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在人大国学馆发布2013年度研究报告。该研究所囊括7个课题组,报告对7个分析报告的主要观点进行整合。
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发布了年度主报告。主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艺术品市场的经济学意义;第二部分从艺术品的评估、艺术品的进出口、艺术品基金和艺术品拍卖的法律法规问题等方面对艺术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国际比较;第三部分聚焦艺术品的金融服务,介绍了产业链金融、艺术品指数和艺术品保险等三项研究成果;第四部分从政策环境和宏观环境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第五部分,年度报告针对艺术品市场现存问题,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据悉,该研究所到2013年12月成立整整一年,研究报告发布会是其第一次公开亮相。
业内人士认为,报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该报告的着力点在于资本金融化,但是对于艺术品市场产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没有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环境和主要矛盾进行探讨,以及对于市场定位的把握也不是很清晰,市场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投机过度,引起融资极度扭曲;另外,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被定位为高端市场,奢侈品市场,这种定位是不对的,艺术品市场应该更包容一些。针对报告中提出的热点问题,记者特邀艺术行业几位专家解读行业报告。
艺术品金融创新信息不对称问题待解
艺术品与股票、房地产被认为是三大投资资产。艺术品投资市场相对于其他资产市场而言,一直以来都是高净值人群的小众市场。近1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实现了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规模质的跨越。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隽表示,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前景大好的前提下,艺术品金融化已经成为不论是在艺术品市场还是金融市场人们都普遍关注的问题,艺术品价格指数、艺术品抵押、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保险和艺术品交易所等艺术品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
而针对艺术品的金融服务,其首要关注点便是产业链金融。报告总结,艺术品的供应链不同于一般产品的供应链,存在以下几点特征:信息专属且不对称;供应链融资约束程度呈现“U”型,投资的资金约束呈现“J”型;生产过程“物流”不明晰;仅有单一链条;部分艺术品(如古玩)供应链不完整,无价格调节机制。
比如在陶瓷市场,陶瓷艺术品供应链的资金流峰值出现在生产者和收藏性购买者身上。从信息不对称程度而言,陶瓷艺术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呈现“N”型,即对艺术品的信息量掌握最多的,是生产者和收藏性购买者,而其他一些中间机构和渠道的人员则对信息掌握少。而这种信息的掌握分布明显于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要求不相符。
“艺术品的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市场,当前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认知往往是高端的,但忽略了中、低端的市场需求和供应”,南方文交所总经理张志兵表示,艺术品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应流通终端等环节脱节,特别是在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
张志兵认为,在很多领域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对于艺术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则尤为严重。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对于艺术品的真假鉴定和价值估算。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老百姓和投资人很难进入艺术品市场。
报告建议,于全产业链控制的抵押品制度创新机制能够有效利用“外部信息内部化”的机制来缓解陶瓷艺术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进银行对艺术品生产商的授信,从而缓解其面临的资金约束,雅昌艺术网广州分公司负责人向仕杰把这种“外部信息内部化”解读为,建立更多的权威估值机构,对艺术品进行估值。
艺术品一级市场生存状况堪忧
报告指出,目前艺术品市场主要存在两大问题。第一,艺术品市场层次错位。一级市场对象主要是大众客户。只有一级市场精品才能进入二级市场拍卖,二级市场服务于高端客户,一级市场的规模远远大于二级市场。由于缺乏诚信环境,一级市场中的画廊受到强势的二级市场拍卖行的挤压,中国艺术品市场基础不牢;第二,艺术品市场诚信严重缺失,无论是鉴定机构还是艺术家本人的鉴定均缺乏足够的公信力。
比如一级市场中的画廊,是艺术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化的艺术品市场的一级市场。然而,在处于滥觞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却出现了一级市场——画廊和二级市场——拍卖行倒挂的不正常现状,画廊的某些重要职能被拍卖行取代。
向仕杰指出,在国外,画廊的这种市场运作关系中经纪人的角色划分很清晰,但是在国内,很多艺术家往往不经过画廊而进行艺术品的交易;同时,在国外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定位也很明确,二级市场主要针对一些高端产品,一级市场则主要针对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但是目前国内市场,拍卖行严重下沉,挤压画廊的生存空间。
针对这种现状,报告提出了夯实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需要加快推进艺术品市场法制建设,解决我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交易乱象和监管缺失问题;促进第三方鉴定机构等的发展,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市场评估和鉴定机构,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序地开放艺术品市场等建议。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认为,画廊市场被严重挤压,其主要责任在于画廊本身的一些服务规范、运作机制还不健全。因为画廊没有客户资源,没有定价权,因此画家大多都不信任画廊,从而使画廊失去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石金柱建议像国外一些画廊一样,建立品牌机制,促进画廊的长效发展。
而张志兵对此则看法完全不同,他认为画廊的定位应该在零售终端,而且应该承担艺术品和艺术家的经纪公司的角色,但是目前画廊的经纪功能体现并不明显。“其实本来二级市场是挤压不到一级市场的,一级市场应该是二级市场的补充和基础,出现当前的局面是因为画廊与拍卖公司在市场的定位上存在着错位和业务上的重合”。
判断未来艺术品市场走势需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
报告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过去几年爆发式的增长是基本面推动还是资产泡沫,决定了对2012年以来调整的持续时间和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而判断未来艺术品市场走势,需要分析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繁荣中货币超发的作用,基本面支撑的贡献,以及资本为何偏爱艺术品等问题。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是以画廊涌现为标志的艺术品市场发展期,人均收入达8000美元为成交活跃的繁荣期。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均超过万美元,而这些地区恰恰集中了中国艺术品绝大部分的交易。
报告指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基本面支撑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长期发展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后30余年维持近年均9%以上的增速,积累了大量财富,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和精神文化催生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繁荣。
而报告对艺术品市场增速的另一项研究,则是艺术品市场成交额规模和价格变化与货币需求的走向基本一致。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春至2012年秋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和M1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的同比增速与M1、M2同比增速有较强的一致性;狭义和广义的货币存量M1和M2的增长率与艺术品的成交额有着同步正相关关系,同比增速的波动方向大体一致。
因此报告得出结论,危机后强力刺激政策下天量货币的投放催生了包括艺术品在内的资产泡沫。经济增长是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基础,GDP增速与艺术品价格和艺术品成交额之间都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