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刘益谦:当下艺术品市场不是绝对低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18 14:59:10 |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刘益谦在龙美术馆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

刘益谦现任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坐拥15家上市公司,共2.5亿法人股。刘益谦被更多的人认识则是因为他的收藏,包括:王羲之的《平安帖》3亿元,吴彬《十八应真图卷》1.69亿元,齐白石《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9520万元、清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龙”宝座8578万港元、陈逸飞《长笛手》3248万元、宋徽宗《写生珍禽图》6171.2万元等等。显然,这位拍场大鳄在艺术圈的名气已经盖过了他在资本市场的光环。

12月18日,刘益谦的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将在浦东开馆。作为艺术品投资的领军人物,刘益谦的收藏理念是什么?他独到的投资眼光从何而来?对于艺术品金融化他是如何看待的?今天,中国经济网记者提前在龙美术馆对刘益谦进行了深度采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艺术品方面你是更注重收藏价值还是投资价值?

刘益谦:我认为我在做投资的同时,本身也是在购买艺术品。其实中国的投资市场到现在只有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是20年,20年的过程当中我两边的市场都在参与。艺术品早期的时候只是一个小众人群,比较封闭,所以关注度还不够,主要是因为价格波动不大。随着价格波动越来越大,艺术品作为金融产品的延伸品,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朋友都改行来研究艺术品了,这个我认为也是一个趋势。艺术品在西方300年以前就是金融产品了,只是我们刚刚接触它,理解上还是不够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是介于收藏和投资两者之间,我两方面的经验都比较丰富一点。

但是我的鉴赏能力比较差吧,我看不懂一件东西的真伪,一样东西到底该不该买,值不值得买我也会很纠结。很多时候不是东西的好坏影响你,而是你自己的自信不够。值不值得去买,买完了以后大家都说你这样东西好,你就感觉买了一件好东西了。收藏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收藏一辈子最后也没有人跟你说一句真话,因为你收藏都是不好的,或者假的东西,这样就很可悲了,其实收藏在全世界最简单的就用一个标准衡量,用价格衡量。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盛世能够抓住机会,在颓世能避开风险,你独到的投资眼光从何而来?

刘益谦:我认为这是与生俱来的吧,这占3分,7分是和人生的经历有关。其实任何一个人坐在任何一个地方,戴眼镜也好,不戴眼镜也好,我们看出去的世界都只有180度,其实事物是有360度,所以我们任何时候看到的东西都只有一半,另外一半要靠自己去琢磨,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脚踏实地是关键,阅历越多,判断力越强;心理的人生经历越多,辨别事态的趋势、发展,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点。当然我也不可能说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但是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虚心,一直在学习吧。

中国经济网记者:曾几何时文交所,艺术品基金都非常火爆,你对艺术品金融化怎么看?

刘益谦:我认为这是一种趋势吧。艺术品文交所一开始我就认为走不下去,他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其实艺术品金融化是今后未来的趋势,只是在这样过程当中我们冒进了,你走的太快了,特别是文交所,这就是为什么文交所遭遇了集体整改。

中国经济网记者:那你自己有参与过艺术品基金吗?

刘益谦:没有,我从来没有参与过。我们现代人都很浮躁,前两年通过艺术品的一些杠杆获利。我劝过很多人,当时他们对我的眼神就感觉到你自己站起来还不让我们站?我也没有办法,就看着他们的所作所为,但现在基本上见不到他们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很难操作,你发布一个新的产品,两年期的。2+1或者2+2,最长4年要完成这样的交易了,整个过程,你募集钱来以后马上要用出去,用出去以后马上要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就在这个时间点里面,你想翻身都翻不了。因为你的东西只能涨价,不能掉价,所以我认为其实我们做一件事不能太理想化吧。但是海外不一样,海外的金融产品、艺术基金是7年以上的,7+2或者7+3,周期就是10年,而且这10年不是把资金一下子募集到。比如一共需要5亿美金,第一期要5千万美金,他用完了再要的。我们是先把钱先拿来。我认为这个还是有区别的。

中国经济网记者:你的艺术品已经多到要开私人美术馆了,那你最初购买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刘益谦:我也不知道。人家说十年磨一剑,我是稀里糊涂的。20年前我也是30来岁,我也是莽撞青年,只是看到北京有艺术品拍卖了,就买张机票去了,一个人也不认识。哪知道20年之后坐在这里接受媒体采访,我感觉是黄粱一梦,是自然形成这样的过程吧。但是你说20年我买艺术品的过程当中我有很多时候很纠结。买到的东西,在我家里;买不到,钱在我口袋里。你们刚刚也说到底是收藏还是投资?从收藏的角度来说,我把最好的东西收藏了,它什么时候在中国都是一件国宝,在任何博物馆都是镇馆之宝。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类东西他永远都会涨价,我现在拿出来卖的话价格肯定能赚很大一笔了,但是我现在不缺钱,我认为如果如果把这个东西卖掉我就不搞收藏了,我如果把这个卖掉话,我美术馆也可以改成饭店了,我也不收藏了。

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比较低迷,会不会影响你的投资?

刘益谦:这个低迷怎么看呢?你站在环球中心100层的楼上看一栋10层楼的房子,你会感觉很低。但是你站在地面来看你会觉得10层楼的房子还是能摔死人的,所以我觉得低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一种低和高,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也有可能前几年,我们理解的可能前几年艺术品价格比较高,回头来看一样的,很多年以后,你会感觉到当时的东西很便宜,每次都一样的,97年的时候我买了一件东西,那时候一个办公大楼为了改建南京路拍卖,把他们里面馆藏的两件东西拿出来买,那时候我刚刚开始买艺术品,感觉应该是好东西,所以我和当时一个市场上比较火的老先生,争一件东西,到后来被我195万买下来了,买下来之后当时所有的收藏家、行家跟我说,这个东西是好东西的,但是这个价格是100年翻不了身了。当时看看190多万感觉是100年翻不了身,但是回过来,我今天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卖,我感觉1个亿是保底的,搞不好2、3个亿都能卖出去。

还是看从什么角度看问题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谁也没有想到我们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载体。这次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还是树立我们这种儒家的思想和修养,当然艺术品在收藏的同时还能给你带来身心愉悦的感觉,美的东西都能欣赏,漂亮的东西你也能欣赏,这是一个人的本性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如果中国经济发展30年,我们可能文化也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也就是刚才说到的趋势吧。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只是刚刚起步,未来可能还会带给我们自身的惊喜。刚刚开始有亿元时代的时候,一件艺术品卖1亿了,叫亿元时代,但是人家老外几亿都见怪不怪了,这说明什么?我们自身的底蕴不强,自身首先对文化不重视的表现,所以我认为我们所有文化的参与者,自身首先要强大起来别人才会重视你。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