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手卷册页扇面北京展

时间:2009-03-09 08:39:42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兰亭集序》、《赤壁怀古》、《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归去来辞》……十几部中国历史经典名篇,用中国画的形式首次集中再现,让观众在赞叹古人文学典范的同时,饱赏国画艺术的精妙神奇,将文学经典与绘画经典完善结合。集20年创作之结晶,展数十载耕耘之成就,画家王明明用绘画的手法、笔墨的语言、现代的理念、全新的审美,跟古人对话、同前贤沟通、和圣人交心、与仙客叙情,以此诠释出华夏文明,向世人展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5月21日至6月8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举办的“怀古寄情——王明明手卷、册页、扇面展”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推出。共将展出手卷15卷、册页36幅、扇面17幅,并同时出版大型手卷画集。这也是近年来继“回归自然——王明明中国画展”、“心迹自然——王明明花鸟画展”之后,推出的又一个专题成果展示。

“把本职工作做好,剩下的时间就专心画画”

王明明,中国美术界的重要人物,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协主席,是当代美术界公认有影响力的杰出中国画家之一。兼有多种社会身份,事务很多,为此耗费大量时间,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是没有时间画画的,但是王明明却创作成果颇丰。他主持北京画院工作已经八年了,如何处理繁重的公务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冲突?王明明说:“这八年可以算是我工作最繁重的时期,头绪多,兼职也多,包括文化局、政协,每天都有会。我在院里面是院长,到文化局是副局长,到政协是委员,到美协是主席,角色不断转变的时候就要思考一些不同的问题,所以工作非常繁杂。人家问我怎么能挤出时间?我是把没有必要的和可以省掉的应酬都省掉。减少应酬,把本职工作做好,剩下的时间就专心画画,就是这么简单。艺术家最后留下的是作品。把时间调配好,如果有半天空闲时间,我不画画也会看书、写字或者研究一些问题,可以非常快地安静下来”。王明明常说:“我到单位时全心工作,从不想画画的事,而到家后我倾情创作,脑子里全是画,无半点杂想。”

他说:“我注重自我调节,因为工作中会有很多烦恼、棘手的事情需要解决,解决完了踏实了,解决不完也不要过多地想,想多了也没用。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要有公心,办事的时候要有公心,对待社会要公正,这样心里就没有障碍。所以在工作中我追求做事不一定完美,但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在利用时间的时候,我是有选择的,包括画院策划什么样的展览,面对社会要做出什么样的服务。这个选择就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做更大的事情。作画也是一样,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把它发挥到极致。”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画家,王明明对古代题材的表现不是简单地去找寻过去的环境,而是在传统的题材中寻找中华文化的精神。为捕捉融合古今的切入点,他深入生活,回归自然,饱览群书。他找到了传统文学艺术的精髓,并把传统艺术与现代理念和谐统一地结合在一起。

“我首先考虑的是我的作品是否真正继承了传统的绘画精神”

手卷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成功的手卷是画家因寄所托、抒发情感、全心投入的精妙之作,境界高格;让人们享受一种文化心态,带给观众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因此,手卷历来都得到了收藏家的偏爱。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手卷往往花费了画家巨大的精力,所以,能够传世的手卷作品并不多见。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还没有哪位画家把手卷、册页、扇面作为系列化题材进行研究创作并推出如此规模的展览。现代艺术是多元化的,经过二十年的艰辛,王明明将传统手卷、册页、扇面形式赋予新的魅力,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他对中国绘画形式的又一研究成就。这一系列的推出又翻开了他艺术世界新的一页,是他为时代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所塑造出的新篇章。因为这些作品不但在形式上赋予了新的含意,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当代美术发展的昭示。

从1988年至今,王明明先后创作了三十余部手卷,是他在繁忙的日常工作后放弃春节等长假闭门谢客独守画室完成的。这些作品很多用珍藏多年的清代丈二匹纸和乾隆墨创作,卷首厚重而不失潇洒的斗笔题名,卷尾流畅而端庄的蝇头行楷通篇录文,并施跋注,更显露出他精深的书法功力和学识底蕴,传承了中国画艺术的完整性。美术界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批作品在美术界、收藏界将起到领路创风的重要作用,因为这批精品是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绘画经典完美结合的范例。王明明用生命的热情和创作的激情所创造出的神妙之作,是耐得起琢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在谈及创作体会时,王明明很动情地说:“我为自己的体会、思考、情感而创作。中国的观众具有几千年的艺术欣赏习惯和经验,这是不会改变的,民族文化的根本是不会变的。只要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感情,肯定会有很多观众和你沟通。我首先考虑的是,我的作品是否真正继承了传统的绘画精神,凡是经典的东西都可以和任何一个时代的读者去沟通,没有时代的障碍。传统题材和现代题材在形式上有差异,但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相信观众看到这些手卷、册页、扇面,也会和我一样激动的。”

“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王明明的每幅作品都可以感受到他融入其中的忘我境界和浪漫的抒情氛围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感悟、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自由驾驭笔墨的功夫。他坚信“挖井就要挖到底,挖到底才有水”。他的长卷用笔活泼轻松,场景取舍得当。在人物的造型方面,线条细腻生动,流露出一种高古的生命气息。他笔下的人们,生活在绿色的环境之中,与山同乐,与水同歌,老幼和谐,典型的太平盛世景象。一种祥和、向上、健康、宽松的文化气息和一种坦荡、磊落的文人情怀洋溢在他的画面上。扇面也是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这种形式的绘画在古代是文人身份的象征。他的扇面作品所描绘的大多是古人的雅集、畅怀、寻梅、踏雪、卧观等生活状态,在有限的表现空间里描绘出了无限的精神境界。“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扇面的形式魅力被他渲染得可谓淋漓尽致。

王明明对于古代绘画题材的选择其实体现了他心灵深处的一种文化理念。在创作上他主张:一要表现自我的艺术个性,二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审美需要。这两种取向代表着他的文化立场,那就是民族的、纯正的、积极的精神魅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