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与奢侈品具有很强的共通性,它们都不受时间影响”
准备由香港国际机场出发到英国的香港人李乐怡,在办理登机手续后仍有充裕的时间,便到邻近的富豪机场酒店大华银行艺术展馆逛一逛,“没想到这里也会有艺术展,而且是新加坡国家艺术馆的展品,”过去没怎样听过大华银行这个名字的李乐怡,今天对这家银行留下了第一个印象。
“我们并非零售银行,是做批发银行的,你不会在街上随处看到我们的分行,我们亦无需做到家喻户晓。但来到香港,还是希望可以在这个地方建立联系,”大华银行香港分行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叶杨诗明说。
著名装置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和Van Cleef&Arpels行政总裁尼古拉斯·博斯(Nicolas Bos)
来自新加坡的大华银行于1965年在香港设立首家海外分行,但五十多年来在香港的知名度一直不高。近年,该行开始推出一系列艺术活动,如教育活动“艺·坊”、设立Golden Garden装置艺术大奖,并于2016年举行公开摄影比赛,得奖者邓焯文获奖学金到纽约修读摄影。大华银行因此渐渐为本地人熟悉,2017年更成为大型艺术展Art Central的首家冠名赞助商,巨型的公司标志因而在中环海旁亮相。
多年来对中国艺术产业进行研究的Galerie Ora-Ora创办人及香港画廊协会创办人徐锦熹说:
“以前主要都是欧美企业大量收藏艺术品,并主动参与艺术相关活动,到了近年,我们开始看到更多亚洲企业加入这个行列。”
根据中国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与安盛艺术品保险(AXA ART)共同发表的《中国国内企业艺术收藏调研报告》中,已对开始收藏艺术品的中国企业采访,有67%的企业会在未来3年内建立私人美术馆,33%的企业会在未来1年内成立企业美术馆。而这些收藏艺术品的企业源于多个行业:占比最高为酒店及房地产业,达45%;其次为金融行业,占22%,其余为商业营销及传媒娱乐业。
用艺术品塑造品牌形象
除了大华银行,不同类型的行业及机构亦正在透过举行艺术展览及艺术品收藏,为企业打造品牌形象。位于香港岛大潭水塘附近的服务式住宅阳明山庄便是一例。“阳明山庄自1989年落成,至今已经近30年,可说是已具有一定历史了,我们想透过推广会所内的艺术空间,进一步提高阳明山庄的吸引力。”
阳明山庄设计及市场部经理刘子川说。过去在宣传策略上较低调的阳明山庄,2016年来主动加强推广其位于会所的艺术藏品导赏团。负责为阳明山庄进行策展的芳草地当代艺术策展总监佛朗哥·萨瓦多里(Franco Savadori)说:“阳明山庄的创办人黄建华本身是一个艺术品收藏家,他想将自己的部份藏品放在会所,住在这里的客户亦可生活在艺术氛围中,令整个居住环境更具吸引力。”
一踏进会所大堂,迎面便坐立了两座达利的雕塑,稍一抬头,就会看到郑路的不锈钢雕塑悬浮在半空。会所内特设的艺术展览馆占地共800多平方米,放置约600件艺术品,包括青铜器、达利和朱铭等的雕塑,法国画家莫奈、马格利特、毕加索的作品,也有中国当代画家曾梵志的画作。
“住户可以预约参加一小时的导赏,我们希望在这里住的客人,不但可享用贴心的服务,更可以在充满艺术美感的氛围下生活。”
萨瓦多里这样说道。阳明山庄的走廊、客房内,亦放置了不同的艺术品。
“艺术品与奢侈品具有很强的共通性,它们都不受时间影响,同样是让人享受生活,并且令个人精神上有所提升,”香港大学商学院客席助理教授兼以诺顾问首席策略师张天秀分析,“‘强烈的风格’、‘价格高昂’,以及‘限量供应’是奢侈品的重要元素。而艺术品不只是限量供应,而且每件都独一无二,所以奢侈品牌利用艺术品作营销时,可以有效地令品牌升华。以阳明山庄做例子,作为香港老牌的高级服务式住宅,它一直走高档路线,加上艺术品的展览,有效提升整个品牌的格调。”张天秀获苏富比(微博)邀请,为画廊及客户提供市场推广讲座。
发展艺术亦是对于整个品牌的长线投资。法国珠宝商Van Cleef&Arpels在欧洲设有设计学院L’éCOLE Van Cleef&Arpels,希望培育设计人才,更于2017年3月亦于香港开办课程。同期又与著名装置艺术家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合作,于香港亚洲协会举行珠宝及装置艺术展览。
“我们一直都会与不同媒介的艺术家进行合作。不一定是珠宝设计,可以是不同形式的展览,我们希望可以与大众产生共鸣和对话。”
Van Cleef&Arpels行政总裁尼古拉斯·博斯(Nicolas Bos)说,“对于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很长远的计划,并非一时之间就可以看到成效,你不会看到销售额会立即上升,这个也不是我们预期看到的效果。我们希望可以令品牌与整个社会保持相关性,令所有人想起这个品牌,就联想起我们的艺术,而不只是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