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向记者表示,艺术品市场中投资性收藏已经成为重要的一支,需要相应的金融配套服务。艺术品抵押典当及相关的艺术品评估体系建设目前是国家一项研究课题,该模式投入市场是否能行得通,需要试点。试点期限为两年,今年12月底完成试点后,将正式运营。
据介绍,抵押典当的流程是,贷款人先将艺术品送入典当行,典当行查验后将艺术品转入文化艺术品研究院的评估中心,该中心出具《评估报告》后,艺术品和《评估报告》再回到典当行。典当行借出款项。当借款人无法还款,文化艺术品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机构,可以通过拍卖行和艺术基金两个方式,实现艺术品变现。
东方典当行董事长王福明告诉记者,该典当行按照评估中心估价的30%发放贷款,贷款月利息为4%,借款期限一般为3个月。
法规和监管尚不完善
根据今年4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13年艺术和金融报告》(该报告调查了200多家私人银行、艺术品收藏者和画廊),“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将其收藏的艺术品用作贷款抵押,接受调查的收藏者中有18%表示为其他贷款项目再融资。”
那么,国内新兴的艺术品抵押、典当和按揭,会成为艺术品金融化的第二波浪潮吗?
其实,早在2009年艺术品抵押融资就开始尝试,但由于鉴定、估值方面的难题,银行始终对这项业务十分谨慎。2011年,一件自制的“金缕玉衣”就曾成功骗取银行贷款10亿元,后造成银行6亿元的损失。此外,当艺术品抵押贷款发生风险时,银行多借助拍卖变现,但拍卖也有流拍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制约艺术品融资的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怎么做艺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二是艺术品监管体系没有建立,中介机构还不够,缺乏技术手段来界定。评估的缺失导致金融资本很难有信心直接对接艺术品。三是市场环境、业务的流程机制都不完备,艺术品退出渠道不通畅。
温州大学金融学院何旭艳教授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与不透明加大了古玩艺术品抵押贷款的价值波动,且变现能力又比较差,在贷款人违约不偿还的时候,很容易变成银行的坏账。此外,贷款之后资金的去向也需要银行关注与跟踪。”她同时表示,目前具有足够公信力的中介机构很少,且缺乏技术手段来界定,评估的缺失将导致金融资本很难有信心直接对接艺术品。
业界普遍认为,发展艺术品金融业务,需引入第三方鉴定和担保机构。据了解,承担国家“建立中国特色的第三方文化艺术品评估体系”课题项目的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邀请了国内外藏家、专家、学者参与,并引进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以及相关科技手段。当《艺术评论》询问鉴定专家组的成员构成时,负责人表示具体专家和评估团队并不对外公布。作为艺术品按揭回购项目的第三方担保机构,成立一个多月的上述艺术中心,未来是否有足够的担保回购实力,也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