循新的口号,要有一种情感,邓小平经常在公园里散步,很人情化的,不能政治化。他本人人情味很浓,有时会在公园拉个小孩子逗着玩玩,他身上具有普通老百姓的那一面作风,也有伟大的指导思想。这两者结合起来,老百姓看了容易接受,接受了就容易起鼓舞。有些画让人一看就拒绝那就作用差了。

现在党的文艺标准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要和观赏性要结合。只有观赏了才能表现出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全面。过去是高度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这是主席提出来的,现在加了观赏性,面积更大,文艺要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味道都要有。就像吃菜一样,不是只单调地吃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艺术性不讲究是不行的,要全面。艺术家要有宽松的生活,容纳了很多生活,表现出千变万化的风格。老百姓才喜欢。要有严肃艺术,也要有轻松艺术,在人们心理休闲是有好处的。这就是文艺思想的发展。

笔者:您在创作《毛主席和牧羊人》是受什么样的启发?

刘文西:这是我57年大学毕业创作开始的。那时我毕业实习到陕北杨家岭,在那住了很长时间。我经常到延河边写生,会遇到一些老汉赶着羊在放牧。我想到毛主席也会常到这里散步和他们聊聊天,谈谈话。在石岩上有一张照片是毛泽东谈话,他也会在麦场上看书,聊天。自然使我产生了构思,有一些启发,只有深入生活才会对主席的精神风貌有了解,对老百姓有了解,才能画出典型人物,一看就是陕北人。

笔者:为什么会创立黄土画派?黄土画派主张什么?

刘文西: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是一些地方的区别,黄土画派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而黄土画派还要一手伸向世界,世界的西洋的一些基本功必须要具备,不具备人物画就上不去。解放以后的人物画为什么发展快,主要是较好地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基本功。它是科学的,有讲透视的,讲解剖的,讲科学研究的,在这个基础上造型很严格,很准,很严格,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情、个性、身分、经历都表现出来。只拿传统是不够的,传统的东西一定要很重视,这是我们的民族性。但西洋的东西它是科学性,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两个结合起来就厉害了,所以我们不光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还要一手伸向世界。这个距离就比较明显。但是现在学院派里组建画派的就是我们学校(西安美术学院)。黄土画派的根底是比较全面的,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以人物画为主。我们重要推动人物画发展,所以要把人物画看得很重,我们吸收的黄土画派50多个会员,多数也是画人物画的,也有山水花鸟,甚至于油画、雕塑、版画都有我们的成员,同类形发展,但是以国画为重,国画以人物画为重,山水花鸟也要表现社会表现时代,表现现代的时代的发展,要有人民群众的感情,要强调这方面,既要有民族精神,又要有时代性。黄土画派承担的任务是很重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学院派,我们比较注重中西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也是人物画的特点。第四个特点是我们的地域性。在大西北为什么会有黄土画派,不只是陕北,还有黄土高原,都有黄土大面积覆盖,这四大特点概括了黄土画派。

黄土画派想要出精品,搞创作,就要加强我们团体的学术研究,团体的深入生活,提倡到人民群众中去,提倡深入生活,提倡搞些与生活与时代结合的表现时代的精品,而且提倡出精品,出精品我认为是目前最重要的。画了很多也没有用,画要精。我们吸收的人也是要精的,要有一定的基础,不是所有人一审请我们都通过。要人品好,物象协调。人要特别团结,完全是搞好学说提高创作,给人民以鼓舞的作品。

就像江泽民所说:优秀作品鼓舞人!再要解决重要的文艺思想,要用正确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那么这个文艺思想和文艺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邓小平的四届文代会讲话、江泽民的六届、七届文代会讲话,这是四个很重要理论基础。用它们来武装我们的黄土画派成员,然后,重视深入生活,我们每年都组织一部分人去陕北,甘南,西藏。到各个地方去采风,收集素材,大家都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要在生活中发现美,所以我们任务很重,还要有社会责任感。

现在的美术界百花齐放的前提下,要把风气弄正,不要搞一些老百姓看不懂的,莫明其妙的东西。什么派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我们要抵制把一些艺术形态,行动艺术去乱搞。我们要沿着一个是老百姓承认的,一个是有党的指导方针的方向。不要失去党的文艺思想指导方针,去另搞一套。人的思想不端正,搞不出好的作品,他不为人民而创作,自己搞各式各样,怪里怪气的,那我们会反感。我们要有一个高标准、高理想、艺术要有艺术标准。文艺思想要有文艺思想高的要求,以这样的思想武装后再去行动、去创造、去实践和没有这个思想武装去艺术实践是不一样的。所以强调这个方面。因为现代社会不是太强调,有的要放弃,甚至于要忘记,这是根本不理睬党的文艺方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黄土画派是一个坚持党的文艺思想的一面旗帜。

笔者:浙美毕业许多年,在北方这么久,您想念家乡吗?

刘文西:我想念陕北比家乡多,家乡当然是本土么,隔几年我会去一次,关心我的母校啊。

笔者:您想念母校吗?

刘文西:母校我也是常回去看的,经常提字。校牌也是我题写的,我很乐意为他们作些工作,打算给他们弄些奖学金。我每次回去都要看一下。现在九月份(马上要搬回西湖边了)老校址我也会去参观的,变化太快了。还有陈县中学、杨山中学。

笔者:听说您刚从法国回来,能谈谈您法国之行的感想吗?

刘文西:我收获很大,有三个月在法国为主,也到周边12个国家,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主要是看欧洲大师们的原作,看他们的艺术追求,艺术发展和作品的精髓。学习他们优秀的东西。我很细致地看了达芬奇伯素描展览,参观了米勒的故居,他是画农民的。并到他的墓地扫墓献花,三鞠躬,给他献了一束野花,米勒是画农民的,表达我的敬意吧。还到了米开朗基罗的老家。罗丹、拉斐尔、恩格尔、莫奈,马奈等大画家,还有一些印象派作品,对我很有帮助。此行我认为很值得,我画了近200张速写,国画,很累,但有收益。

笔者:你的法国之行,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有何比较?

刘文西:我觉得一个是东方的,一个是西方的,不能这样比较的。东方有它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形式,西方有它的艺术技巧。西方的东西可为我所用,传统的东西也要用,坚持不懈。西洋画里优秀的东西我们国画里的各种流派可以吸收的。

笔者:你最早是画西洋画入手的,但到美院后在国画系学习,您学习了西洋画,又学习了国画,你觉得它们之间有影响吗?

刘文西:其实这个问题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西方画通过中国人消化吸收表现在画面上,只能用它的优点。不会用他的缺点。我们画出来的东西也不是强调明暗,强调那个方块块,而油画的笔触明显,它刻画人物比我们传统人物深刻。国画用笔表现皴擦点染,所以西方的能揉进去最好,至于揉的好坏,那和作者有直接关系。文艺复新时期达芬奇的《蒙那丽莎》表现的非常生动,灵活,意境深远。我们古代就没有像这样的作品。

笔者:中央美院受徐悲鸿先生的影响较大,而真正坚守中国传统画这块土地的你的母校中国美院,你是怎么样看待的?

刘文西:其实最主要看作品的力度,只是死守笔墨,笔墨技巧也要重视,表现力较强,能够画的简练的那种东西,还要很深刻地塑造人物去刻画社会。什么样的体裁,用什么样的笔墨,笔墨不能定死。传统是这一种风格,“八大”是那一种风格,而他人又是一种风格。潘天寿又有更高的风格,李可染是学过西洋画的,又是一种风格。蒋兆和吸收西洋的东西,画的还是中国画,也很厉害的。主要是用的合不合适。比如说西药吃下去健康您的身体,中药吃下去也是健康你的身体,都治好了病。最后见效的就是好的,只有最后看吸收的效果。我们要把某些弱点补充了,用笔去丰富,不只是一条线,有皴擦,有结构,有一定的立体感。中国画不是太讲立体感,不太讲深度,平面多一点。中国画的特点不要放弃,西洋画的优点可以拿过来,组合在一起会更好。有些人吸收不好,照搬,把中国画改变的像西洋画一样,那样也不好。不中不西也是艺术,只要能感人也很好。百花齐放的今天没有什么框框,风格要多样化,说哪一类风格最好,没有风格比较的,但是艺术作品高低好坏。创新也是可以的,但不能乱创,有时创新比不创还坏,作品好是为主的。

笔者:您是全国知名画家,对现代学画的青年人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刘文西:第一要解决指导思想,这有一定难度,现在有很多青年人不太重视思想,好像思想与他无关。实际上思想与他关系最大,他的方向,他的感情,他的追求都是有思想的,不要怕思想,不要怕指导,基本的文艺理论要学好,有些人像无头苍蝇乱撞,也没有审美观念,不去追求他的艺术理想,这样就缺乏动力,乱画,浪费大量的时间。要提倡指导思想。

第二要深入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我们缺乏感情就缺乏动力,要到生活中去。感动人民群众,在感动中感染中提高自己的创作。第三是基本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没有基本功搞不好创作,几方面都要解决,不能掉以轻心,随便乱画。年青人不要去赶时髦,要讲究风格,为了画的更好,更新鲜,要有新鲜感,不能为风格而风格。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