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私人洽购:艺术品天价背后公开的秘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17 09:23:41 |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15日 ,从英国传来的消息称,曾差点创造中国艺术品世界成交纪录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再次粉墨登场。不过,相比于2年多前的“闹剧”,这次它再次引起关注的原因,却是因为私人洽购。

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伦敦郊外的班布里奇拍卖公司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一件估价80万~120万英镑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含佣金,约合人民币5.5亿元)的天价成交,轰动一时。不过,随着买家拒付被证明为一场闹剧。

英国媒体披露,该瓷瓶近日在英国邦翰斯拍卖行的私人洽购中完成,成交价在2000-2500万镑之间,是一亚洲买家。现在这个瓷瓶已经在英国出境。

尽管不能揣测卖家究何选择私人洽购成交,而非公开拍卖——通常看来,公开拍卖由于竞价者多,易生高价。拍卖行的私人洽购业务,是拍卖行以举办展览、私下交易等方式,吸引卖家和藏家参与交易的业务。但在我国,这项业务才刚刚开始。

从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情况来看,私人洽购业务已经成为了天价拍品成交的主要方式,在2011年的香港拍卖市场上,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于拍卖后以私人洽购形式以2亿港元售出;另一重点拍品明成化青花“瓜藤纹”宫盌亦以私人洽购形式以9000万港元售出。从数据上来看,佳士得2012年上半年的收入中,来自私人洽购的达到了6.61亿美元,占其总销售额近23%,同比增长53%。而苏富比的同比增长也达到了15%。

私人洽购业务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内地的各大拍卖行也是摩拳擦掌,北京保利在2012年就新成立了一个部门——贵宾部,并开设了专门的网站,听上去似乎是针对VIP客户的服务部门,实际上是对一些高端客户提供私下洽购服务,推出365天非拍卖交易模式的部门。

其负责人李思莫女士表示,拍卖活动是一种相对粗放型的交易模式,无法照顾到客户的个性需求、隐私保护、降低成本等实际需要,特别是一些大型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希望拍卖行能为他们持有的一些资金做一定的艺术投资规划,这使得私人洽购业务大有前途。

北京永乐总经理董军对此介绍:“私人洽购之所以会在许多拍卖行业务上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恰恰是因为目前竞价的氛围不好或是竞价之后违约的情况比较严重,而相对而言私人洽购较为保险,可以帮助有需求急于换手的藏家。那些愿意考虑在一个比较保守的价格下换手、变现的藏家,私人洽购正好满足了他们。”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1月5日发布,并将于3月1日实施的新《拍卖监督管理办法》中,删除了“不经拍卖竞价程序处分拍卖标的”的条文,这无疑将推动拍卖行私人洽购业务。这意味着“拍卖行只能拍卖不能做普通销售”的原则将有望改变。

事实上,私人洽购艺术品并非仅仅是流拍后的私下交易,更是在拍卖业务以外的艺术品买卖服务。为藏家需求度身定做的私人洽购业务目前正在蓬勃发展,它主要是帮助藏家们寻找独特的艺术品,在传统拍卖之外建立起他们的收藏天地。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让藏家购买到珍罕艺术品或珠宝,有效地帮助客户建立收藏,在了解客户收藏目标、时间和方式的基础上为客户搜罗他们所心仪的艺术品。

虽然市场非常看好私人洽购业务的前景,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能低于其带来的投资风险。相比公开拍卖,私下交易圈子小、鱼龙混杂,有资金但不懂行的人被带到这一私密交易环境下,被忽悠的几率更高。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西沐就表示,私人洽购也容易使拍卖行被怀疑成第三方中介行为,可能会有损拍卖业公开、公正、透明的交易原则,在业界对此有很多争议与讨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