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当代艺术家依靠国内民间资本的运作,到海外举办的展览不断增多。国内艺术机构开始沿用“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运作模式:国外办展、国内买单——预计一段时间内,这种“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模式在中国艺术市场将会持续奏效。
“艺术镀金”
最近,艺术品投资人杨毅筹划的一个国外艺术展览遇到了些小麻烦——参展艺术品在出关的时候被扣了几天,这导致布展日期延误,人工和场地成本意外上涨。
这次由他出资举办的海外展览,场地租金、聘请策展人、邀请艺术家、印画册、海外媒体宣传等等全部费用下来,要花费50多万元人民币。相比在国内举办同样规模的展览,要多花费大约三分之一的费用。
或许,再早十年,中国艺术家出国参展或办展都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如果有艺术家作品能够在海外的画廊、美术馆展出,或是艺术家本人出国参加展览,都会让艺术家的简历中留下闪亮的纪录,艺术家名声、作品的身价也会随之上涨。而近些年,随着国内一些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的增多,出国展览运作模式也发生很大变化。海外展览由早年的国外艺术机构操作的“请出去”模式,开始转向国内机构运作的“走出去”的模式。
曾担任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告诉记者:“从近两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情况来看,中国艺术家参与的海外展览多了起来。中国当代艺术主动‘走出去’成为一种潮流。”
或许,中国艺术家在海外办展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今年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大量的中国艺术家参与的平行展的出现,把资本运作下的中国式平行展模式演绎到了极致。
“海外展览是名利双收的事。”旅居海外多年的策展人徐栗栗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国外艺术机构资金运转有问题。已经很少能出钱邀请中国艺术家参展。反倒是现在国内有很多艺术家、艺术机构,有很多资金。他们到海外办展,或者租空间,或者与当地的艺术机构联合主办,无非就是解决一个场地问题。实际上是出钱买名声。”
“艺术家交参展费,或者交作品给策展人或赞助机构。对于他个人而言,参展就相当于镀金,作品在国内相对好卖一些。”
投资运作
据业内人士介绍,海外办展运作模式常见的有几种:艺术机构出资、艺术家出资、机构和艺术家各出一部分等等。
根据展览的规模,艺术家出资或捐画,每一个艺术家通常要“赞助”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元。据业内人士透露,几年前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的某个中国展览,每位艺术家大约赞助了上百万元的费用。
杨毅向记者透露,他的这次海外艺术展览邀请的是国内一线的艺术家参加,展览完全是他自己出资。“如果要有名气的艺术家参展,几乎很难让他们出钱或者捐画,最多只能以便宜的价格‘买下’作品。”他告诉记者,整个流程下来,他为展览投资了50多万元。“十几个艺术家,一人拿出3到4张画,我总共能留下20多幅画,等于差不多一幅画2万左右买下的。而这其中大部分作品市场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显然,这笔生意是很划算的。
为什么一定要去国外办展览?“在国内办展,这样的规模,这样的操作水准,要二、三十万。出国展览无非是为了吸引一线艺术家参加。”杨毅说,“一线艺术家的参与也就意味着作品价值的保值、增值的保险系数增大。”
据说,他这次投资的海外展览作品已经出手。“一个浙江的投资人接了单,100多万预定了大部分作品。”就这样,杨先生的这次展览运作,赚了50万元左右。
“因为做的是当代水墨,又是国内一线艺术家,所以,比较容易找到买家。”杨毅说。他告诉记者,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这批作品自己不想压太长时间。不过,他估计,这批作品再多留一两年,价格可能还会涨。
难走的平衡木
海外展览的运作成本很高。据了解,由民营美术馆、艺术品投资公司、画廊等艺术机构出资组织的海外展览,大多需要与国外文化基金会或者当地中介机构对接。一些海外中介一般提供办展许可申请、场地租赁、甚至媒体宣传等一整套服务,这需要支付高昂的中介费用。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由中国的艺术机构组织的平行展项目很多都采用这种运作模式。展览的参展作品在出国之前就大多承诺给了参展主办单位或者策展人。后者利用直接投资或商业赞助,通过意大利方面的中介机构进行包括展览申请、寻租场地、接待等等运作展览。作品展出后全部运回国内。
徐栗栗向记者介绍,海外办展有很多不利条件,比如,场地空间或许没有国内的好。“一些地方根本谈不上是场馆。空间大小、布局都有限制。影响策展人想法的发挥,艺术品呈现状态也受影响。”此外,海外展览的保险、人工成本较国内高出很多。“不过这些都有人买单。其实,国内的投资人大多只赚不赔。”
然而,她认为,中国艺术家在海外办展览必须要依赖专业的艺术机构和商业机构。“现在的情况是,多数艺术展览缺乏良好的艺术策展规划和运作,仅仅依靠国内投资的资金炒作。恐怕这样做展览,会越做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