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李磊抽象艺术展在北京丹麦艺术中心开幕

时间:2009-03-06 11:29:20 | 来源:珠海画廊

3月10日下午 谭平、李磊抽象艺术展在北京丹麦艺术中心开幕

艺术家谭平(右一)、艺术家李磊(左一)

观众在李磊作品前

谭平作品

十日下午,谭平、李磊抽象艺术展在丹麦艺术中心如期开幕,众多艺术家、媒体以及相关业内人士到场观看作品并予以祝贺。记者对到场的一些名家进行了较为随机的采访,并对展览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展览经典而含蓄

丹麦艺术中心位于北京东四环北路阳光上东二区,展览空间呈“T”字型布置。本次展出了两位画家近期新作,除展厅入口两侧的大幅画作外,其余作品均保持在中小幅尺寸,这与不久前在今日美术馆所举办的谭平、朱金石抽象绘画作品联展,在形式上形成明显的比照。艺术家朱金石先生这样说:我的画,视觉上更暴力一些;谭平、李磊的作品放在一起时显得很经典,有一种力量向中心空间穿透,视觉上再穿回来,表现得很含蓄。

张子康先生(今日美术馆馆长)说,“废虚”(谭平、朱金石绘画展)的两位艺术家都曾旅居德国并受其艺术影响而联系起来,大的展览空间、大的作品尺幅、以及两位艺术家作品的总体风格呈现,都有着一种强大的震撼力;谭平、李磊两位更多由其作品的东方因素结合在一起,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很和谐。

绘画过程很重要演奏本身即美感

如很多学者所谈到的,抽象绘画在中国尚未发展得很成熟,这与中国的文化有关,文化因素左右着人们对艺术风格的接受,但这种情况也在渐渐转变。近两年来,北京、上海等地逐渐密集的抽象艺术展览以及研讨会等活动举办,愈多的优秀抽象绘画作品进入人们视野。

“感觉上谭平的作品和以前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的,李磊的作品之前没有看过,现在看是有差别的,这可能与南北方的地域有关系吧。”王小箭先生说。“作为抽象艺术来讲,一方面是它的视觉意义,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官影响;此外还在于它的精神内涵,与作者交谈很重要,应该听听艺术家自己怎样来解读,怎样来阐释他的作品,这是很重要的。”

“之前没有看过李磊的画,但是刚才我一进来就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抽象画家,”朱金石先生说,“好的抽象画家要进入状态,进入状态才有这样的水准。”“从艺术家角度说,绘画过程是最重要的,这就像演奏本身即美感。”

谭平、李磊两位一北一南,许多人藉此来解释两人的画风,而相较于地域因素,更多的是个人风格的不同,以及在这些不同背后共有的东方气质。

李磊:“从视觉角度上,谭平更注重哲学上的思考,而我更在意诗意表达。”“所谓诗意是一种境界,它有音乐性。诗意有音乐的诗,和视觉的诗。音乐随时间推移,节奏变化令内心感动,造型艺术以色彩的变化来实现对节奏的记录。作品可以比作音乐,通过目光来感受变化,读取一种乐感。”“我热爱本民族传统的文化,古典文学艺术的滋养影响很大。”

谭平:“我们的作品表面上是不一样的,我的理性,李的感性;我的颜色是偶然的构成,李的是以必然的方法完成作品。相同的我们体现共同的东方思维在里面,不是哲学的,中国人不习惯说哲学,应该说无为,大象无形。”

朱金石:“李磊的作品有更多对层次本身的研究;谭平的作品是取消层次,很平面,是对感觉的终极的要求,平面就是这样。谭平的画尽可能的削弱感情,控制感情。李磊的画是抽象表现主义,谭平的是极简抽象。”

“看艺术作品像谈恋爱 每个人的感觉不同”

抽象艺术的精神特性,令接受者的参与显得意义斐然。不同的阅读者出于不同的角度、喜好、阅读习惯,对作品有着各自的理解。

收藏家考云岐表示自己也有个观念上的转变过程,早些年也是比较关注那些具象、写实的作品,但后来觉得这些看得太明白,就开始在抽象艺术上投入渐多精力。

同出于央美版画系,又同在央美任教,陈文骥先生(现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教授)说,自己很喜欢谭平的画,觉得他作品的表达很帅气。“喜欢谭平的作品,个人来讲,更喜欢他之前的作品,那种更贴近版画的表达更纯粹。版画有比较多的黑白色彩更接近素描,我很喜欢素描,我觉得素描表达思想更纯粹,更能挑动思考……现在的丙烯色彩感情更多一些,现在也很好,更加细腻一些,色彩上,材料上都是。谭平工作很累,可以调节一下。”

万捷先生(雅昌艺术网董事长)谈到,当代艺术呈现了一种融合的景象,不同风格的作品展示以不同的感觉,很多都是具有实验性质的,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色彩上也好,构成上也好。“看艺术作品就像谈恋爱,每个人的感觉不同。至于作品本身的意义应与艺术家多进行沟通;作为我们媒体来讲,更多的是为艺术家,为艺术界服务,以便更多的人来看,来感觉,我们起到桥梁的作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