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术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年开始学画,经历了中国油画从少年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他本人,更是凭着自己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油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很多油画界已小有名气的画家告诉记者,曾经,能看到他的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
然而他却一直低调,从事艺术创作50余年,却在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联等众多单位的支持下,将于明天在中国美术馆第一次开办自己的大型个人画展。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昨天,本报记者有幸独家专访到了这位沉默的老者。
我的研究和别人不同
“刚开始喜欢的是印象派,后来才发现古典主义作品非常完美,我是倒着走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15岁就开始学画,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油画专业?
靳尚谊(以下简称靳):其实我最开始没有选择油画,只是选择画画。我1949年初中毕业考入北平国立艺专,当时是徐悲鸿当校长,一年以后这所学校改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院刚成立的时候,只有绘画系,我学的基础课是素描和水彩。当时培养的美术人才主要做普及工作,比如画连环画、年画之类,我的毕业创作就是一幅年画。1953年毕业后我留校读研,当时也只分素描科、版画科和彩墨,也就是国画科,还没有油画。直到1955年苏联专家来美院办起油画训练班,我才开始正式学油画,但也只学了半年,因为另外半年还是在学素描。1957年毕业后,我留在版画系教素描,业余时间开始自己创作油画,那是我油画创作的最初阶段。
记:您这么多年来一直从事欧洲油画古典主义艺术研究,为什么对古典主义油画如此感兴趣?
靳:我开始对古典主义油画有兴趣已经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事。刚开始入学的时候喜欢的是印象派,因为当时看不到原作,只能看印在小册子上的作品,因为印象派比较夸张,色彩好看,古典主义油画的效果看起来就差远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出国考察,看到了大量原作,才发现古典主义在油画史上非常重要,作品也非常完美。所以我研究油画和别人不同,是从印象派到古典,往后倒着走的。所以说,画作的宣传非常重要,它能决定一个人选择的走向。
技巧熟练但创作浮躁
“我一直在研究油画基础,可现在很多人却过于注重油画的形式而忽视基础”
记:现在很多美术馆都在办观念艺术的展览,它似乎也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所以很多年轻人都在怀疑油画这种绘画艺术将来是否会消亡,您对此有何看法?
靳:这可以从中国画谈起。中国画的品种很有现代意味,它以写意为主,因此很有现代感,生存空间很大。而油画则不同,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以写实为主,照相的出现就对它有很大冲击。而西方人的思想也是很极端的,认为要不断更新,油画发展到抽象派,他们觉得到头了,不画了,开始搞观念。
我上世纪80年代到美国的时候,刚刚出现观念艺术,它90年代末才进入中国,但发展得却非常迅速,这可能和现代年轻人的反叛心态有关。不过观念艺术的出现,并不等于绘画就会消亡。观念艺术没有任何技术上的要求,只要创新,用各种可找到的器具、工具制造出有艺术感的作品。但它的局限性非常大,只有在特定场合,比如说艺术馆才是艺术品。而油画、雕塑则不同,它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艺术品,任何国家或任何人都能理解,它是人类精神需要的产品。
记:那您感觉中国油画界的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靳:中国油画现在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丰富多彩、花样繁多。中国油画作家的技巧现在很熟练,整体水平比以前也有了很大提高,有些油画家作品的细腻程度连我都画不出。但这几十年来,也正是由于中国油画界的变化太快,导致油画整体提高的状态不全面,几乎每张画都有基础性的问题。
现在中国油画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浮躁,西方油画已经发展500多年了,中国油画才发展了100多年,基础是大问题,不是一代人就能学好。我画油画这么多年,一直都在研究油画基础,可现在很多人却过于注重油画的形式而忽视基础。也许很多人认为,基础算什么?学油画没有基础,就看不出作品的好坏。画家要一眼看出好环,看不出,就根本画不出好的作品。
要融山水技法于油画
“中国人画油画,就必须有中国的画风,这种相结合的试验已经开始了”
记:您目前仍然在从事油画创作,在创作中有没有一些新的想法?
靳:你肯定看过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有评论说它是“富有装饰意味的纪念碑性的大型历史画。”为什么对它有如此高的评价?因为它不仅是油画,而是将中国壁画的画风与油画的风格结合了起来。
我认为,中国人画油画,就必须有中国的画风。怎么表现中国画风?我现在在研究将中国水墨画的东西和油画相结合。这种结合最早的试验是《彭丽媛》的肖像,把北宋范宽的山水画技法融入其中。现在研究比较多的是画僧髡残、黄宾虹、八大山人等名家,也有相关创作。
记:现在有很多人都想和您学画,能不能说说您是怎么要求弟子的?
靳:我对弟子的要求其实很简单,愿意和我学的,我就教他们基础,也只教他们基础,因为在我看来,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如何创作,我很难去教他们,因为创作是很复杂的,是个人的事,是他自己思想、灵感的爆发。同样,风格更不能教,艺术家的风格是天然形成的,不是和别人学来的。记:您的这次画展,会展出一些以前没发表过的作品吗?靳:有一部分这样的作品。比如有两张肖像画,我就非常喜欢,也是我的一种尝试——通过画作对社会的解读。其中一张作品叫《老侨东望》,这是我出去采风时,在意大利明显感觉到的现状:老年人与年轻人宗教意识的矛盾。另一幅叫《飘》,画的是一个日本艺妓的醉态,用的是日本浮士绘的表现形式,表达东方社会现代化以后的现状——醉生梦死。
现在还没有真正形成
“拍卖价多是被炒出来的,一个人花一百万买一幅画却未必能再以这个价把它卖出去”
记:近年来,各类画作的拍卖越来越盛行,有些油画作品甚至可以卖到几百万元,您怎么看待现在的艺术市场?
靳:中国现在艺术市场的活跃完全是假象,它只是表面上活跃,实际上,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样才叫真正形成了艺术市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幅画,他马上就能再把这幅画以10万块钱卖出去,这才叫形成了市场。也就是说,必须是一个人和他的作品在市场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价值。而现在的画作拍卖,很多都是被炒出来的,一个人可能花一百多万、甚至几百万买到了一幅画,但他却未必能马上再以这个价钱把它卖出去,甚至未必会有人再来买。
中国现在所谓的艺术市场本身就很怪。艺术市场本应分一级市场,也就是画廊,还有二级市场,也就是拍卖行。国外的艺术市场一般都是先有画廊,后才有拍卖行。可现在中国却正好相反,画廊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以后,就一直很不景气,直到现在。而画作拍卖行是90年代初才出现的,现在却比画廊火爆得多,似乎大家买画都要先去拍卖行。而油画作品的拍卖这一年来才刚开始活跃,可是却刚活跃就倾销,为什么?只能说现在研究艺术市场问题为时尚早。
目前,中国的收藏家队伍还很不成熟,他们大多是企业家或者个体经营者,真正懂画的人不多,有些人甚至是因为觉得投资房地产不保险,才转而拿艺术品当成一种投资。他们买画往往不是通过个人鉴定,而是接受别人的投资、保值指点。所以很多人买画首先看是不是名家画的,或画画的人有没有当官。而已经成形的国外艺术市场则不同,国外的收藏家多数本身就对艺术品非常有研究,他们甚至会专门收藏某个人或某个流派的作品。这也同时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水平还不很全面,整体艺术素养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