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期”是被业内认识提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而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业,在“调整期”的氛围下,又常常被以“寒冬”加以修饰,以突出其处境的低迷。有市场分析报告曾指出,中国画廊业年盈利率不足7%,但业内很多人士对此数据并不认可,称如果有5%的画廊的在盈利已经很不错。
步入2013,很多人依旧认为2012年的“寒冬”将会继续在中国的画廊业发酵。果不出所料,新年伊始,号称全球最大画廊的阿拉里奥北京空间曾高调宣称将入驻798开辟新的展览空间,并在酒厂艺术区做了一个华丽的派对后,步入了其同乡阿特塞帝画廊的后路——撤出中国;在著名艺术家方力钧宣布与品画廊解除合作之后,品画廊立马进入倒闭状态;历经5年倾心打造的非营利艺术中心之路后,伊比利亚艺术中心宣布改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成立于1997年的北京资深画廊世纪翰墨也从798消失。
“调整期”下的画廊发展路
虽然有画廊关门、撤离、转型,但有些画廊却在这场寒流中逆向生长,杨画廊从原驻地三里屯迁入798,星空间在东风艺术区另造大型第二空间,日本三潴画廊由草场迁入798。在采访中,三潴画廊告诉记者,其实从2009年以后艺术市场一直就处于所谓的“不景气”状态,但这种不景气只是相对06,07年过于火爆的中国市场来说的。优秀的机构终会留下来,并逐步发展,壮大。现在的调整是走向成熟市场的必然过程。
在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看来,目前画廊业的这种调整,对艺博会的影响并不大,他认为在市场的变化中,有生有灭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大家一位去定位“调整”,调整并不见的是坏事。今年收缩30%,明年有可能就返还30%,它本身或许更趋于真正的合理性”。
即使被“寒冬”笼罩,但这并不能影响有持续发展策略画廊的扩张之路。继亦安画廊、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艺门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拓展香港地区的空间之后,总部位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的“站台·中国”画廊,在2012年也增设了香港项目空间。在站台中国负责人孙宁看来,“香港有很多画廊,但还是有比较少地介绍在国内真正成长起来的中坚力量的艺术家。我们在香港设立新空间,不是说只把它作为一个销售作品的渠道,其实,如当初在798一样,它是一个窗口,是一个项目空间,是一个办公室,是一个能够交流的空间。我们想通过那样一个空间和平台产生对话,用这种方式推介我们的信念。因为香港未来会是亚洲的当代艺术的市场中心,以香港为点是以四两拨千斤的一步棋,在那儿不用费很大的劲全世界各地的走,也会有很多人看到,在那个点上是很重要的。”
2011年巴塞尔艺博会宣布收购香港艺术博览会,2012年香港艺博会VIP预展期间,曾有国内艺术圈人士在微博中吐槽,“没有在香港艺术博览会现场,别说你是混艺术圈的”。巴黎A2Z画廊创办人之一李子薇认为,一个艺博会是否吸引画廊,最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客户、服务和宣传。三潴画廊认为,目前中国国内的艺术博览会与国外的相比,硬件都差不多,而服务,会场管理等相关配套服务上国内艺博会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做。同时他们还表示,目前他们参加艺博会的重心主要在香港,其次在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