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举办刘文西画展

时间:2009-03-11 09:13:00 | 来源:美术文献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7月,《美术》杂志介绍了刘文西艺术创作研讨会的情况。3月3日至3月13日,著名国画家刘文西画展在陕西美术家画廊举行,共展出作品447件,展览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3月11日和3月12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西安美院共同举办了刘文西艺术创作研讨会,到会的陕西省美术理论家、画家30余人,就刘文西的艺术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创作背景、艺术个性、作品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刘文西艺术的历史局限性等方面展开了坦率的讨论。

与会同志高度评价了刘文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艺术为人民、艺术为时代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刘文西坚持以陕北为生活基地,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不怕吃苦,勤奋创作,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修军认为刘文西坚持了"二为"方针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原则,是典型的"生活派"画家。杨建兮说,刘文西并非照搬生活,他对画的对象有研究、有改变,作品中有很强的感情成分、主观成分。对此,程征表示赞同,他不同意"刘文西的画忠实地再现了陕北人民的生活"这一提法,认为刘文西的画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对模特的选择和表现有自己的特点,"很美的陕北人形象",实际上是陕北人形象的刘文西模式。耿建批评了当前新写实主义绘画中的冷漠,认为江苏南京的某些新文人画,小脚女人,闲情山水,是明清一些不很高明的风格摹仿,缺乏刘文西这一代画家作品中的热情和思考。他认为,前几年刘文西的画受排斥不符合艺术创作百花齐放的精神,当前我们更应该提倡和宣传刘文西的艺术。赵步唐认为研究刘文西就是研究50年代一批人所走过的路,他从三方面揭示了刘文西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是50年代初对苏联美术的学习,形成了刘文西坚持的造型基础,巡回展览画派对刘文西影响很深,成为他艺术为人民,以大型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要形式的创作动机。二是刘文西对敦煌艺术特别是山西永乐宫壁画的临摹学习,使他对民族传统艺术有了深入了解。三是五、六十年代,我们处在毛泽东时代,全国上下对共产党无限崇仰,对革命历史非常向往,这就形成了刘文西创作的基本格调,他代表了那个时期画家的普遍心态,这是一种进步的现象,不是保守的落后现象。刘文西虽然毕业于浙江美院,那里有潘天寿、林风眠等一代大师,很深的文人画传统。但刘文西受业于李震坚、顾生岳、方增先等,仍然是徐悲鸿学派,以西洋造型与中国传统相结合刘文西插话:我现在慢慢转过来,寻找到中国画里最有表现力的是笔墨,不是色彩不是面。他的强有力的个性张力,反映为一种雄强、坦率的北派气质,从而迥异于西湖般的阴柔美,他的作品中具有建国初期那种崇高感。王宁宇认为,刘文西在60年代就已奠定了他在中国人物画的地位,他和石鲁是当时陕西的两颗明星。石鲁亲自参加了革命,他画陕北和延安是重新回味和体验历史,由实向虚,更加空灵含蓄。刘文西作为后来人,对历史和生活多是讴歌,努力发现革命英雄的理想原型,感情更加单纯专一。石鲁的作品,后来具有强烈的文人画主观抒发的特征,刘文西则更近于永乐宫壁画和"院体"。更面向民间和民俗文化。

关于刘文西艺术创作变与不变的问题,有同志认为刘文西艺术面貌变化不大,应该不怕失败变一变。更多的同志则认为刘文西的艺术风格中主调就在于坚持不变,任凭艺术潮流东西南北风,咬住青山不放松。一个画家在艺术上形成一点东西很不容易。一夜之间就变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作品。有些同志认为,艺术信念、审美原则不能变,创作手法可以深化,不要担心自我否定。肖云儒认为,刘文西理性的现实主义主体没有变,但逐步掺入了酒神精神,作品情节淡化,表现性和感情成分增强。理性的英雄意识掺入了平民意识,近年来直接画领袖少了,画中的陕北开始世俗化、平民化,增强了情绪意趣的表达。

刘文西对与会同志的真诚评价表示感谢。他认为自己活得很累,很苦恼,一生一直在背着各种各样的包袱走路。

中国人物画目前基本上放任自流,应该认真组织,否则舍得为之下力气的人、愿画大型创作的人会越来越少。他强调艺术创作要严肃,要舍得花大力气,艺术家要抓紧时间为社会留点东西,我们现在还没有从群体上超过秦俑的水平,也没有超过永乐宫、敦煌壁画,这不是个人的力量,要各方面支持和几代人的努力。他认为艺术首先要自己感动,自我表现总是有的,但要注重效果,要给国家带来健康向上的力量,不要左的、简单的东西,要着眼于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文化档次。他认为自己还会变,但不会变得认不出来。他希望能减轻自己的各种社会负担每年光应酬画就要画近1000张,集中精力创作出一些历史和人民、自己都比较满意的作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