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全国政协委员潘公凯是在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刚刚接受完教育部的教学评估,身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他难得享有现在这样的“清闲”。
已是多届政协委员的潘公凯,多年来一直关注美术界及美术教育的发展,这一次他提交了一个关于在我国设立设计师协会的议案。“我们现在应该大力提倡中国设计,尊重设计师的工作,同时改善中国创新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如果缺少对设计师的尊重,缺少一个良性的设计市场与机制,设计业不会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中国仅平面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就有近一百万,这一数字不可小视,中国理应有自己的设计师协会,设计师们应该有维护自身权益和反映声音的一个平台。”潘公凯说。
2007年上半年,新浪网和《经济周刊》共同策划的全国前100所著名大学“学生对学校满意度”排行榜中,中央美院排名第一让潘公凯颇为欣慰。他认为,学生对学校硬件,包括对食堂、宿舍的满意度,说明中央美院的工作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
谈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教育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时,潘公凯表示,1978年以来,中国确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外国人感到非常惊讶,就是中国人自己,包括他本人时时都在惊讶中。在这样大的环境下,中国的美术教育,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学科结构的改变。以前美院的专业多以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为主。二次大战以后,各工业国都大力投资促进设计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各自完整的设计教育体系,对各国汽车、航空、机电、轻纺等产品及各种日用品占领世界起了重大作用。相形之下,中国的设计教育还只是刚刚起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商品较为富余,设计也开始成为人们的一大社会需求。这个时候,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为首的一些美术院校开始开设一批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如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内外环境设计等。如今,中央美院60%以上的学生都在学习与设计相关的专业,20%到30%左右的学生学习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等相关专业,另外还有1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美术史论方面的专业。在美术史论的基础上,中央美院创建了文化遗产管理和研究、艺术管理、美术教育等专业,培养文化事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潘公凯说道。
提起奥运体育单项图标和“金镶玉”的奥运奖牌,大概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些奥运形象元素,就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设计完成的。中央美院的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了奥运设计中。“奥运设计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设计项目之一。奥运设计是一个团队工作,远比普通的商业设计庞大,它的观众是全世界的。它不仅仅是为一次体育盛会设计,也是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做品牌形象设计。”潘公凯表示。
在今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的北京奥运地铁支线和机场快线的室内设计工程竞标中,中央美院拔得头筹,他们提出的奥运地铁支线(北土城路、奥体中心站、奥林匹克公园站、森林公园站)和机场快线(T2站、三元桥站、东直门站)共7个地铁站的设计方案全部中标。面对一同竞标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等十几家强劲对手,中央美院以设计艺术取胜,整个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空间艺术化、艺术空间化”,以此打动了评委。
2001年起,潘公凯开始担任中央美院院长。“从担任院长至今,学院的校舍规模比原先扩大了六七倍。同时,学院硬件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些来学院授课的外国教授有时都惊叹于我们的硬件水平。”潘公凯说。
潘公凯还谈道,中国的美术教育已拥有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近年来,各美术院校包括中央美院在国际化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200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讲课的欧、美、日等外籍教授,包括很多美术学院的院长,总人数达到300人,就是说几乎每天都有讲座,每天都有很多的外籍教授在中央美院工作。这样大规模的国际交流,是以前难以想象的。“比如现在中央美术学院几乎承担了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方面的大部分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就有外籍的教授和专家们参与我们的工作,和我们一块在日日夜夜地加班。目前,学院已经和海外20多所大学和美术学院建立了校际联系,积极开展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比如我们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并且已经招生入学。在留学生方面,学生人数稳步增加,现在已将近180人”。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央美院也在逐步思考自己的特色,在我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期间,曾提过‘两端深入’的学术研究策略,将中国传统研究和西方现代研究相结合。这种理论也继续在中央美院的教学实践中予以体现。”潘公凯说。
谈及目前各艺术院校扩大招生数量的情况时,潘公凯表示,事实上,按人口比例来计算,法国等西方国家的美术学院在校生数量要远远大于中国。就中央美院而言,扩招是好事情,因为我们学生的出路不成问题。有大量学习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注册了设计事务所、开办了摄影工作室等等,职业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