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中产阶级崛起有利于艺术品市场长期稳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31 15:01:33 |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朦黎

在艺术品市场的新格局中,正在上演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那一幕——到东方去。无论是西方的艺术策展人,还是画廊、艺术经纪人、拍卖行、收藏家,甚至是经济学家,他们都在谈论中国。

当中国艺术家曾梵志11月的首次个展在英国伦敦高古轩画廊开幕时,当地媒体惊呼:“英国艺术家不比中国艺术家差,他们没有中国艺术家有钱,只是因为缺少一本中国护照。”

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全球艺术品交易的重心正往亚洲转移:中国内地艺术品交易的活跃、份额之大以及香港艺术博览会的成功,众多欧美藏家对中国古玩、当代艺术品收藏的青睐,已经使中国艺术品交易成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事实上,根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上半年提供的最新数据,中国艺术品年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交易额为975亿元,画廊、艺术经纪和艺术品博览会的交易额为351亿元,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第一大市场。

而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原副司长李小磊介绍:“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11年末的文化产业贷款本外币余额达861亿元人民币,而且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文化艺术品的基金已经有111只,当然我觉得实际肯定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这个111只基金的总额超过1130亿元人民币。另外今年有一个更利好的消息,文化企业债券融资顺利启动了,这是在新形势下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一种创新模式。而去年年底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和财政部下发的《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中将艺术品的原件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为6%这样的优惠政策,这些对我们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我觉得都是利好消息。”

“在中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建立艺术市场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框架。这个基础框架不仅仅有关买卖,而是关于专家、鉴赏家、拍卖行和画廊。我认为中国的画廊还未发展成熟,还需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为人所理解。”在艺术赞助人论坛上,艺术经济学创始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接受《21世纪》专访时表示。

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是全球范围

《21世纪》:艺术基金在中国市场已成为一种很壮大的力量,是否对艺术品市场推波助澜?西方市场是否也有相同的发展经历?

克莱尔:西方市场上较成功的艺术基金投资年限为5-10年。中国市场成长得非常快,之所以投资期限那么短是想在泡沫出现前抽身。在艺术品市场中基本没有预测。预测在所有市场中都是一个很坏的事情,艺术品市场中不能依赖于过去的价格。预测是基于价格变动得非常快,如果依赖于过去价格预测的话将是风险非常高的策略。预测依赖于流动性,因而是纯粹的投机。如果想要纯粹投机的话,不应该选择投资艺术品市场,而应该选择股票市场或其他市场。 中国艺术基金历史较短,然而成长很快。以拍卖市场举例子,去年有52%的买入,而这一数字在2003、2004年是30%,因此增长很快,也表明这个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市场可能一切都过热,当拍卖市场稳定长期发展后,金融工具可能会被随之设计。

《21世纪》:中国热钱不断涌进艺术市场,您认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还是一个短期的市场波动?

克莱尔:如果我们回看1991年,上一次经济萧条时期,全球艺术品市场大约价值100亿美元,现在这整个蛋糕大了许多。中国也在这个市场中扮演着非常积极的角色,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投资者不仅仅是传统的艺术品收藏者,还包括银行、机构和公司。不仅仅是用于投机的热钱涌入中国,而是整个收藏艺术品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更好地保护了市场,不像2009年只有伦敦和纽约得到了保护,而其他国家都未从艺术品市场萧条中幸免。现在更多国家都参与艺术品市场,对于单个国家来说情况越来越好。不过,我曾访谈过一些欧洲的艺术品经销商和画廊,了解到西班牙、瑞典、荷兰、瑞士的艺术品市场呈负增长。那些市场是低端的。那些做得好的地方是那些卖出最高价格艺术品的城市。因而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我们看到一幅蒙克的画可以卖出1.2亿美金。当然,这个价格被扭曲,还会越来越高。然而低价值的艺术品交易也大量存在。我曾做过一个调查,只有1%的拍卖是在5000欧元以上的。因而大多数还是低端艺术品交易。但是高端艺术品交易使整个市场都疯狂起来。

《21世纪》:你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趋势是否看好?是否是一个抄底的好机会呢?

克莱尔:流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寻求的是更高端的艺术品交易。以前一段时间内人数很多的群体参与的都是低端艺术品买卖。而随着中产阶级崛起,中产阶级开始买更高端的艺术品,这有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画廊业发展是市场的基础

《21世纪》:中国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充当的角色是否越加重要了?

克莱尔:当我衡量艺术品市场时,我也以销售额来衡量,当然,以拍卖和经销来说去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量最大。今年也许纽约的销售量强劲,对于中国来说未必销量最大。但是份额的变化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市场变化了很多。五六年前艺术品市场中心在伦敦和纽约,而现在可能是中国,可能是北京、香港,或者亚洲的另一个地方。再也不是那两个城市的垄断。人们更愿意在更容易出售艺术品的地方出售,例如更有利的税收、法规。香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更有利的税收制度以及有利的艺术品进口法规。而中国大陆目前还没有那么方便进口艺术品,可能更支持本地,还没有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当然,中国市场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21世纪》:近几年在拍卖市场上,中国拍卖市场一直是天价纪录的缔造者,北京一家公司所管理的艺术基金,以天价拍得吴冠中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但是至今未付款,西方艺术市场对此是否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市场?

克莱尔:不付钱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不仅仅是中国。当我问及拍卖行为什么允许这种情况存在,他们说为了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例如他们过一年付钱或给拍卖行其他艺术品。应该要有更健全的法规。拿到拍卖执照有不少法规,而一旦拍卖执照拿到,拍卖行的行为便没有法规约束。当我2009年在中国时,中国拍卖协会有一个论坛,其中就讨论到拍卖行不对艺术品进行担保的问题。中国政府也强调这样的情况要改变,但是还是没有改变。如果一直没有担保的话每个人都可以买任意艺术品,然后不付钱,这样会使事情变得很糟糕,无益于市场的稳定性。我知道现在买家在买一些高端艺术品时会付一些押金。但是如果有专门的法规的话是更有利的。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建立了健全的商业法规,很好地保护了交易双方。欧洲晚一些,判例法也被引入,违法的人们将被起诉。

《21世纪》:对于一个刚在起步的艺术市场,哪些方面的问题是比较重要的,在西方艺术市场发展的经验中,有没有可以分享的经验?

克莱尔:在中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建立艺术市场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框架。这个基础框架不仅仅有关买卖,而是关于专家、鉴赏家、拍卖行和画廊。我认为中国的画廊还未发展成熟,还需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为人所理解。画廊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商店,进行买卖,还是孕育艺术家职业生涯的地方。画廊还要承担货运、保险、包装,而这些人士不是非常专业。这是个时间问题,而中国艺术市场成长得太快。销量只是一方面,整个文化基础设施是另一个衡量的维度。可能大家都会问中国和西方市场比起来缺少些什么,我自己也会陷入这个怪圈,其实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一定要遵循西方的道路,可以建立自己的模式。我还是觉得画廊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

《21世纪》:您提到艺术品投资需要专业人士,目前中国的艺术品投资者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懂艺术的不懂经济,懂经济的不懂艺术,对此您有何看法?

克莱尔:在美国和欧洲也一样。我们两种人才都需要。如果要运作一个成功的艺术基金的话就需要这两种人才的混合。当然这种人才并不多。我是一个经济学家并在艺术领域工作了12年,但是一个学艺术专业的人再去读MBA,这种情况不多见。很难去界定什么样是个完美的职业路线,但我们需要混合的人才。我们既需要艺术家又需要金融人才。如果是一家艺术基金,但都是金融数据,那将会是一场灾难,你需要知道这个市场的情况。我就知道一家艺术基金,里面全是金融人士,结果破产了。你需要知道一些资产分类,以及它们的功能。这不是需要一个顶尖的艺术人才,而是需要一个有艺术市场专业知识的人。这需要两者的结合。

人物链接

克莱尔·麦克安德鲁 (Clare McAndrew)

艺术经济学创始人、文化经济学家、艺术品投资分析师、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和苏富比[微博]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她曾任Kusin & Company首席经济学家,之后负责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视觉艺术的税收、管制等研究项目。其著作有《艺术经济》、《艺术与金融》,并每年为欧洲艺术基金会撰写年度全球艺术品报告。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