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文化生活中,“双年展”这个称谓已经约定俗成地具有标示“前卫艺术”的特指涵义,北京举办的双年展,如何与西方流行的具有“前卫艺术”特义的双年展相区别?国内此前有些双年展曾被国人批评为“西方双年展在中国的摊位”,北京双年展如何避免此类批评?
刘大为:这次双年展是由中国美协等三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大展,也是中国美协成立以来所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性展览。其宗旨是立足于国际文化的大平台上,促进中国与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世界艺术健康发展。这次展览要办成既有时代性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大展,绝不会办成“西方双年展在中国的摊位”。目前西方各国主办的双年展是由策展人选择我们的画家,是按照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理念作为评价标准,来选取他们所需要的艺术家和作品,而我们这次北京的双年展是按照我们的展览宗旨来操作运筹的。对外国艺术家入选问题,要由策划委员会认真研究,要以我们的标准来选择他们。
当然,双年展一词来自国外,并且已形成西方比较流行的展览形式,如有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同时,不少第三世界国家也有自己的双年展,我们中国举办双年展与有“前卫艺术”为主导地位的国外双年展,是有区别的。比如架上绘画问题,西方的双年展中虽然也有架上绘画展区,但比重不大,占主导地位的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架上绘画历史悠久,体现了全人类的文明成就,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应轻易放弃。所以,我们的双年展在品种定位上确定在绘画与雕塑。我们这次双年展就是想让绘画与雕塑更有时代感,再现辉煌。有人担心我们这次双年展也要搞成“前卫艺术”的展览,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的主题是“创新、地域性和当代性”,就是要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特点,要展示各国的优秀艺术精华。目前已有不少国际著名大师表示要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本刊记者:西方流行的双年展,届届都标榜“创新”,这次北京双年展的主题也是“创新”,请问,我们提倡的创新与西方流行的双年展所主张的“创新”有什么区别?
刘大为: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着可以独秀于世界文明之林的文明成果,中国的美术有自己鲜明的独到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受到世人的瞩目。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一个承继优秀传统又能包孕融汇世界文明向前发展的历史大背景,这次双年展中提出的创新也离不开这个大的背景,即我们的创新要立足于民族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不能否定自己的过去,否定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我认为没有传统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传统,就谈不上创新。我想,世界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也应该是这样。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创新观,强加给西方的参展艺术家,我们在章程里面说,这次展览要“体现当今人类对真善美理想的追求”,我想,外国参展艺术家只要遵从这个大的基本思想,他怎么去创新都是可以的,当然,我们还要看“美学品位和艺术质量”。
本刊记者:东西方美术在艺术观念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世人共知的不争事实。西方的双年展很容易操作,按照—个或几个策展人的特定“前卫理念”来选择作品,符合他们标准的就要,不符合他们标准的就不要,因此,他门的双年展在总体面貌上是基本统—的,是明确的西方价值取向。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的工作任务恐怕要比他门困难得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东方和西方两大块,我们将用什么标准来协调、营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总体面貌和价值取向?
刘大为:中国举办双年展要坚持用我们的价值取向去营造一个具有艺术质量、学术氛围和兼收并蓄的总体面貌。首先,我们的策展人不像西方那样,搞一两个人的策划制度,我们认为集体策划为好,能博采众长,优势互补。现在看来,集体策划是能够保证策展成功的一个好的方式。应该认识到东西方文化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这次展览,我们会注意到这种差异,尽可能地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是,前提是我们要用我们章程规定的宗旨和标准来衡量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和解决一切问题,在这一点上是坚定的。
1、我们中国人办国际双年展,要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主见,要有博大的胸怀来容纳世界各国的优秀艺术,要有兼容性和包容性。
2、为把这次双年展办成具有世界性的大展,我们要吸收各国展事的长处,把那些有创意的东西为我所用,不拒绝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但主要是要走自己的路,在办展上要创新。
3、我们所选择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既要符合我们大的要求,又要其在艺术上体现他们本国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要有本国艺术的创新精神。
只要是具有本民族的代表性的东西,就是具有世界性的东西。各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才能构成世界艺术的丰富性。只有符合我们的主题——创新:当代性和地域性,高扬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才能使这次双年展成为东西方两大文化板块友好协调的高水平的艺术盛会。
本刊记者: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正式宣传册上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美术不可甘居边缘,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在世界范围内体现前进方向的代表性。”在这次北京双年展中,我们将如何具体地体现这种先进的“代表性”?
刘大为:目前中国的美术发展正值一个空前繁荣的最好时期,无论是美术家队伍还是作品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面貌。我们的艺术始终紧密地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人民,我们的艺术是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的。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艺术目前还没有被世界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对我们的艺术始终难看到全部的面貌。尤其当西方否定架上绘画的时候,我们坚守住了这个阵地,并且使这一文明成果得到新的发展和发扬。我们办这次双年展就是要把中国的艺术放到世界艺术大舞台中去,把我们的作品推出去,弘扬我们的中国优秀艺术,同时也更真切地全面了解世界各国艺术风貌,增进交流机会,在双年展的国际艺术大交流中,也要体现大家共同追求社会进步和艺术繁荣的先进性。
本刊记者:作为第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一名策划委员,你最希望这次展览结束后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什么样的最好评价?
刘大为:这次展览,是由国家出钱资助的,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美协共同主办实施的,可以说是第一个在中国“官办”的国际双年展。我做为一名主要策展人,历经了从酝酿、申报、运作到组织落实、组建办事机构、经费筹集以及对外联络征集作品等等全部过程,遇到过不少困难,尤其是筹备时间非常迫切,但在参与双年展全体工作的同志们不辞劳苦,敬业奉献的努力下,目前,进展还是很顺利。我们得到了国内的许多艺术界专家、领导的支持,可以说召之即来,共同为办好双年展出谋献策。全体策划委员多次会议从千百份资料中认真研究评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其中意大利的桑福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应提及的是国家各有关部门,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重视。虽然近期受“非典”疫情影响,但工作一直没有停顿,估计是会取得预想的成果的。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工作,许多项目已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了。《美术》杂志这次对策委安排“笔答记者问”,这个方式有助于发挥各位策委的聪明才智,深化对双年展的认识,更加明确工作方向,有助于推动这次展览的健康发展。大家都很负责任,认真回答记者的问题,表现出策划委员的主人翁态度。我希望这次双年展,一定要办出中国人自己的特色来,不能跟着别人跑。要争取在展览方式上、艺术质量上办出国际一流的高水平。我希望这次第一届双年展能够取得丰富的经验,为2005年第二届、2008年第三届双年展开一个好头。希望中国双年展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