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期 信托资金面临兑付危机

时间:2013-12-31 11:36:49 | 来源:华夏时报

资讯>艺市>

国内艺术品信托业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的4年,那些在前两年市场高潮时期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信托资金,面临着一场兑付危机。

2013年,多家信托公司发行的超过30亿元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期,被称作是“艺术品信托退出之年”,而国内艺术品市场依然在调整之中,那些在前两年市场高潮时期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信托资金,面临着一场兑付危机。

目前信托公司方面的回应是,到期的艺术品信托都已兑付。危机在年关前临门化解,投资人紧绷的神经似乎可以放松了,但其背后“刚性兑付”的因素占了多少,抵押或投资的艺术品是如何处置的,其中多少艺术品信托的风险被人们忽视,还无公开透露的信息可以得知。一部分业内人士对艺术品信托能否良性发展并不乐观,未来将是一段漫长的调整期。


  “过山车”式发行

国内艺术品信托业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的4年。

2009年6月18日,国投信托推出国内首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募集资金规模4650万元的 “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用于购买数名著名画家知名画作的收益权,标志着国内信托机构正式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此后, 多家机构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进入2010年,流动性资金大量介入中国艺术品市场,不仅使得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到300亿元,更是推高了中国艺术品的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同时,艺术品信托进入发展上升通道。有2家机构发行了10款艺术品信托,发行规模超过7.5亿元。

2011年至2012年初,艺术品信托业达到了一个高峰。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中,要求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这年18家机构发行了45款艺术品信托,累计发行规模超过55亿元,比2010年猛增约626%,且艺术品信托的收益率高达10%至1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度令投资者趋之若鹜。

然而,自2012年下半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下滑,尤其是当代艺术成交率和价格大幅缩水,同时艺术品信托业也进入多事之秋。先是曝出艺术品信托三大庄家被查,事涉12款信托产品,中融信托、北京信托以及民生银行,后有国投信托创始人之一的吕益民离职,引起业界揣测,艺术品、黄金等另类投资成绩不佳被认为是重要原因。

自此,艺术品信托参与机构及发行量双双骤降,市场跌入谷底。与2011年相比,2012年艺术品信托产品数量减少了10款, 发行规模为33.46亿元,降幅为39.5%。

更为惨淡的是2013年,新发行的艺术品信托不到10款,参与的机构也从高峰时的18家锐减至4家,并且至少29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在2013年面临兑付,涉及金额30多亿元,仅中融信托一家就有12款艺术品信托产品到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2013年被称为“艺术品信托的退出之年”。

兑付转危为安

人们担忧的是,2011年艺术品市场火爆时成立的信托产品,抵押品和投资标的多数是近现代书画、当代油画,在2012年艺术品秋拍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后,近现代书画出现跌价,当代艺术品屡屡流拍,而80%的投资类艺术品信托通过拍卖渠道退出。

据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吕立新介绍,在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艺术品信托投资的艺术品拿出来拍的很少,因为市场情况并不乐观,在前两年高峰时期买入的艺术品,现在抛出不仅赚不到钱,而且可能赔钱。

针对外界的兑付疑虑,多数有到期产品的信托公司均表示已经如期兑付,目前艺术品信托产品运作良好,也有的以公司有规定不能透露为由作为回答。 “没有收到客户的未兑付反馈,艺术品信托中单独投向于购买艺术品的还是少数,更多的是投向于艺术品产业链,涉及运输、仓储、拍卖等,会进行一定的资产配置,艺术品只占其中一部分比重,再加上担保抵押的措施,兑付没有太大问题。”用益信托分析师廖鹤凯说。

比如中融信托发行了16款融美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股权、购买特定资产权益、股权收益权、直接投资艺术品、贷款等方式单一或组合形式投资于艺术品行业优质企业、项目,资金闲置期间也可用于信贷资产转让。

“艺术品信托的退出渠道并非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单一,当然拍卖是主要的退出渠道之一,但也有不少是通过转让或私下交易实现兑付的。”信托从业者赵先生说,“大多数艺术品信托发行规模都不大,一般都在几千万元,比房地产信托小得多了,前两年发行的艺术品信托要么想其他渠道解决了,要么到期公司自己先垫付,总之无论用什么办法到期兑付是必须的,否则信托公司自己的牌子就砸了。”

这种接盘做法实际上是 “刚性兑付”,被称作是信托行业的“潜规则”。所谓“刚性兑付”是指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兑付,如果项目出现风险,导致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兑付,那么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实现对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兜底”。

“信托公司本身缺少艺术品专业人才,一般都跟另外一家专业的艺术品投资顾问公司合作,会有垫后、回购等设置,来保证投资人或募集资金的安全,一旦出现问题,首先由投资顾问来承担。实在不行的话,可能由信托公司想办法解决,这种情况基于之前估值较高的艺术品,但目前还没有披露过。”廖鹤凯说。

不过,也有的信托公司选择提前清算艺术品信托产品,避开了2013年的退出高峰。据统计,2012年共有5家信托公司参与清算了11款产品,其中5款为到期清算,而另外6款为提前终止。

比如中泰信托发行的“证大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提前1年清算。根据清算报告显示,这款信托计划的4000万元于2011年9月在上海中天拍卖行竞得曾梵志创作的油画《象》和林加冰创作的油画作品《状态一》。不过,这两件当代艺术作品并没有通过市场转让出去,而是由这款信托产品的担保方上海证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 年9 月以4318.3万元的价格购买。

转型能否“东山再起”

在艺术品市场的“亿元时代”,中小投资者冀望能够抱团购买,艺术品信托作为一种艺术品投资手段曾被广泛看好。但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以来, 艺术品信托项目基本乏人问津,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即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艺术品市场自身的发展,而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重大转型期,2013年宏观经济更加严峻,国内的艺术品信托业务也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3: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指出,2013年,信托存量业务出现问题的趋势是小幅增加,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项目集中在三大领域——煤矿、艺术品和房地产;信托公司面临的最主要操作风险是审查不严,风险防范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尽职调查。个别信托经理急功近利,依照融资额度的比例虚高评估抵押物价值,信托计划兑付纠纷发生时公开拍卖多次流拍。另外,信托理财产品的法律文件繁多而且晦涩难懂,特别是“霸王条款”的理解更是比较困难,大多投资者其实并不会仔细看这些条款,也不能深刻理解信托产品全过程、各细节的含义,往往眼光局限在收益率上。

“信托、基金投向艺术品市场,推高了成交量和价格,能让市场非理性繁荣一段时间,有些艺术品的价格会虚高,用虚高的价格来抵押融资,以此发行的信托产品抵押物短时间难以变现。投向标的是购买艺术品的,如果投资顾问做了垫后,短时间内不变现,可以公司运作来消化风险,否则,短时间也难以变现或者达不到固定收益。”廖鹤凯说。

艺术品信托丑闻事件损坏了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声誉。去年北京蓝色港湾老板王耀辉因涉嫌某银行案件,他利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不透明,虚抬艺术品拍卖价格,以艺术品抵押发行信托产品大规模融资的手法浮上水面。王耀辉控制的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曾和3家信托公司发过8.7亿元左右的艺术品信托,而其抵押的艺术品还饱受赝品质疑。

“刚性兑付”可以给艺术品信托“兜底”,但也受到质疑,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兑付暴露出了问题,“刚性兑付”的神话迟早会破灭,即便短期内不会被轻易打破,资产处置的最后结果仍存在变数。

“艺术品信托短线操作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可以选择真正好的藏品、专业性强的投资顾问,进行长期投资,并且原来单纯投资艺术品的模式会向艺术产业发展。个人觉得有些当代艺术作品还是可以投的,但是更需要投资顾问的眼光。”廖鹤凯说。

国内艺术品信托的三种模式

融资类:最早出现的艺术品信托以融资型为主,用艺术品作为抵押获得信托融资款项。这类产品风险较小收益稳定,大多数信托公司比较青睐这种操作模式,因此融资类艺术品信托是目前发行最多的。

投资类:投资类艺术品信托是指在投资顾问建议下,买入艺术品,依靠艺术品自身升值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信托模式。这类产品通过引进专业的投资机构以及做结构化的安排等手段来回避风险。

管理类: 还有一种并不常见的是管理类,此类信托基金通常首先签约部分艺术家,再从艺术家手中直接购买作品。管理型信托要求信托公司依靠管理能力去提升财产的价值。 这种模式的运作过程并不透明,为了保证投资收益,有可能出现艺术品信托买断某位艺术家的作品,然后采取各种营销方式为其推广包装以拼命提升其名气,借此抬高其作品的市场价格。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