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北京下一个12年怎么走

时间:2017-05-12 14:21:46 | 来源:北京商报

资讯>艺市>

160家参展机构、10万人次的参观量,96%的展商实现现场成交,2000件作品易手,当代艺术、经典艺术、公共艺术、设计艺术四大板块互成掎角之势,这一连串的成绩让艺术北京12年的坚守显得更加具有意义,与此同时,向大众路线调整的方向愈发明朗。

12年积淀

打造“完整亚洲”

4月29日,艺术北京博览会迎来与这座城市的第12次相约。VIP开幕当日,34℃高温,满城飞絮,却依然未能阻挡人们对艺术的热情。经过十多年的深耕细作,艺术北京俨然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艺术嘉年华。

艺术北京现场

回顾博览会12年的发展历程,艺术北京总监董梦阳表示,“其实,跟国际艺博会相比,艺术北京还是有所差距,但通过我们十多年的努力,能够真切地看到社会的进步、画廊和艺术家的进步,这是值得欣慰和可喜的。但艺术北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如果对艺术市场有所帮助或者推动,说明艺术北京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杨澜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作品《爱的种子》

设计北京现场

“立足本土,完整亚洲”,是艺术北京多年来一直坚守的理念。从参展机构的甄选,到四大板块的构建,都能够明显看到艺术北京从本土辐射亚洲的视野和策略。比如,这届艺术北京推出的主题展《平行的亚洲世界》邀请了7位中日艺术家,包括2017年将参展威尼斯双年展的菅木志雄、邬建安、岩崎贵宏,以及曾经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季大纯、刘小东、小谷元彦,呈现出近几年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面貌,这也是艺术北京所要寻求和涵盖的方向和内容。

其实,这与不少参展画廊的理念不谋而合,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表示,“不只是从这一主题展,包括对参展画廊机构的筛选以及展位的设置安排,都能看出艺术北京团队的亚洲视野或者推广计划,这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理念也是契合的”。同时,他对艺术北京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艺术北京是国内最早的艺术博览会之一,将很多优秀的画廊集中在这一个平台之上,呈现的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场。艺术北京发展的12年,也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潮起潮落,艺博会和画廊之间的这种合力关系,对于市场的推动力是很大的”。

董梦阳在艺术北京现场

创新求变

改走大众化路线

12年是一个生肖轮回,对于艺术北京博览会来说,也是一个总结、回顾以及新生的节点。艺术博览会是一个舶来品,但在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实现本土化,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作为老牌艺博会的艺术北京坚守理念的同时,也开始寻求新的变化和可能。

董梦阳表示,“艺术博览会这一形式是舶来品,但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最朴素的问题。我们希望更加务实、专业地去服务他们,这也是我们想要做的”。

本届艺术北京尝试性地将当代艺术和经典艺术合为一个场馆,并且将设计艺术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从客观上说,对增加人流量,各艺术板块之间相互借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VIP当天就有5幅作品售出,玉兰堂推出的李津《龙的盛宴》以120万元售出,艺·凯旋艺术空间、包括首次亮相艺术北京的森林中国·艺术之旅也有不错的成绩。然而,也有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传出,艺术北京已经成为青年艺术家和消费型购买人群的主阵地。同时,论坛的参与嘉宾出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

董梦阳表示,“论坛主题所讨论的,都是中国市场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问题,我们希望论坛更加接地气,这与最初论坛的高大上是有所区别的,我们有公益教育项目,是围绕服务社会来做的,希望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一起参与到里面。同时,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买票进来的观众,这就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希望。我认为,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跟种族、社会制度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出于人性的一种精神追求。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年一年地去改变、去进步,我想这对于社会可能更有价值”。

竞争加剧

发展路径再思考

从今年艺术北京的参展名单来看,能够看到一些新的画廊参展亮相,但同时也能看到一些比较重要的老牌画廊缺席。首先这取决于市场环境的恶化。其次,艺博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不能实现有效成交或者拓展新的藏家,从展位费、运输费、人力等参展成本考量,可能就让很多画廊机构无奈离场。

“艺术北京从更关注画廊,逐渐调整到关注画廊艺术,不在乎画廊的规模大小,是不是老牌画廊,而是所呈现的东西是不是有水准的,是不是有丰富的品种、更为多元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来满足不同喜好的人们的需求。我认为,让人扫兴或没有收获都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活动。”董梦阳表示。

今年艺术北京延续了“设计北京”的品牌,以“艺术·设计·生活”为主题,加强对收藏人群的引导,使其能够回归到艺术与生活本身,聚集中国内地和香港设计师的展览,诠释20年来两地设计界对生活方式变迁的理解。“艺术北京”公共艺术板块ARTPARK以“艺术介入·城市升级”为主题,致力于通过展览探讨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提升公众对公共艺术的认识。

从艺博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不少当年发展迅猛的博览会已经折戟沉沙或改弦更张,像艺术北京能坚持十几届的凤毛麟角。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艺术博览会的生存空间还在进一步被压缩,艺术北京将会如何开启下一个12年呢?

董梦阳提道,“当然,我们很清楚艺术北京还有多少需要完善和改变的东西,很多内容都没有完全充分做起来,我们后续都会将其逐渐容纳进来,呈现更为多元、丰富的艺术内容和形式,比如未来要恢复PhotoBeijing,但前提就是先把品质做起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