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信札手稿市场为何持续升温

时间:2017-09-03 20:19:55 | 来源:

资讯>艺市>

近年来,名家信札手稿收藏不断升温,甚至屡创天价。同时,关于信札的主题展览也是此起彼伏,比如上海博物馆近期推出的“遗我双鲤鱼”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馆藏展,为何方寸之间的名家信札手稿如此受到市场青睐?新藏家介入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一路看涨  源自文化价值认同

名家信札的收藏并不是偶然兴起,在晚晴民国甚至更早以前就已形成稳定而专业的收藏群体,但名家信札的水涨船高,是近十年市场持续发力的结果。2.08亿元的曾巩《局事帖》、5500万元的苏轼《功甫帖》是古代信札备受市场追捧的例证。与此同时,民国信札更是一路看涨。比如“张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札”估价仅为1万元,最终拍出80.5万元,“郭沫若致文求堂书简二百三十函”拍出2415万元,那么,名家信札手稿为何深受市场追捧呢?

  曾巩《局事帖》 2.08亿元  中国嘉德2016年春拍

  张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札  80.5万元 2015十周年秋季拍卖会北京保利

值得一提的是,拍品资源的日渐枯竭,为名人信札手稿的市场崛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兼具书法和文献价值的名人信札手稿变得炙手可热。信札收藏家、百牍千函斋主人王羊羽表示,信札市场价格在整体上有很大提升,根本上讲是对名人信札文化价值的认同,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名人信札文化内涵丰富,首先是文献价值,书信的内容可做史料以供研究,是研究书信者的第一手资料。其次是历史价值,不同朝代的前人信札,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书信者当时的时代风格和历史信息。再次是手迹价值,这是信札实物才能体现出的价值,是和书信者最亲密和接近的媒介。

与此同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在持续发酵。有观点认为,信札是小众门类,远不及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对此王羊羽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表示,信札的艺术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书法艺术价值,尤其是书法大家的书信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与书法创作作品比较来说,信札的书写更显随性、流畅,是一种书法的本色表现,同时信札的书写者群体比书法创作者要大得多,书写的内容也大大超过普通书法,很多传世可靠的书法大都是以信札形式保留下来。另外,书札用纸相比一般书法用纸更有其独特性,有些制作工艺考究、花色纹饰精美的信笺纸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王羊羽补充道。

新晋收藏  容易陷入的误区

随着名人信札市场的备受追捧,一些新的藏家也开始投入到这个板块,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的上扬走势。但对于新晋藏家而言,甄选和收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不少已经步入收藏的误区。

在王羊羽看来,现在的信札收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分追求名头或随着资本追踪热点。还有一个观念问题,就是以“非黑即白”的二元化思维进行人物评价理念作为入藏标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意抬高、夸大其推崇的文人学者书法价值。“历史上不少文人或学者书法写得很好,但是不是所有的文人学者书法都能达到一定水平。比如胡适和钱钟书算在学者里书法还不错的,但如果非要把他捧到书法家的高度我想也是不恰当的。其实这都不影响我们对这些大家的推崇和对他们信札的收藏,古代名家信札中也有不少这种情况。”

有的信札收藏家入藏标准很高,要求信札书写水平要达到书法家高度。王羊羽表示,不管是书画收藏还是信札收藏都要讲究艺术性。但作为信札收藏家,把书法水平的高低放在第一原则就有失偏颇,因为信札书写者不见得都是书法家,这就要求信札收藏者、研究者得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心态和标准。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过分强调笺纸的价值。在信札收藏中如果脱离文献价值、书法价值等主要价值而一味追求笺纸的华丽就是舍本追末。

  王羊羽藏《王芑孙信札》

收藏要有主题  形成体系

收藏全凭兴趣,而不进行深入地研究、了解,是与真正的收藏理念背道而驰的。综观信札收藏大家,几乎都是深度研究后的体系化收藏,比如张葱玉、潘博山、钱镜塘、吴省庵等。究竟应该以何为标准或线索进行系统化的收藏呢?

信札收藏家大都会系统性收藏,即主题收藏。明以前尺牍因其存世量小、价昂很难形成专题。清代藏札家多以明代为主或更久远。在民国时有钱镜塘藏明代尺牍颇多,后为上博收藏。当代台湾收藏家何国庆藏明人尺牍也是影响颇大。现在的信札藏家想定位专做明代信札的系统收藏,难度就很大了。对于明晚期以后尤其是清代到民国以来的信札,因为存世量相对较多,书信者类型也比较杂。所以大多信札收藏家都有取舍标准来形成专题和特色,比如北京的许宏泉多收近300年学人信札,上海的王金声多收近现代文化名人信札,都是行内专题收藏格调高、规模大、影响深的大藏家。每个收藏家都应有一个取舍标准,这体现了他们的收藏价值观、学识、主见和格调。王羊羽表示,近期在博润美术馆要做的“笺素情殷”清代尺牍展,就是他对这一主题收藏的系统呈现。

  冯其庸题签“笺素情殷”王羊羽藏

以王羊羽的信札收藏来看,时间跨度是从明末清初到建国后。在这一时间界线内有书信者在其自己领域内做出重要贡献、有过重要影响或是参与见证过重要历史事件的名人都在他的收藏之列,尤其喜欢发掘一些在当时有过重要影响但现在被忽视的人物,不会对书信者做简单的道德评判而决定是否收藏。那么,如何定专题或者主题,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书法、信札收藏界都比较流行收藏文人、学者作品。实际上“文人”和“学者”的定义本身就不好把握。如果在概念的内涵上好多问题都没有厘清,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问题。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