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走向生命的抽象

时间:2009-03-06 10:45:13 | 来源:中华收藏

近日,由鲁虹策划的“谭平画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这个展览可以称之为谭平08年艺术创作的汇报展,展览展出了谭平今年的近四十幅油画新作。据现场人员讲,有的观众看到这些由色块和圈、点组成的画面时“很舒服”,也有的观众感觉“不那么舒服”。对于凝聚着艺术家情感但又难以看懂说清的抽象画而言,或许“很舒服“与“不那么舒服”已是难得的情感共鸣和大众认同,而成为普通观众对其最贴切的评价。

由技术娴熟走向抽象

追溯谭平的抽象艺术历程,还要从他的铜版画创作谈起,因为“用铜版画做主题性创作,除了主题构思之外,关键在于技术的运用,可以说谭平是从技术入手进入抽象的。”(易英)铜版既可以制造强烈的对比,又可以把握细微的过渡,这种特质使其可以在强烈的黑白木刻和微妙的石版画之间自由转换。毕业创作《矿工系列》中,谭平恰当地将铜版画的特性与灯光所产生的强烈而又丰富的变化融为一起,使“光”成为了作品中的“主题”,也成为介于具象与抽象过渡的一个转型期。

意外事件改变了谭平

一次偶然的制版事件,成为谭平抽象艺术语言的转折点。有一次,谭平把原本应该腐蚀半个小时的铜板腐蚀了四个小时,当他冒着危险把铜板从硝酸池中捞出来,并快速用水冲洗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些破碎的铜板,上面的图像也已经模糊不清。正当谭平惋惜之余,他意外地发现了铜板边缘发生的奇迹:它们残缺不全,但却有着一种全新而强烈的形式语言,它在消解版面图像的同时,也使他的关注点从画面的内部走向了边缘与空间,谭平在其自述中清晰地记着这次“意外”收获。随后,他便以这种艺术语言创作了一系列铜版作品,强化残缺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并依次延伸下去,后来发展到版面图像消失,衍生并注入自然的边缘形式、交叉的线条和凹凸的肌理,为版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新的可能性,也使谭平的艺术语言逐渐摆脱了具象因素,走向了抽象艺术的领域。

留学经历受益匪浅

1989年,谭平获得联邦德国文化交流奖学金,去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学习,一去就是五年。德国的学习经历不能说改变了谭平的艺术思想,但中德两地迥异的教育经历,却给了他很大的启示。“这一段经历使我较为深刻地理解了西方绘画精神,同时也对自己的绘画追求有了明确的目标,我越来越关注行为的动力和绘画背后的观念与思想。”

关注运动和变化

谭平是一位富有创作活力的艺术家,是目前国内顶端的抽象艺术家之一。纵观其近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他一直在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尽管现在我们看到不少作品,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是谭平,但却很难用某种那个固定的风格和样式来定义谭平,因为谭平的作品的形式语言一直在不断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微变,正如谭平所言,“我关注变化,但没有强烈转折的变化,都是过程中的微变。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变化,而不是存在。运动和变化在我的作品中是最重要的。”

近期即将在今日美术馆上演的谭平个人作品展,将汇集谭平在2004-2008五年间的绘画作品。这五年间,他一直延续着“生命”这个主题。《繁殖》、《孕育》、《生长》等等作品名称也都佐证了生命的发展过程。“我这几年,都是在用作品来感受生命的流逝。画面中的圆圈、圆点,最初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细胞。当在显微镜下看一个细胞的时候,它是一个圈。但当无数个细胞扑面涌来,我们所能看到的细胞个体则成了点。这既是我这几年画面的变化,也是我创作心路的演变,即从微观到宏观,从最开始的用眼睛看事物到用心灵去感受生命。”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