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几年工艺品分类越来越细,衍生出很多新的品类,嘉德有哪些规划?
刘越:这两年我们一直在考虑并梳理这个情况。我自己感觉古董工艺品方面,收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最早从事拍卖的时候,市场上就是中国书画和明清官窑瓷器、玉器这种传统的观念,最近几年我感觉收藏变得多元,很多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藏品逐渐被不同的人认识,现在收藏的圈子现象很明显。比如这个圈子就是玩沉香的,那个圈子是玩茶的,还有收藏天竺、酒类等等,所以这些品类都已经纳入到工艺品拍卖门类中,我们现在尽量做的专业化。今年的想法也是要提升一些很多年没有动的板块,比如说宗教艺术、刺绣等,今年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宗教艺术包括佛像、唐卡等,曾经在市场上有几次波澜,前一段时间有所沉寂,从去年开始,宗教艺术品的市场非常地火,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国外的拍卖凡是涉及到佛教造像、唐卡的拍品价钱都非常地惊人。去年底到今年初欧洲有一些十五、十六世纪的藏传佛教造像,当时都是取得了估价十倍以上的成交额, 12月份欧洲拍卖一件木雕佛像也卖到900多万欧元,所以宗教艺术这两年急剧升温,我们今年也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还有刺绣也是一个比较国际化的项目,欧美也有一些喜欢刺绣的藏家,但是刺绣相对比较小众,资源相对较少,所以在国内,比较大规模的专场就是嘉德在2004年做过一个刺绣专场,至今已经有10年了,十年间虽然也有拍卖公司举办过小规模的专题专场拍卖,但是无论从质量还是整体规模上来说还不够,今年我们也想借嘉德20周年的机会推出一个刺绣专场,有所尝试。
第三,鼻烟壶也是一个国际化的收藏项目,今年我们也对鼻烟壶的门类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这次我们精选了差不多上百件比较有特色的,以玉器、玛瑙烟壶为主的一个专题。所以今年我们着重加重了宗教艺术、织绣、烟壶这些项目的专场,尤其是织绣和烟壶是今年着重加强的板块。
记者:最近几年,市场开始比较多地出现西洋古董的拍卖,嘉德是否也会关注?
刘越:还是要看资源的情况,去年我们也成功拍出一架钢琴,至于成系统、成类别的专场我们还在研究。
记者:西洋古董是否会成为国内市场或者收藏的方向呢?
刘越:肯定也会成为一个方向。现在的市场越来越细,国内拍卖将来要做得专业,一定是每个小项目都要有专业的人去做。十几年前,瓷器工艺品图录只有一本书,前面几十件瓷器,然后是几件玉器、几座佛像、几件家具以及刺绣、砚台等等,而最近两年,尤其是国内的拍卖,图录做的也越来越多,门类越来越细,瓷器、玉器、家具或鼻烟壶专门做一本书。细分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至于西洋古董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专门的板块和方向。
记者:今年在拍品征集上有难度吗?
刘越:今年是嘉德二十周年,在征集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藏家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乐观,另一方面也感觉到瓷器工艺品在征集中还是要走专业化细分的路线,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征集和规划。我们在与藏家的交流中,我们首先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构想,我们想要征集什么藏品,而不是找到藏家说我们要古董珍玩,首先我们有具体的项目:鼻烟壶、刺绣等等,当与藏家在某一类规划上达成共识的时候,征集就变得比较容易,而不是说我们就要找到一两件昂贵的拍品。
记者:香港和大陆在瓷器收藏方面有什么审美差异吗?
刘越:我自己的感觉是海外的藏家和国内藏家对古董方面的艺术性的理解有不同的方向,具有雕塑美的古代造像、青铜器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品,欧美的藏家会更喜欢,而国内藏家比较看重传统,包括文玩、杂项,与书画有些类似,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藏品。比如一件竹雕或者砚台上刻一段诗文或者名人的传承故事,这些是文化圈的人喜欢去体会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收藏方向。
记者:就您自己的工作而言,谈谈现在工艺品市场与早期相比的变化?
刘越:十几年前,大家的眼光还是比较窄的,并不是说拍卖公司的眼光,而是整个收藏圈子的眼光很窄,所以说十年前大家的趣味和现在有很多不一样。我自己感觉,十年前市场相对小,在很多门类上不是很大但、放开地想,那个时候比较有把握的门类是一些传统的,比如瓷器、玉器、家具等,而佛像、鼻烟壶、织绣等是不敢想的,我们没觉得有那么大的市场,所以相对而言,我们征集的是市场比较集中,大家审美认识一致的拍品。一场拍卖会下来,大家关注的就是那么几件。现在市场打开了,尤其很多藏家和行家也频繁在欧美等国际市场上奔走,眼界开阔了。在预展的时候,我很明显地感觉,客人有不同程度的分流,也变得更加专业和专项,有些藏家就是专门来研究佛像或者是专注紫砂;另外就是精品和普品的价格差距不断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