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为中国造型

时间:2009-03-06 11:34:49 | 来源:雕塑中国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关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历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起源于 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一种说法认为其起源于 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我们采用第一种说法,根据在于前后名称的连续性。由此算来,迄今为止,中央美术学院已有 90年的办学历史。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起源于延安“鲁艺”美术系的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成为我院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我院由国家文化部划归国家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美术学院。

在近百年的办学过程中,我院秉承兼容并蓄、广揽人才、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名家大师,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和有口皆碑的教学水平,担当起了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的领军者的角色。上世纪 90年代末,中央美术学院经历了一次艰苦的中转办学阶段,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决策,为我院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抓住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由一个以造型艺术学科为主的艺术院校发展成为设有六个专业分院、学科齐全的综合性美术院校,保持了适当的办学规模,教学硬件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受到国际美术界以及美术教育界的密切关注,和国际知名美术学院皆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交流频繁,国际声誉提高,在一些重要办学指标上,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一、世界美术教育格局中的中央美术学院

以往中央美术学院的荣誉是建立在造型类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上的,但在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架上艺术”已然走向衰落,逐渐被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一些全新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语言所代替,这种趋势造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困惑。上世纪 90年代,我曾在美国高校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在美国高校中,设计类学科和纯艺术学科的比例为 9:1。西方艺术以及艺术教育中出现的这些新趋势都促使我们反思中国的艺术教育体系。

启示和教训表现在三个方面: 1、20世纪 60年代以后,在西方美术教育中,在架上绘画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技巧性训练全面萎缩,退出了课堂,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流于空泛,成为师生对话闲谈; 2、简单的理解“创新”,并将“创新”和继承割裂开来。为创新而创新,认为新就是好,混淆了新与好的要求,从而导致创作苍白无力。因此,我院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营养来源,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 3、在中国要大力发展设计教育。

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跟着走西方美院的普遍模式的道路;另一条是走借鉴西方,根据中国特色进行发展的道路。我院主动选择了第二条道路:既发扬传统学科优势,又在传统学科基础上,以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为导引,寻找新的生长点。我们将这一道路与中国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三个重要转型相连结,从而积极推进我院乃至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

①从原有的纯美术为主的单学科转化为多学科的综合美术;②从相对比较封闭的学术氛围转化为兼容并蓄的国际化学术平台;③从对西方文化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转化为新世纪初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上升。现实情况下,我院在实现这三个转型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六个专业分院的建立使综合性美术院校的格局基本成形。近几年,我院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声誉迅速提高,欧、美、日重要美术院校争相与我院建立合作交流关系,随着关系的深入,现今我院的国际交流早已超越了互访式的相互了解,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国际化氛围已成为我院的一种常态,这为学生了解国际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所处的社会背景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美术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寻求和开拓中国美术未来发展的自主空间。中国美术寻找自主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美术能否参与建构中国现代性的自我认证,即认证“中国道路”的理论合法性和实践合法性。这一主动选择是更宏观层面上的策略选择,是中央美术学院和整个中国美术教育所必须认真面对的世纪转型,也是中央美术学院主动承担的历史使命。

基于对新世纪的判断和对自己历史境遇的深切认知,在三个转型的基础上,我院又提出了未来 20年的任务:建构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这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任务,也是全国美术教育的任务。中央美术学院在这方面应该起“领头羊”的作用。

在上述宏观思考的基础上,我院明晰了自身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对特定时期面向全国以至全世界美术发展的宏观判断和策略思考是办学思想与办学定位的基础与来源,社会发展以及美术本体发展的宏观趋势与格局决定了美术教育思想的发展。因此,中央美术学院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定位正是基于我院对中国当代社会与中国美术所处境遇的深切思考。

(一)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继承学院关注现实、服务人民的优秀传统,秉承学院兼容并蓄、广揽人才、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以多学科综合美术体系为框架,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创作和科研成果为目标,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意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建构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

(二)办学定位:

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在建构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促成代表中国最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成果,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美术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注重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创作、研究、教学的高层次人才。面向全国、服务首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培养具有民族文化传统修养和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

(三)办学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思考中国美术发展的全局,把握和引领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和学术建构。基于对宏观使命的思考、理解和自觉,在人才培养与储备,在学科建设,在教学实践与成果,在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上,我院都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和学术探索,并将继续引导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的代表。中央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为基于历史使命感之上的、对于中国美术发展的深切思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宏观观照。在保持高度、广度、深度的前提下,我院更注重对所实施措施的分寸感的把握,注重操作的时效性、可行性,以务实、谨慎的态度将历史思索转化为具体现实,从而避免思考流于空泛。我院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力求宏观思考历史、时代、语境、任务;2、力求深刻理解中西美术的演进历史和艺术创作的本体规律;3、力求准确把握布局结构和探索实践中的尺度分寸感;4、力求主动承担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美术发展中的历史使命。

后发达国家有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和本土的文化氛围,所以在发展自己的现代化模式的时候,自然会有一些跟西方模式不一样的探索,所以需要有一个认证过程,即一个理论阐述和实践证明的过程。我们要认证的是中国特色的理论合法性和在实践中的合法性。这个目标任务及其合法性的认证,是我们应该也必须自觉承担的重任,这个选择本身是一个更宏观层面上的策略选择,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所自觉到的历史使命。

二、新世纪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的新发展

(一)续建工程、燕郊校区、后沙峪校区及教学设备

搬迁进望京校区以后,我院的教学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办学规模,教学条件仍嫌不足。于是我院积推进续建工程的进行,包括设计教学大楼、新美术馆、新宿舍楼在内的续建工程是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立项的。经过我院积极努力,现已全部竣工并已投入使用。除此之外,我院还积极加大设备投入,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近三年,我院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指单价高于 800元的仪器设备)已达亿元以上。至 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 495亩,总建筑面积 24.7万平方米。其中望京校区占地 205亩,建筑面积 14.4万平方米;燕郊校区占地 205亩,建筑面积 6.8万平方米;后沙峪校区占地 67亩,建筑面积 2.9万平方米;小营校区占地 18亩,建筑面积 0.6万平方米。中央美术学院现设有条件完好的教室、专业实验工作间(实验室)、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专业实验工作间(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含量高,有力地支撑了我院的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图书馆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美术专业图书馆之一,共有图书近 40万册。特别是我院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美术馆,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设计,建筑面积为 14777平方米,投资 1亿5600万元,造型新颖,功能齐全,系一所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美术馆,承担着展览、保管、收藏、修复、研究等多项职能。美术馆现藏有珍贵藏品,其中包括明清以来的卷轴画两千多件。此外我院体育馆、多媒体教室均能很好地满足各项教学要求。

(二)建构国际化的大美术学科体系

世纪之交,我院做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判断。学院积极利用这一历史契机,明确了学科调整的方向和策略,使学科调整始终建立在问题意识之上,带有明确的学术指向和现实特征。建构多学科的综合美术教育体系也是增强我院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新世纪的几年中,中央美术学院基本实现了构建学科齐全的综合性美术学院的构想,学科结构的调整快速、稳健而准确。以造型、设计、人文学科为核心,成立了六个专业分院(中国画、造型、设计、建筑、城市设计、人文),逐步形成了造型艺术、设计建筑、艺术人文三大学科群。三大学科群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构成了中央美术学院面向 21世纪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其中,造型艺术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核心学科,继续保持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新建学科发展迅速,多数学科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的已成为全国优势学科;少数新建的交叉学科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造型类学科一直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优势学科,以往我院的声誉基本建立在造型类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上。但近些年,造型类学科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造型类学科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国造型艺术的问题,在更大范围上是世界范围内的“纯艺术”的问题。在学科体系的构建上,我院重视对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突出其在全院学科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我院以造型学院中国画系为基础,组建了中国画学院。此外,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我院从传统中寻找造型艺术的理论生长点,由此推进造型类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例如, 2005年,为了使实验艺术适当地进入中国的当代学院艺术教育,我院在造型学院成立了实验艺术工作室,也集中反映了我院对纯艺术学科发展的结构与尺度的准确把握。

除此之外,我院还成立了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学院等专业分院,这些分院的成立均是建立在对该专业存在问题的思考上的。例如,正是有感于中国建筑师队伍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与中国建筑设计缺乏艺术性的审美把握,才引发了我院建立建筑学院的初衷;正是敏锐于中国“城市化”的热潮,我院才建立了城市设计学院,并将“城市、时尚、青少年”作为该院定位;正是有感于美术院校人文氛围的不足,我院才组建了人文学院。这些学院成立的同时,成功申办了摄影(设计学院)、建筑学(建筑学院)、动画(城市设计学院)等一批新专业,并开设了一些新专业系(如人文学院的艺术管理系)。这些专业重点培养社会紧缺、急需的专业人才,为新世纪的国家建设提供支持。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新办专业已经由最初的萌芽状态迅速发展壮大,以其高水准的教学水平和突出的教学成果,在相关专业领域取得了较高声誉。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我院始终注重现实可能性以及对分寸感的把握,注重操作的可行性,从而使学科体系的构建稳健有序。

(三)建构高水准的新型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院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严把进人关。为严格把好新进教师的入口关,中央美术学院出台了《中央美术学院接收应届毕业生、申请调入人员有关成果展示的规定》等相关制度,首先从制度上严格把好进人关。其次,我院成立了由学术委员会常委组成的引进教师专业审查小组,重点考核新进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整个进人过程严格、透明、公开、公平。

2、严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关。我院自 2001年以来,出台了《中央美术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章程》、《中央美术学院关于初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规定》、《中央美术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有关成果展示的规定》等文件,从制度上、政策上、工作程序上把好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关,既保证了传统优势学科的良好发展势头,又促进了新学科的发展,并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利空间,使我院一大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得以正常晋升或破格晋升。

3、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全面实现《中央美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我院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严格规范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并设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通过近年大幅度的人才引进工作,不仅保证了我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提升了我院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艺术创作是艺术高校教师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院教师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艺术创作与实践,获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在 2006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申报工作中,我院成功申请到百项选题中的 19项选题,为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数量最多的单位,彰显了我院教师雄厚的创作实力。

(四)教学质量与成果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

重视基础教学、注意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中央美术学院重要教学传统之一。我院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在基础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全国美术院校基础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世纪 50年代,我院造型基础教学采取统一进行的方式。 50年代后期院系调整,从深化各个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造型基础教学分别由各专业系进行,一直延续到 21世纪初。 2001年,我院鉴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美术转型,专门成立了造型专业基础部,开展并强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学术研究。除此之外,各专业学院也都设立了基础部。

在做好各专业的基础教学之外,我院于 2004年实行了三学期制,积极设置了全院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在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以及实训类课程设置方面,我院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的配备,为学生掌握合理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创造了较为完善的条件。这些课程的设置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我院历来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展览、竞赛和理论研讨等,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不断提高我院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造型学院学生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类艺术展览,在校期间便获得了来自各个层面的奖励,有的迅速成为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主要由设计学院师生为创作力量组成的“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为奥运史上首例设在艺术院校的奥运设计中心。该中心积极参与到奥运艺术设计的专项活动中,参与设计了奥运会门票、注册卡;参与研究开发了《北京 2008年奥运会视觉形象管理手册》、《北京 2008年奥运会色彩系统使用手册》、《北京 2008年奥运会形象元素非商业应用图集》等;还开发设计了奥运会体育和导示系统图标、奥运会核心图形;学生还参与了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工作,最终设计方案进入前三名;学生还参与设计、制作了“金镶玉”奥运奖牌等,为奥运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证明了我院新办设计类学科的突出优势。

近两年来,建筑学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北京市规委委托,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设计,如《“新农村建设”昌平区 48个村的调研与规划设计》、《奥运支线 4个、机场线 3个地铁站的室内设计》、《奥林匹克公园景观深化设计——信息柱、景观设施、观景塔设计》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证明了建筑学新兴学科的蓬勃发展。  城市设计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业能力,开展了“为十七岁而设计”和“为中国设计”等课题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一线设计师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平台,促进了学校与社会、教育与产业、学生与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

我院自创办以来汇聚并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专业人才,他们有的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有的成为国内各个美术院校的中坚力量,有的担任国内美术组织和学术机构的领导,如我院前院长徐悲鸿、江丰、吴作人、靳尚谊都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各个专业美术组织也多由我院教师或毕业生担任领导之职。

除了自身人才培养之外,我院在近 30年间,为适应国内美术教育和创作实践的需要,适应各地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连续多年举办了包括助教、讲师、研究生同等学力等在内的各种高级进修班,培训了来自全国各院校多个学科、数以千计的在职人员。他们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很快成为当地院校的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同时也使我院的学术作风、教学体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延展,对新时期的全国美术教育改革和创作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院在中国美术及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积极参与了当时重大学术与创作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具有示范与引领意义的重大成果,对中国美术及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社会反馈良好,学生对本院满意度极高

从 2007年6月份到 10月份,我院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与各院系协作开展了 2004-2006届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工作,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三年来曾录用过我院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发放了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 7项指标。调查表明,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所占比率极小,大多数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评价较高。其中广州美术学院、中钞国鼎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均瑶文化有限公司等对我院毕业生都给予了 7项指标全部满意的高度评价。另外,在 2007年由一些媒体组织的高等学校满意度调查评价中,中央美术学院被评为满意度第一的高等院校,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由衷赞誉。

(六)国际声誉空前提高

新世纪以来,我院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与国际一流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国际声誉显著提高。近几年,我院的国际交流已经到了应接不暇的程度,各类国际合作项目纷至沓来。 2006年,在我院讲学的外籍教师就达到 280多人次。在我院的外事活动中,不乏深具历史意义的国际交流活动,例如: 2001年,我校搬迁到望京新校之初,即召开了国际校长论坛,这是中国美术院校第一次举办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校长论坛,几十位国际著名艺术院校的校长齐聚我院,对美术教育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拓展了我院的国际视野,为此后广泛开展的国际交流和对话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2年,我院主办了“新资源 2002设计节”综合性校园学术活动。这次活动共汇集了 11项展演活动及赛事,举办了 7项专题论坛, 92场学术报告,来自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设计师以及国内 30多所专业院校(系)、 20多个相关机构代表共 200余名嘉宾与我院师生共同参加各项设计节活动,近万人次参观了设计节的各项展览。

2004年及 2006年,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两次参加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 AAAE)研讨会,是中国唯一加入该国际组织的会员单位。 2005年我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代表中国成功申办了“ 2009年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该会将于 2009年在北京举办,届时将有 5000名国内外国际知名的设计师莅临大会,它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设计水平和我院在国际的知名度,将中国设计的实力提升到国际舞台。在国际设计会议的主题选定、宣传基调等方面都彰显了中国设计与设计教育日益强大的实力。

2007年9月,由我院建筑学院承办,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 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暨建筑院系主任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有美国国家建筑教育评估委员会的主席、欧洲建筑教育联盟的主席、欧美等国际著名建筑院系的院长和系主任,国内的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建筑教育评估委员会的委员们以及大多数国内建筑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等数百人。这是该大会创办以来,第一次在非工科院校中举行,标志着中国建筑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将对中国建筑教育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上述所列活动,仅是我院众多国际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纪之交的中央美术学院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在诸多国际领域的活跃身影,折射出我院在国际美术界以及美术教育界的重要地位。

三、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我院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美术学院。因此,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思维的独立性,又要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中国文化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国际上有的我们要有,国际上没有的我们也要创造。具体来讲,造型类学科要走出中国特色之路;设计、建筑学科要追赶世界最高水平,同时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城市设计学院要以中国城市发展潮流为基础,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人文学院要在西方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体系之外,建构不同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忆昔抚今,思绪万千。近百年办学历程中,我院历尽沧桑巨变,始终以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为己任,艰苦创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在中国经济和平崛起、中国文化地位上升的今天,我们将继承中央美术学院的优秀传统,励精图治,奋发进取,肩负起建构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将中央美术学院建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几所美院之一。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