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进入尾声,回望这一年,中国艺术界虽然波澜不惊,却始终不缺让人们议论的话题。从“雷人”到“蒙人”,从“不适应”到“不差钱”,艺术说不清楚,市场看不明白,艺术市场的故事从来没有结尾。
韩国画廊撤离中国
2013年初,号称全球最大画廊的阿拉里奥突然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关闭了阿拉里奥北京空间。一时间,韩国画廊集体撤离中国引发市场关注。
2005年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外资画廊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早期的常青画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佩斯画廊等进驻北京798。2007年开始,韩国阿拉里奥画廊、阿特塞帝画廊、昌阿特画廊也扎堆进入中国。这些外资画廊对外国艺术家的引入和对中国艺术家的海外推广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他们也都以先进的理念和运营模式而对中国市场抱有勃勃雄心,但是近年来一大批国外画廊选择离开中国,特别是韩国画廊几乎集体的撤离,则被看做外国艺术机构不能适应中国艺术市场混乱的投机环境的一个例证。
【点评】 商业画廊是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主体,近年来在拍卖行的挤压、与艺术家的纠纷、国内混乱的收藏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下,画廊业整体处于经营惨淡的状态。一两个摸准了中国市场脉搏的外国画廊的确捞到了金,大部分还在努力“适应”,乃至被迫离开。国际化画廊的先进经营理念,注定在中国水土不服。
已故名家作品限制出境
3月,国家文物局发布《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的通知,将近年去世的著名书画家的相关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在这份限制出境的名单中,“作品一律不准出境”的是吴冠中一人,“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的为陈逸飞和关山月两人,“代表作不准出境”的包括启功、张仃、程十发、黎雄才、黄苗子等21人。
此次公布名单虽是对2001年颁发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的补充,但“作品一律不准出境”“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代表作不准出境”三类名单公布后却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综合2001年国家文物局下发的第一批限制名单可以发现,目前全部作品被限制出境的有王式廓、何香凝、李可染、林风眠、徐悲鸿、高剑父、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董希文和吴冠中11人,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的25人,代表作不准出境者则多达128人。
【点评】 “限制出境”的可操作性受到质疑,也有反对者认为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需要通过国际交流、流通才能实现其价值。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屡创天价,已经成为社会新闻热点,流通意味着作品价格可能随之得到提升。市场环境下交易行为夹杂本土文化保护的民族情愫,本身就有冲突和矛盾,“限制出境是否合理”“艺术品关税是否过高”等话题在2013年争论而没有结论也就不足为怪了。
佳士得首获中国拍卖执照
4月9日,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已获得上海市批准,在中国成立外商独资企业,可从事拍卖、拍品的进出口、展览展示、艺术顾问咨询、培训和其他相关服务。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外资拍卖行进入内地一直受到限制,但这并没有影响国际拍卖行进军中国内地的步伐。去年9月,苏富比通过与歌华合资成立苏富比(北京)曲线进入内地,并举办了首场具有象征意义的拍卖,但仍不具备文物拍卖的资质。而佳士得此次进入中国内地也没有取得文物拍卖资质,只可以拍卖当代艺术品。9月,佳士得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内地拍卖首秀,首拍总成交额达1.54亿人民币,超出之前预期。
【点评】一般认为佳士得正式进入中国是件好事,相互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行业的品质和标准,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古代书画文物碰不得,佳士得就只能围绕当代艺术做文章,拍卖市场价格虚虚实实却总成为营销标榜的手段,佳士得们会给中国拍卖市场带来清风吗?
钱钟书杨绛书信险遭拍卖
5月,“《也是集》——钱锺书书信手稿专场”拍卖会即将举行的消息见诸报端。据报道,66封钱锺书书信和《也是集》手稿,12封夫人杨绛的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6封女儿钱瑗的书信将集中拍卖。杨绛先生获知消息后发布公开信,坚决反对钱锺书及其本人、女儿的私人书信被拍卖。
此事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引发关于知识产权、隐私权等不同角度的讨论,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保利与传是两家拍卖公司先后撤拍钱钟书私人书信,经法律途径后,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最终也宣布停止“《也是集》——钱锺书书信手稿”的公开拍卖活动。
【点评】杨绛呼吁停止拍卖钱锺书及其家人书信,一经曝光就从个人维权事件变成了社会事件。出于对钱钟书、杨绛先生的尊重,媒体、舆论普遍支持杨绛先生。但是书信这类私人物品,特别是对于已故者而言,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市场,需要法律更进一步地明确。
皮诺家族归还鼠首兔首
4月,在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法国皮诺家族表示已从文物原持有人手中买下圆明园鼠首、兔首,并向中方表明无偿捐赠的意愿。此举受到中方欢迎,6月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被正式归还中国,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是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2009年,这两件兽首曾在法国巴黎被拍卖,中国人蔡铭超在法国巴黎拍下了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随后表示不会付款,此事一时间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就在两件兽首回归过程中,国博副馆长陈履生的一条微博再次引发热议:“圆明园十二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外国列强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特别是把外国人做的水龙头称为‘国宝’,更是欠妥,对它们的艺术性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认知。”
【点评】皮诺家族的“善举”引发外界猜测,一种说法是为其旗下的佳士得和奢侈品集团拓展中国市场。陈履生的微博虽然引起争议,却点出了许多国外拍卖机构“满足中国人的爱国愿望”的一贯办法。爱国没错,善举也值得肯定,理智却是我们最缺少的。
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后的6月让中国当代艺术界笼罩在“威尼斯”的话语之中,以威尼斯双年展之名奔赴参展的中国艺术家数量空前,人们对“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现象的关注超过了双年展本身。
威尼斯双年展曾对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向世界产生过重要作用,近两届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以各种方式举办平行展、外围展等却受到了广泛质疑。有评论家指出很多中国策展人和艺术家宣称自己通过了双年展组委会的严格审核,实际上只要向主办方缴纳费用,就可以在展览上使用双年展的标识,并出现在双年展官方目录上。而且组委会对策展的审核,并不是基于艺术中的学术标准,甚至有很多申请时提交的方案和实际的展览完全不同。
【点评】 中国当代艺术家早期赴国外参展,似乎总带有一种“为自由”的悲情,但当今年大批中国艺术家来到威尼斯参加各种正规或外围展览时,他们的动机说穿了就是为商业。威尼斯变了,还是因为中国艺术家变了?
冀宝斋“山寨文物”雷人
7月,作家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让河北冀宝斋博物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博物馆中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让人忍俊不禁。藏品中有“雍正年制”的金陵十二钗大缸、唐五彩人物纹筒瓶、分公母的青花釉里红描金十二生肖等。而在博物馆对外的宣传中,曾有一系列专家“亲临鉴赏”,并“肯定赞扬”。
在舆论的广泛关注下,冀州市通报对媒体关注的问题和质疑展开调查,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摘除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所有授予的牌子。10月28日,曾陷入“山寨藏品”争议的河北冀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泉在家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68岁。
【点评】冀宝斋的收藏一经网上传播便“雷”倒众人,人们难以理解这种文物制作的逻辑和文化背景,更不理解当初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是怎么挂上去的。曾经引以为傲的村级博物馆成了全民笑柄。这件事并不只是因为有些人没文化,而是包括相关部门在内没人真的把文化当回事。
万达收购“毕加索”
11月4日,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以2816.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2亿元)竞得毕加索作品《克劳德和帕洛玛》(又名《两个小孩》),成为当晚让·克鲁吉耶尔收藏专场的亮点。万达今次不惜重金购下毕加索作品,价格超出估价一倍多,成为全场最贵的拍品。作为中国知名企业进军艺术收藏界,万达此举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随之而来的是业界不断的争议之声。有人认为借收藏西方经典绘画以走向世界艺术市场,毕加索是不二之选。但更多人认为万达当了一次“冤大头”。 有批评家指出,当前中国人收藏西洋艺术的形势并不乐观。“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国内藏家缺乏艺术史训练,对艺术价值的判断能力也成问题。”
【点评】做地产、做足球、做电影……这些年王健林的万达钱赚得足,忙得不亦乐乎。拍卖市场上的数字总能吸引到不明就里的人们的眼球,中国人如何收藏西洋艺术是个问题,万达究竟想做什么是另外一个问题。
沈桂林欠债10亿“玩失踪”
12月,上百名投资客集中在海南泰达拍卖有限公司、海南泰特典当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一边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一边焦急打听着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沈桂林的去向。“海南工商联副主席沈桂林涉嫌非法集资‘失踪’”的消息被迅速传播,引起人们的关注。据报道,沈桂林涉及债务预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警方正在侦办此案。
媒体披露信息显示,沈桂林拥有多重身份:省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拍卖协会会长、收藏家协会会长等,经营有拍卖、典当公司,其投资的“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则在画廊界颇受好评,而这些正是沈桂林容易借到钱的重要因素。
【点评】过一段时间,沈桂林“失踪”事件会有一个结果,这则新闻也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头衔效应”对于中国艺术界的投机者而言都是谋利的“妙招”。
《功甫帖》真伪事件
9月,上海藏家刘益谦以822.9万美元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中拍得苏轼《功甫帖》。但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相关研究人员鉴定这件《功甫帖》是伪作。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3位研究员将这件《功甫帖》鉴定为“双钩廓填”的伪本。上博研究员指出,这件拍品钩摹自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另有发现若干破绽能佐证其并非《功甫帖》原作,而是在晚清期间从拓本钩摹而来。
争议另一方,纽约苏富比坚称经手的《功甫帖》是真迹。收藏家刘益谦则对媒体表示,在竞拍该作品前曾请专家做过鉴定,并无真伪之疑。目前是上博的一家之言,如若所有专家都认同,会与苏富比进行交涉甚至退货。
【点评】 徐悲鸿伪作?齐白石伪作?苏东坡伪作?……拍卖市场引人注目的“亿元时代”,真假成了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拍卖不保真,专家说假话,更大的问题是: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作品本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