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各大拍卖行的春拍大戏已轮番上演,常年往返于拍场的藏家们也有自己的观感。今年春拍形势如何?各地拍卖呈现怎样的特点?且听资深藏家为您解读。
观点:藏家囤货、换仓好时机
多位藏家都对记者表示,今年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趋势是稳中有升;几年后,可能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副主席李太生认为,“艺术品价位正处在从低处向高处上升的时期,现在正是藏家进行‘囤货’和‘换仓’的好时机。”
今年春拍,李太生向上海的一家拍卖公司送拍了一批董寿平、启功等现当代名家的作品,同时,也入手了一批近现代中等名家的精品,实现了一次小规模“换仓”。其实,玩收藏“只进不出”未必是好事,藏家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梳理自己的藏品,有进有出,不断优化藏品结构,使自己的藏品更加有条理、成系列。
对李太生来说,今年春拍就是这样的时机。近现代作品上升势头明显,当代作品则涨幅减少,甚至略有回落趋势。李太生的收藏本身以近现代为主,此时便在市场大涨前“吃进”一批精品;在当代名家作品露出疲态之前送拍,也拍出了十分满意的价格,为“换仓”提供了资金支持。
“换仓”也是开发新的收藏方向的时机,这就体现藏家对市场的把握水准了。除了藏家们普遍看好的近现代书画,李太生还特别关注“文革”前后的一些创作作品。“这块市场还相对空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时期的原创作品,多表现当时祖国自然风光、毛泽东诗词意境、人民生活场景等,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艺术功底深厚、有内涵和独创性,存世量也较少。
今年4月,李太生从上海拍回了陈石濑《水郭烟村》等“文革”前后的原创作品,“价位很低,画得很好的才一两万一幅,有的只要几千元”。目前,不少藏家已经开始留意这些作品,“不过市场还没有上去,价位还处在洼地,是入手的好时机,进行‘换仓’时可以重点关注。”
行情:南北有差距,江南更好古
今年春拍中,古代书画呈现出“冷热不均”的局面。嘉德春拍中,近现代书画频频超过千万大关,而古代书画市场却显得有些冷清,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等数件古代作品流拍,成交拍品价格也不理想;西泠春拍的古代书画则维持了一贯的稳健态势,单场成交额1.21亿,成交率83%;在5月底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则有多幅古代书画以高出估价数十倍的价格成交。
对此,李太生表示,国内古代书画市场的“南北差距”一直都存在,上海、杭州一带的古代书画行情比北京要好,这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首先,江南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因此民间留藏的古代书画较多,拍卖行征集东西也容易;同时,南方市场成熟早,藏家有历史积淀,整体水平较高,更懂得欣赏古代书画;还有一点是南方的西泠、朵云轩等拍卖公司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品牌,全国各地的藏家想买古代书画都会先想到它们。”
在5月26日的佳士得香港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中,八大山人《山水》以4492万港元成交,他的《书北窓三友诗》成交价为2812万港元,超出此前150万港元的估价近20倍;蒋廷锡《菜根香》则以2364万港元成交,超出此前估价几十倍。对于香港市场的火热,一位资深藏家分析道:“一是香港与大陆的文物、税收政策不同,为古代书画拍卖提供便利;二是香港经常有海外货源,生货较多,自然比国内拍来拍去的熟货表现更好;第三个原因是香港春拍云集了许多大藏家和机构,他们对古代书画有鉴赏能力,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趋势:发掘新资源是市场的必须
面对拍品难征集、生货少的局面,各大拍卖行也在不断开发新资源,挖掘新的拍品种类。李太生告诉记者,今年嘉德推出了首场“世界顶级名庄葡萄酒专场”,取得成交率100%的佳绩;西泠春拍的漫画插图专场也表现不俗,多数拍品超过估价数倍成交。“新鲜的拍卖品类,一放到市场上都是生货,成交情况会比较理想。但是,现在的拍品资源早就被拍卖行挖得差不多了,想找全新的种类太难,可以多在原有的资源中寻找一些新亮点。”
李太生还提到,北京荣宝拍卖每年都会推出一批年轻艺术家进入市场,“让新的力量来接力,对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承前启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肯定。我们不能永远只守着历史留存下来的资源,要在传统基础上有创新和传承,艺术品市场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否则,市场里只有那些“不可再生”的固定资源,最终的结果将是越炒越高,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