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观念艺术之后,走入抽象的“废墟”

时间:2009-03-06 11:07:08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就会不经意地发现我们周围充斥着艺术,好的电影,好的歌曲,好的书籍都是我们身边的艺术所在。经历的人生,必然每天都面对着艺术,诗人用诗歌来表达情怀,作家用文字来表达思绪,而画家则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记录生活的所在。谭平就是这样一个用绘画来抒写生活的艺术家,在他的画面上,你总能看到某些简洁、沉稳而又富于理性的情感。

抛开虚无的“废墟”

2006年12月24日,以“废墟”为主题的留德美术家谭平和朱金石抽象油画作品联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与目前经常展出的当代艺术展览不同,在这次展览中,以抽象绘画为主的16件大尺幅作品带给了人们新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们加深了对抽象艺术的了解和认知,更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中抽象艺术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

在这次油画展中,最大的特点便是“大”,大空间、大环境以及16件大尺幅的作品,使艺术作品之间、艺术作品与空间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对话和展现。“在国内来讲,今日美术馆是最高的空间,这样的大空间对作品的要求特别严格。我一开始创作的都是三米乘四米大小的作品,后来我看了别人的画展,就发现这样的小幅作品会被空间吃掉,便开始创作三米乘六米的巨幅画作,我希望可以与这个空间形成一种对话和交流。”谭平曾经问过今日美术馆的设计师,“你看我的作品怎么样?”他说:“我第一次看到了作品与空间之间形成一种联系和交流,它的力量可以呈现出这个空间意义。”

在谭平的作品中,更强调的是一种画面的不确定性,在一个大的静态背景下轻描淡写、稍加点缀,使得背景与游离的点形成了动态的空间,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意。此次展览的主题是“废墟”,而谭平所要表达的并不是荒诞与虚无的废墟,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其中。“一般人所理解的抽象是没有形象的,但抽象对于我来说不是这样的,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很多自己特殊的经历和感受,包罗了各种精神层面,它不一定以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但都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所以,‘废墟’不是字面上的废墟,而是去除虚无的东西,和以往对抽象的理解不一样。”当谭平在表达“废墟”一系列的作品时,他更喜欢让整个背景形成一种空间感,给人们更多情绪化的感性理解;大背景之上的小点缀,有的是比较清晰的,有的又是比较模糊的,但在谭平的意识中它们都是实际而又具体的,这些东西和背景的情绪互动形成一种空间上的对话,就像谭平自己所说:“很难说这些作品是停在哪里的,它们既是飘忽的,也是游动的,一直在不确定的状态中来发生关系。”

绘画于一气呵成,贯穿始末

人们对德国的想象是少年维特青春时代诗一般的烦恼,是威廉古堡童话般的神秘,是天才作家托马斯·曼的诞生地。对于1989年就前往德国接触西方文化的谭平来说,德国有另一番意义,在德国的日子,是对他们所受传统的甚至是延续至今的教育模式的颠覆,当他们在导师的要求下行走在欧洲干净、湿润的街道,驻足在独具匠心的雕塑前,激发灵感的时候,似乎也注定了作为年轻的一代必然颠覆上一代,将新的文化潮流带回中国,同时,也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也是在德国,使他真正理解了抽象艺术的本质所在。“人们一般喜欢把抽象和具象对应来说,具象一般是一种再现的形式,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但作为创作抽象艺术的颜色也是客观的,也许是因为它不代表具体的功能和意义,说到一片红色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抽象,其实颜色本身就是具体的。”在抽象表现主义当中有这样一个流派,他们在画画中更注重绘画与行动之间的关系,而绘画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受这一流派的影响,谭平在作画的时候更喜欢一气呵成的方式。“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幅作品,这些在我从事绘画的时候是很重视的。如果想让人们在一个大的作品中感觉到某种贯气,让人们看起来有整体的效果和感觉,绘画的一次性完成就很重要,我要把自己的气贯穿在绘画的始末,观者才会被这种气所感染和影响,所以我要求自己绘画的时候一气呵成。”

谭平除了艺术家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在我结束了对他的采访之后,他要赶去看美院的同学们为了新年组织的联欢会的彩排。他说:“我们美院可是才子佳人聚集的地方,每年看他们的演出排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喜欢我的工作。工作和创作可以形成很鲜明的对比,这对我来说是很有益处的事情,如果人总是在创作的状态中是不可能的,需要有其他的生活来进行调剂,我的调剂就是在美院的工作。每天和学生们在一起,使我的生活更充实,也正是因为我的工作,使我对我的艺术创作变得更为简单、单纯和美丽。”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